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0月10日晚6時許,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街頭車來車往,很多人從城市某處,趕往那個叫家的地方。
江蘇無錫,312國道上海方向錫港路高架橋下,綠燈亮起,大貨車、麵包車、小轎車,亮著車燈,依次從橋下經過。
災難,突然從天而降。
高架橋斷裂坍塌,瞬間墜落,將兩輛恰好經過此處的小轎車,碾壓於橋身之下,也將一輛闖紅燈即將過橋的三輪車車主,從死神身邊推開,更將所有途經此處,目睹災難的人們,嚇得魂飛魄散。
高架橋坍塌時,監控拍到的視頻。
生死一線間。
高架橋坍塌那一秒,不幸恰好經過橋洞的人們,是誰家的女兒或兒子、爸爸或媽媽、丈夫或妻子?那個悲傷的晚上,他們遭遇飛來橫禍,碰上死神災魔,有家卻回不來。
僥倖已經通過,或尚未通過橋洞的人們,只因猛踩了腳油門早過了一秒,或發了個癔症晚過了一秒,而從災魔手中逃脫,成了能如期回家的幸運者。
就像,事故發生後,有位獲贊6.5萬的網友留言:
6點06分塌的,閨蜜05分從橋洞經過,真的太可怕了,她懷有身孕,菩薩保佑(更多人)。
10月11日清晨,無錫當地通報:
橋下被壓小車3輛,其中一輛系停放車輛,沒有人;事故發生時,一嚴重超載貨車正在橋上行駛,可能是導致橋樑垮塌的直接原因;經搜救確認,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傷。
悲痛恐慌的同時,我們不停刷手機祈求奇蹟發生,也慶幸事故沒有造成更大的悲劇。
只是,如果沒有災難,又何必奢求奇蹟。
很多時候,災難本不該發生的,死亡本可以避免的。那些往家趕的人們,本可以都回到家,吃上熱乎乎的晚餐,談笑風生地和家人分享一天的勞碌和收穫的。
而如今,家仍守望在路的盡頭和街的那邊,而辛辛苦苦把家建好的人,很可能再也回不來了,再也沒有機會打開家門,和孩子嬉鬧,和愛人擁抱,逗父母開心。
02
每個如期歸來的人,都值得深情擁抱。
因為,他穿越一路的風塵泥沙,躲過一路的兇險暗涌,懷揣一路的僥倖好運,才能一如既往地推開家門。
電影《中國機長》中,答應給女兒過生日的機長劉傳建,像往常一樣帶領航班組和乘客飛向藍天后,在9800米的高空,突然遭遇了中國民航史上,最兇險的一次災難。
駕駛艙右擋風玻璃破損脫落,副機長被掛到飛機外,駕駛室冷若冰窖,整個座艙失壓,機上128條人命,命懸一線。
在快要堅持不住即將昏迷時,他想到了可愛的女兒,想到了守望的愛人,進而想到了飛機上每個乘客身後,都站著一個等他們歸來的家庭。
在機組人員的通力合作下,他最終完成了生死迫降,也把所有乘客平安帶回了家。
當身穿制服的他,如期歸來,摁響門鈴,與眼含熱淚的妻子,緊緊擁抱在一起,看女兒將印有「生日快樂」的皇冠戴在頭上,和所有親朋好友一起拍手唱起生日歌,多少坐在電影院熱淚盈眶的人,都和我一樣,再一次懂得了:
這人間最深的重量,不是權利金錢,而是責任使命;這塵世最大的幸福,不是洋房別墅,而是平安歸來。
03
很多人羨慕詩和遠方,只有少數人懂得回歸和守望。
因為,在這個萬物爭著向前沖的時代,緩慢和長情彌足珍貴。
胡歌讀小學一年級時,媽媽就患有乳腺癌。雖然,身為人民教師的媽媽,從來不因病患而淒淒艾艾,但從幼年起,胡歌就明白,歸來,比離開,更值得期待。
童年胡歌和媽媽
高考時,專業成績第二名的他,本可以報考中戲,但他選擇了上戲。他是上海人,他想離家近一些,想回到和病魔作鬥爭的媽媽身邊,想用一次次歸來讓父母的生活,多些期待。
