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D英國國都 電晶體放大器之祖

2019-08-27     視聽發燒網

QUAD英國國都 電晶體放大器之祖

先歌國際影音

原著:傑弗里·霍恩 | 編譯:鬍子春


1967年,國都推出了公司歷史上第一套電晶體放大器QUAD 33前置放大器QUAD 303功率放大器。這套放大器在音響技術發展史上的意義在於它應用了「三階輸出級」設計,將當時電晶體元件普遍存在的熱不穩定性完全消除。由於該套放大器在電路設計及外形製造工藝上的成就,它贏得了英國設計學會於1969年頒發的「設計大獎」。




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 傑弗里·霍恩對QUAD電晶體放大器的評價:

國都是最晚發表電晶體放大器的音響製造商之一。自1948年電晶體作為一種新器件誕生以來,花了很長時間才被音響圈接受。早期放大器中使用的鍺電晶體增益低、頻帶窄,溫飄和失真之嚴重讓人傷透腦筋。這些放大器很容易過載。但即便如此,它們也具備一些優點:相對便宜,發熱量低,而且可以幾乎放在任何地方。較早採用電晶體的製造商中有許多著名品牌,即便沒有被發燒友接受,它們在商業上也是成功的。初版Leak Stereo 30就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程度上國都是在自找苦吃。流行的電晶體放大器及沒有足夠的功率響應,也沒有足夠的穩定性來好好地驅動ESL-57於是整個世界都在靜靜等待這個高品質揚聲器是否會被不合時宜的設計而拖累。

隨著矽電晶體的開發成功,事情出現了轉機。與鍺電晶體不同,矽管幾乎克服了鍺管的所有缺點。隨著製造技術的進步,高增益、低噪聲的輸入電晶體和穩定、寬頻的輸出電晶體出現了,並且越來越便宜(與此同時,大規模集成電晶體也成為可能),如果說EF86和KT66是屬於昨天的器件,那麼BC109 和2N3055則屬於未來。在將近40年以後,你仍能在許多現代放大器中看到它們,或它們的後代。

1967年 發表的國都33/303是長期耐心醞釀之後的結果。帶有典型國都造型風格的303功率放大器再度一次迅速確立了當時最好電晶體放大器的地位,於1969年獲得 「工業委員會設計獎」。



QUAD33、QUAD303和QUAD Fm3 獲得一項設計獎,圖為沃爾接受菲利普親王頒獎

國都33很大程度上像是晶體版的國都22。造型以國都22為藍本稍加修改,可以獨立擺放或機架安裝。這次前級採用交流供電,背板設有兩個帶開關的電源插座,可向一台調諧器和一疊功放供電。所有電源連接使用3芯Bulgin速接器,焊接時非常辛苦。為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所有信號連接使用DIN插座,一種讓普通發燒友深惡痛絕的配置。



QUAD FM3和33前級

唱頭輸入是普通的帶負負反饋均衡的雙電晶體放大電路。另有一塊插板用於不同靈敏度和阻抗的唱頭。輸入級較低的動態裕度要求對高輸出唱頭進行衰減,這就讓提高前級噪聲性能的努力泡了湯。因為時間已是1967年,所有為適應調整不同品牌唱片均衡特性調節選項都被請入了歷史,RIAA均衡曲線自30Hz 20kHz的響應波動不超過0.5dB。一個內置的高通濾波器徹底乾淨地濾除了30Hz以下的頻率。


QUAD 303K

磁帶迴路中的第二塊插板允許用戶調節輸入和輸出靈敏度。國都33的磁帶輸出可以調節到符合DIN標準的做法對英國產品來說顯得很獨特。那個時代的過來人應該能回憶起這個設計師如何讓人如沐甘霖:那時幾乎每一款配備DIN插座的英國產前級,都不符合DIN標準!

作為國都22主要功能的其它濾波電路,完整保留了音調控制和消音按鈕,整機額定輸出500mV。總的來說,這是一台紮實可靠的控制放大器,但我並不認為是一款鶴立雞群的放大器。

相比之下,國都303就是另一回事了。它在8Ω時額定輸出功率45W,16Ω時輸出28W,而且在任何負載下都極其穩定。它具有低失真,受控帶寬20Hz 35kHz (-1dB) ,是16Ω的ESL 63的好搭檔。作為一款電晶體功放,輸出阻抗是相對較高的0.3Ω,對於16Ω負載來說不成問題,但對更低的阻抗就不是太好了。在極低阻抗時,性能迅速下降。


這款功放可用於負載阻抗高於8Ω的任何場合,低於8Ω時嚴格限於音樂和語音重放。

電源輸入使用3芯連接器,早期版本(S/N 80500以下)使用小型3芯Bulgin插座,以後使用現今熟知的3芯IEC連接。最後,與當今設計理念不同的是,303電路全部採取穩壓供電。

