青島公交集團隧道6路線駕駛員王艷。
青島新聞網5月4日訊(記者 江東旭)「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今年的5月1日,是全球第130個國際勞動節。在這個屬於千千萬萬勞動者的節日裡,為了保障廣大市民在假期順利出行,公交戰線上的廣大職工們,依然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他們盡職履責,愛崗敬業,用高超的駕駛技術保障這城市「運動」的節奏,用甜美的微笑譜寫著每一次的貼心服務,用熱情的態度贏得了乘客一致的讚譽。
手握方向盤,把握著前進的方向;腳踏剎車器,心繫著乘客的生命。每天迎著朝霞伴隨每天最早的「上班族」出發,披星戴月送最後一位乘客到站。作為城市公共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公交駕駛員們每天駕車穿梭在島城的大街小巷,他們在看似平常的崗位上,溫暖著這個城市忙碌奔波的人們。
十米車廂內他們是行業里的「精英」;車廂之外,他們用自己的愛心溫暖著這座城市。本期「最美勞動者」介紹兩位公交車駕駛員,他們20多年如一日,安全駕駛,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初心,踐行工匠精神,成為全國公交戰線的楷模。他們分別是全國「五一」巾幗標兵青島公交集團隧道巴士公司6路線駕駛員王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青島真情巴士集團K1路公交車駕駛員於義睦。
青島公交集團隧道巴士公司6路線駕駛員王艷:
匠心建功 做新時代技能絕活的傳承人
從業30餘載,青島公交集團隧道巴士公司6路線駕駛員王艷一路播撒愛的種子,將青春年華奉獻給十米車廂,從車廂內的熱情服務到車廂外的熱心公益,用愛心和誠心贏得了乘客的交口稱讚。
怎樣才能讓乘客更滿意?這是時常縈繞在王艷心頭的一道題目。「我行駛過的公交線路多位於青島沿海一帶,一到旅遊旺季,遊客非常多。」王艷在細心揣摩、總結乘客的各種詢問後,巧妙地把「導遊式」服務融入到工作中,像全國聞名的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售貨員張秉貴一樣,也練就了「一口清」的絕活兒。
王艷講授為乘客服務心得。(資料圖)
練就絕活兒的背後,是超出常人的付出。2011年,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開通,王艷隨即被選拔為隧道2路駕駛員。為儘快了解黃島的地理環境和景點位置,王艷一有機會就向當地市民請教,利用業餘時間到金沙灘、銀沙灘、大珠山風景區實地探訪……一個月後,她對黃島的景點和乘車線路了如指掌。接著,王艷把景點和公交線路一一整理,將自己編輯的《隧道2路公交車沿線景點》和《青島特色街》畫冊懸掛在車廂內,極大地方便了乘客。此外,王艷還用3個月的業餘時間,對青島嶗山、棧橋、海底世界、五四廣場等熱點景區進行實地考察,將景區的特色、位置、公交換乘信息整理成冊,並對乘客有問必答。
有一次,一對初次來青島旅遊的老年夫婦上了她的車。王艷幫助老人找好座位,熱情地為他們介紹景點以及換乘路線。後來,老人專門打來電話說:「青島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每次王艷回憶起這件事,都覺得特別溫暖和欣慰。
2010年,青島公交集團開展了一場「老傳統考先鋒」駕駛員操作技能比武大賽。各條線路的精英都參加比武,爭奪「工人先鋒號」榮譽。比賽中,公交車內放著一個2升的水杯和一個吊鈴,以水杯是否晃灑、吊鈴是否響動作為駕駛水平的檢驗標準,這就是青島公交「一碗水」老傳統。最終,王艷在比武活動中獲得第一名,並將「一碗水」作為自己日後的工作標準。
巾幗不讓鬚眉。今年47歲的王艷,駕駛公交車已經27年。從「大通道」鉸接汽油車到「大揚子」柴油車,再到新型純電動車,王艷先後駕駛過近10種車型,在青島228路、隧道2路、6路等10多條線路行駛。每換一種車型,王艷都會認真研究車輛的構造和維護難點,虛心向專業維修人員求教,直到全面掌握。
王艷年輕時工作照。(資料圖)
除了過硬的駕駛技術,王艷心中還時刻緊繃著安全這根弦。
青島市區道路狹窄,小路彎路較多。以6路為例,線路沿途穿越多個居民區,往返都要穿行商業區和風景區。春夏之際,遊客如織。面對複雜的運行線路,王艷總是謹慎駕駛,禮讓為先。王艷告訴記者,她心裡時刻裝著「四穩」(起步穩、行車穩、進站穩、停車穩)和「四不開」(不開高速車、不開英雄車、不開鬥氣車、不開僥倖車)。在行駛過程中,她總是中速行駛,準點運行,停穩開門,關門走車。