正是這樣的歸來,也讓他有更多機會,聆聽媽媽的教誨:
「相比演戲,做人更重要。」
「接戲不要看錢多不多,要看劇本好不好。」
接受採訪時,胡歌說,是媽媽的這些話,讓他一次次回歸初心。
他很少參加綜藝,他演戲寧缺毋濫,他熱愛話劇舞台,他適時停下來回頭看,他花大多數時間去學習,是因為,他想在每次歸來時,都不辜負媽媽的期望。
但和媽媽約定「平安歸來」的胡歌,還是有次差點沒能歸來。
2006年,胡歌遭遇車禍,面部慘遭毀容,人生跌落谷底。痛失助理的哀傷,和車禍後遺症,讓他長時間不敢直視鏡頭,更不敢接戲演戲。
2006年,胡歌遭遇車禍
一次回家後,媽媽對他說:
「以前觀眾更在意的是你的外表,現在上天在你的臉上開了一扇天窗,是希望觀眾可以更多地看見你的內在。」
媽媽的話,讓胡歌站起來,重新回到舞台中央,演話劇,拍影視,做公益,再學習,並用日益精湛的演技和謙謙君子的風範,帶給公眾一個更通透謙卑的胡歌。
與病魔鬥爭30年後,今年3月份,胡媽媽還是走了。
推開家門的胡歌,再也無法擁抱等他歸來的媽媽。但去了天堂的媽媽,卻讓兒子更明白了歸來的意義。
今年9月20日,是胡歌的生日,他在微博里給媽媽寫道:
「連續一周總是夢見你,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這不是日有所思。
不知你來夢裡見我,要翻過多少座山,趟過多少條河,如果很遠很辛苦,就別來了吧。
我知道這個日子對你很重要,放心吧,我吃了蛋糕,吃了面,還收到了許多的祝福。
回吧,我一切都好,回吧,我不會忘記,你在夢裡的叮囑。」
多少生死永別,不過一句「你回吧」。
你去了天堂,我流浪遠方,那次離別後,我們弄丟了彼此的模樣。
多少歲月靜好,不過一句「回來啦」。
你立在門口,我風塵僕僕,深深一個擁抱,我們懂得了人生無常。
04
有期《朗讀者》中,白岩松對董卿說了這麼一句話:
每一次離別,都是一場小型的死亡。
因為,餘生又少了一天,相見又少了一面,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在離別後都會漸漸失去曾經的模樣。有些說過要永遠在一起的人,揮手告別後再也回不到當初相見的地方。
所以,每一趟歸來,都是一場小型的重生。
劫後餘生的我們,因為無法預測意外和明天,哪一個會提前到來,所以要更加柔軟地待人,認真地做事,平和地生活,在每一場劫難發生之前,回到最愛的人身邊。
白岩松身後是故鄉
年少時,我們都會犯的錯,就是渴望逃離。
逃離嘮叨的爹娘,逃離落後的故鄉,逃到更大的城市,逃向更好的生活,逃往一個未知的自己。
年長後,我們都在做的事,其實是回歸。
回到生命的源頭,回到最初的本心,回歸真實的自我,找回珍貴的情感,回到最愛的人身邊。
05
惟願,歷經人間實苦和人世百態的每個人,能在逃離和回歸中明白:
你若如期歸來,我定深情相待。
因為,離別是一種傷感,回歸是一種圓滿。
所以,我們,在俗世中輾轉騰挪的我們,在煙火中含淚帶笑的我們,在風雨中走走停停的我們,不曾被錦鯉附體但一直被親朋牽掛的我們,當記得擁抱那個如期歸來的人。
擁抱那個坐上列車去遠方打拚,又在逢年過節背著大包小包歸來的孩子;擁抱那個拖著一身病痛去公司上班,又在每個深夜推開家門的愛人;擁抱那個和病魔苦苦搏鬥,又在今天凌晨睜開雙眼微微一笑的父母;擁抱那個在小巷深處轉身離去,又在某個雨天再度重逢的良人……
謝謝你,
深情以待。
謝謝你,
一直都在。
謝謝你,
愛我如初。
謝謝你,
風雨歸來。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