當時大多數電晶體放大器採用具有高交越失真的乙類放大形式。純甲類放大方式因體積、 散熱和成本的限制,在當時(現在仍是)對於電晶體放大器來說是不切實際的。正如《無線電世界》1968年4月的一篇文章中所說的:理想乙類放大器的(輸出)電晶體的施加偏流方式是一管導通時另一管完全截止,實際上則不可能做到。有必要對電晶體施加一個小小的偏壓以保持一個適當的靜態電流,從而將此失真減小到最低程度。所需靜態電流應保持恆定,但在許多功率放大器電路中這很難實現因為靜態電流有賴於功率電晶體的基-射結溫度,而這一溫度總是隨著聲功率和儲熱時間常數而產生變化。



QUAD 33後級

國都303電路的天才之處在於引入了創新的「三級復合輸出」,輸出級電流基本不受溫度變化影響,確保在各種環境下的性能穩定。放大器還具備自動限流電路,使電路在任何輸入輸出組合,包括開路和輸出端完全短路狀態下都能穩如磐石。這一特殊的設計使303完全不必用保險絲和繼電器來進行保護。我常在303工作時把一支改錐放在一個聲道的輸出端之間來進行演示,此時另一個聲道還在工作——拿走改錐後,兩個聲道還能繼續工作,好像什麼事情也不曾發生過。

由於使用准互補輸出電晶體及單電源供電,輸出級需要一個輸出電容,為確保低頻性能,電容值需要取得較大,電解電容遺憾地成為唯一選擇。輸出電路中加入一個小扼流圈以限制極高頻的增益。

它的聲音如何?

負載16Ω時,放大器的表現無可挑剔。負載4Ω時則略遜一籌。儘管如此,在當時世界上成千上萬的放大器中,303仍脫穎而出,被廣泛應用於家用音響、廣播及專業領域。包括Pink Floyd在內的眾多用戶都對它感到滿意。distributed line systems.變壓器耦合的303專業版稱為50E,大量用於專業擴聲分布擴聲系統。

—— 傑弗里·霍恩



以下是一段附錄,是大師本人對於放大器設計的最後思考。摘自1978年《業餘音頻》雜誌在國都工廠對彼得·沃克的採訪:




「現在有人認為應被創造一種全新類型的聲音。我不能說這有什麼不對,也許現在巴赫還在世的話他也會同樣如此,敲著你的腦袋,竭盡全力去製造某種效果。但就我個人口味而言,我自己的目標,是製造一種發生在別處的某個聲學事件的真實的聲像記錄。」

「我們設計了電子管放大器,製造並投放市場,可從來真的去聽過它。實際上,同樣情況也在303和405上發生。人們說: 『哦,這太不爽了,你們應該聽一聽的。」但是,我們也進行一定量的聆聽測試,但這都是為了特定目的。我們聆聽微分失真一『這類失真是否要緊?』你必須進行聆聽測試來弄清楚它是否要緊。你必須進行測試以了解轉盤噪聲是否會導致唱頭輸入過載,或是唱片刮痕引起的高頻成分是否對前級有所妨害。但我們不會坐下來聆聽貝五然後說:『那台放大器聲音更好。讓我們來換一兩個電阻。哦,太棒了,現在聲音更好了。』



彼得與麥克展示新的QUAD-405

在設計階段我們從不會坐下來用放大器聆聽音樂唱片。我們聽古怪的噪聲、古怪的失真,and see whether these things are going to matter,並弄清這些東西是否會成為問題,從而作出主觀評價。但我們根本不會真的去聽音樂節目.....

—— QUAD創始人:彼得·沃克

QUAD最新 QII系列 膽機 推薦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QUAD秉承「還原原始的聲音」的理念,不斷提升技術和質量,大膽創新、變革,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向全球音響愛好者提供最新、最優質的HIFI產品。

QⅡ-80電子管單聲道後級







QII-80在面世以來便收穫了許多的世界重量級音響大獎,也引發世界各地發燒友的熱烈追捧在推挽式電子管放大電路中,威廉遜的「分載式」倒相,穆拉德的「分壓式」倒相和國都的「往複式」倒相,被稱為世界上最經典的三大線路設計,Q II80採用兩對捷克產的KT88並聯推輓輸出,提供單聲道80W功率輸出


QⅡ-40電子管單聲道後級





QII-40在面世以來便收穫了許多的世界重量級音響大獎,也引發世界各地發燒友的熱烈追捧在推挽式電子管放大電路中,威廉遜的「分載式」倒相,Mullard穆拉德的「分壓式」倒相和國都QII的「往複式」倒相,被稱為世界上最經典的三大線路設計,Q II40採用一對捷克產KT88推輓輸出,提供單聲道40W功率輸出。

QⅡ-classic電子管單聲道後級




單聲道電子管後級功放,由音頻界傳奇的Tim DeParavicini創造的輸出變壓器設計以其速度,採用一對捷克產的KT66推輓輸出,它提供8Ω25W輸出功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vu55GwBJleJMoPMFML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