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病人的死亡真相

2019-07-20     i語航

在自己成為真正的患者之前,對那些處在生死邊緣,每天和死亡搏鬥的勇士們毫無憐憫之心,或者說,這是電視劇情景的感覺大過這個人正經挺不容易的,真偉大!再說徹底點,就連得知自己患病的那幾天,滿腦子想的都是韓劇的情節:女主角失戀了,遭朋友背叛了,一年後得絕症了,這下該命中注定男主角上場了吧?不管結局是什麼。是的,這些才是我想的,而且很興奮。

直到自己一天天和命運抗爭,從興奮、模糊接受、被動治療,到醒悟、無奈、失望、絕望,再到現在釋懷,主動接受,享受。才慢慢發現經歷不同導致同樣東西關注點不同了。

大家都說生病的人(這裡是大病)有三種死法:一是給自己嚇死的,二是沒錢治,三是真的治不好病死的。我覺得三種說法都不完全對:

第一種:自己給自己嚇死的。這句話其實不現實。咋聽覺得比較靠譜兒,貌似當事人一定很脆弱,所以放棄自己最終導致死亡,但是事實上作為一個人,自打出生以來都是為了而奔波受難,沒有人奔著死亡努力的。就算知道自己活不長了也不見得放棄自己,也有很多人從此想開了,病好了或者心想死就死吧,反正現在不還活著麼?

第二種沒錢治。這個也不完全靠譜兒,因為治療分很多種,有去大醫院花了幾十萬也沒治好的,但也有喝農藥治好的。當然,這個比較極端,應該說吃偏方治好的。

第三種真的治不好病死的。這個嘛!應該是有的,但是從發病到死亡畢竟有一段時間,在這個時間怎麼去對待才是比較重要的。因為身體健康的也有意外身亡的。趙本山不說了麼:最痛苦的事兒是人死了錢沒花了。玩笑玩笑~~

所以語航認為,生和死其實是不是由軀體決定的,是人心。什麼好死不如賴活著,我覺得都是屁話!但絕非褻瀆之意。只是覺得這是句十分不負責的生活態度。什麼叫好死?死哪有那麼容易?賴活著?活著的哪有想賴活著的?都想活得好一點。

舉個真實例子吧,比如我自己。(其實想寫另外一個人,但覺的寫去世的人不大好,所以還是寫自己吧)

剛剛生病的時候,其實絕望的感覺並不大,不是不害怕,而是還感覺不到可怕。第一個感覺出害怕的人其實是離你最近的親人。然後當自己還在夢遊,親人提心弔膽地為你奔波後開始了治療。我很清楚當時自己的心理狀況:跟做夢似的!之後的一系列治療過程中經歷了那麼多的「第一次」。

但相比自己的「第一次」,對我影響更大的是貼身看護的爸媽的狀態。自己難受雖然不好過,但看別人為自己難受卻沒辦法讓對方不難受的感覺實在不好受。特別是在我真的很脆弱的時候,爸爸比我還著急上火加崩潰的態度會很容易讓我變得更脆弱。因為我內心深處更希望他要比我堅強。

記得有個人對我說過一句話,一句讓我刻骨銘心十分難過的一句話:不要以為只有你們病人很痛苦,看護你們的人比你們辛苦多了。其實這句話不算錯,但是她千不該萬不該當著病人面說。因為她不了解,其實我們除了身體難受之外心靈更煎熬。

第一:我疼,我難受。

第二:不能正常生活,我難受。

第三:時間長了怕被嫌棄,我難受。

第四:心疼照顧我的人因為我心力交瘁,勞累過度,我最難受。

第五:因為生病帶給愛自己的人心底的傷處永遠無法抹平,我最最難受。

還有很多很多,都是心傷。軀體的疾病不算折磨,但是心理上的創傷卻很難撫平。因為我,爸媽頭髮都白了;因為我,爸媽眼睛都花了;因為我,爸媽腦袋都遲鈍了。老爸說是嚇傻的!可能有人會說年紀大了都會有這些問題。但關鍵是這些問題確確實實是因為我突然生病引起的。

其實很多東西病人不會和別人講,但除了身體本身原因之外,身邊人確確實實對一個病人起著巨大的作用。因為當病人意志力變脆弱的時候,身邊人的耐心和鼓勵真的會起很大的作用。即便很多時候不表現出來,但心靈上真的會強大很多。

之後就是恢復期,個人認為過多的關心會使病人變脆弱。更多應該要以對正常人的心態相處,以對病人的方式去對待。比如我因為口腔嚴重潰瘍吃不了乾的辣的,你想都不想帶我去吃川菜,這個會極度崩潰。當然我知道對方不是故意的。但是我仍然會瞬間失落。漸漸地身邊人會儘量依著你,直到開始工作接觸社會才發現自己多麼多麼「不正常」。警鐘敲響了,要抓緊改正才行。改邪歸正的過程十分煎熬啊!

綜上所述,我覺得一個病人的健康標準分為兩種:身體和心理。身體上的病症,我們該吃藥吃藥,該打針打針,該治療治療。心理上的健康就要病人和家屬共同努力了。除了病人自己保持好心態之外,身邊的人也要多份耐心和鼓勵。其實病人真正需要的不是營養品和保健藥,而是親朋好友的關心和支持鼓勵。

在此感謝所有為病人勞心勞累的、偉大的家屬們!祝你們健康幸福!

好了,現在回答題目的問題:一個病人的死亡真相就是:心力交瘁,累死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dyAPGwB8g2yegNDwc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