根據線路特點,王艷還總結出「四提前」安全行車工作法——提前觀察、提前減速、提前避讓、提前服務,在青島公交集團線路上廣泛推廣,受到廣大駕駛員的認可。
安全就是使命和責任。27年公交駕駛生涯中,王艷已累計安全行駛75萬公里無事故,多次被青島公交集團評為「安全能手」。
青島真情巴士集團K1路公交車駕駛員於義睦:
不分車廂內外 服務好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乘客
在青島,有這樣一位「明星」公交駕駛員,每天,有乘客專門在車站等著坐他的車,有人給他送鞋墊、送飯、送水果、飲料……他的「粉絲」遍布青島西海岸,他就是青島真情巴士集團K1路駕駛員於義睦。
從業22年,於義睦安全行車超過100萬公里,保持服務零投訴;22年,他堅持人工口語報站;22年, 他熱情服務收到市民萬餘封表揚信;22年,他傾心傾力帶動同事提升服務、熱心公益、樹立品牌。
疫情期間堅守在一線的於義睦。
「您好,歡迎乘坐K1路。」只要登上於義睦的車,你首先聽到的是熱情洋溢地問候,「汽車轉彎,請站穩扶好」、「車到站了,請要下車的乘客做好準備」、「大娘您坐好,我停穩車後您再下車」…… 這不是語音報站,而是於義睦發自內心的提醒和溫馨的叮囑。乍一聽,你會覺得很意外,可幾站坐下來,心裡會湧出一股股暖流。
其實,公交車有語音報站,可於義睦覺得語音報站生硬,缺少人文關懷。一句簡單的問候和提醒,可以讓乘客感受到自己的真誠,拉近與乘客之間的距離。就這樣,他一站一站的報,一天一天的報,一年一年的報,一報就是22年。
服務無止境,細微見真情。除堅持人工報站外,於義睦堅持優質服務。駕駛員的服務面對不同的乘客,老人乘車,上前扶一把;乘客拎重物,出手幫一下;老幼病殘孕,動員快讓座……每一天,每一圈,工作瑣碎卻又具體、渺小卻又實在、辛苦卻又充實。家住薛家島的劉大爺經常坐他的車,每次出門劉大爺都會算好時間,專門坐他的車。8歲的童童是一位特殊的小朋友,每周他的媽媽都要帶他去青島做康復訓練。因為康復訓練比較辛苦,童童十分排斥,但只要媽媽對他說「咱們去看於叔叔」,童童就會高高興興讓媽媽推出門,並且只同意乘於義睦的公交車去做康復。這樣的例子在於義睦身上還有很多……
於義睦工作照。(資料圖)
在雙珠路小學上學的小澤遠是於義睦的「忘年交」。小澤遠上三年級時,K1路開通,澤遠經常乘車上學。每次乘坐於義睦駕駛的車,他心中總有一種踏實的感覺。於義睦注意到小澤遠,並了解到,澤遠跟媽媽兩人一起生活,已經幾年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在學校也沒有朋友。於義睦十分關愛小澤遠,一有空就帶著他,到單位食堂吃飯……整整3年很多人都誤認為是於義睦的兒子。之前澤遠性格孤僻,不願與他人交流,學習成績比較落後。接觸於義睦後,小澤遠性格越來越開朗,學習越來越積極,現在升六年級的澤遠已經是班級的學習委員。他在學校里舉辦的《身邊的感動》徵文比賽中獲得一等獎,而作文內容就是於義睦日常熱情服務的故事。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了帶動身邊同事提升服務水平,2012年2月,於義睦發起成立了「義睦服務」工作室。同事們積極加入工作室,現在工作室已有成員86人。他們幫扶孤寡老人、關愛殘疾兒童、幫助困難家庭。2016年「義睦服務」正式註冊為國家商標。許多單位來到「義睦服務」工作室交流心得,於義睦也受邀去20餘家單位去交流服務的技巧,深受歡迎,「義睦服務」已成為青島窗口行業一個響亮的品牌。
疫情期間於義睦與同事為車輛消毒。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於義睦帶頭為疫區捐款,始終堅守在運行一線。他自費購買了口罩放在車上方便乘客,每天帶領團隊對車輛進行徹底消毒,下班後還走上公交站台,為乘客測體溫,為站棚、垃圾桶等公共設施消毒,為經常幫助的老人買生活用品。2月4日,他在核武老人魏世傑的微博里看見了預防新冠肺炎的科普快板,就找到魏老把快板改編成他擅長的山東快書,錄成視頻在社會和各類媒體廣為流傳。3月20日,接到運送外來入境人員的特殊任務,於義睦主動報名,承擔起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堅守28天不曾回家。他說:「這個時候,黨員就是應該沖在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