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任何人太好「

2019-06-19     婧曉的沙發

曉說:從前有個商人,看到一個乞丐覺得他很可憐,就每天給他兩元,後來他的生意漸漸蕭條,只給了一元,就被乞丐破口大罵,無情無義。斗米恩、石米仇;對別人好之前,先看清楚對象再做決定,否則你的好都是浪費。


從善人變成惡人,只有一次拒絕的距離

慧慧和小雨曾是一對親密無間的閨蜜。

畢業後,小雨來到了北京打拚,慧慧則回到了老家做起了代購。

每次慧慧赴港血拚時,都要拉上小雨陪她一起過關去香港,在各種專櫃名品店採買,小雨就站在門口守著她們的大箱子。

慧慧進店拍照,又是給顧客拍小視頻又是不停地微信溝通,小雨在烈日下一等就是兩三個小時。

和慧慧的國企清閒制度不同,小雨的生活節奏很快,本可以養精蓄銳的周末全犧牲在香港的日曬雨淋下,弄得精疲力盡,比上班還要勞累許多。

由於精力不濟,小雨在工作上出了點紕漏,幸虧被同事挽救了回來。

她也堅持不下去了,和慧慧說自己不想陪她幹下去了,慧慧一聽就炸了:

你不就早10晚10嘛?哪有這麼矯情,周末跑一趟怎麼了?

只是讓你站著,又沒讓你陪顧客聊天,我比你更辛苦!

你要是不想但廉價勞動力可以直接說啊!

......

接二連三的指責把小雨的心擊潰的狼狽不堪。

小雨對慧慧失望至極,自己以前幫她那麼多忙,沒有任何計較,不感謝也就算了,到頭來還要被人數落抨擊,兩個好友就這樣徹底決裂了。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情,斗米恩、石米仇。你對一個人千般好,可只要有一次沒有讓對方如願,換來的就是翻臉和生氣。

他們把別人的付出和幫助當作是理所當然,不僅不心懷感激,反而肆無忌憚地索取,一旦要求被拒絕,猙獰的面目就暴露了出來,指責你冷漠自私。

可是很多人忘了,這個現實的社會,誰也不欠誰的,別人對你好是情分,而非本分。


別對人太好,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感恩

閨蜜每次放假都會回老家帶點牛肉回來分給寢室的舍友。

然而有次,她去其他城市旅遊,開車的時候直接回了學校,結果一個寢室的姑娘看她兩手空空就略帶質問的語氣,問她為什麼沒帶牛肉。

閨蜜當下心裡有點不舒服,但還是好聲好氣地解釋,說自己來不及。

沒想到對方陰陽怪氣地說,」瞧她找什麼藉口,分明第一次就是作秀給我們看,不帶就不帶嘛,有什麼稀罕。「

別對所有人太好,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感恩。

後來閨蜜跟我說,如果有一天我變得越來越自私,一定是被這種人逼的。

作家斑馬所說:

從善人變成惡人,只有一次拒絕的距離。當你的善意不能滿足他們的期望時,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理解和感恩,而是怨言和怒罵。

不懂感恩的人,你對他的好只會激發他內心的慾望膨脹,於是人性之惡的種子就會在心底深埋入土,不斷地吸收內心的黑暗面,悄悄生根發芽。

不要讓你的真心變得廉價,更不要讓你的好成為別人傷害你的資本。


好的是別人,苦的是自己

俗話說,吃飯七分飽,對人七分好。

以前樓下有個賣早餐的鋪子,店主是對非常善良的老夫妻。

每天早上夫妻兩都會準備一定量的饅頭,免費分給外面的流浪者還有一些環衛工人,建築工人,一開始還得到了大家的紛紛稱讚。

後來那個老奶奶生了場病,身體大不如從前,光靠老爺爺一人難以支撐得起多做那些數量的份額,為了表示心意,還是做了一些。

但是聽到的再也不是一如當初那般的感恩:

剛開始不是做很多嘛,後來越來越少,根本不夠吃的;

聽說那個老婆子生病了,看她也不像干不動的,誰知道怎麼回事;

我就說嘛,這世上哪有做好事能幹到底的,都是假雷鋒;

那對老夫妻只能無奈地嘆了口氣,委屈又受傷的眼神,令人心痛不已,更令人心寒。

比窮更可怕的,是心窮,心底的潰爛才是真無可救藥。

人有一種心理慣性,要對一個人好,就只能越來越好,這樣才符合人的預期,你從前對他的那些好,都已經被認為是應該的。

如果某一天你讓他不滿意,哪怕只是一點點,他會頃刻把你之前的好都拋之腦後,耿耿於懷地只有你最後這點「不好」。

古人說:「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

就是說,對一個人好,要循序漸進的,如果一開始就展現了自己的全部,之後你稍微鬆懈一點,對方就會忘記你的好。

這世上,最薄不過感情,最涼不過人心。


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更噬痛人心

作家畢淑敏對拒絕有過這樣地闡釋:「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

不要一股腦把糖豆分給別人,在給予之前先要懂得分辨,誰才是值得你真心付出的人;對於那些不值得的人,可以狠心拒絕,這是保護自我權益的健康自私。

在電影《教父》里,又這樣一段經典台詞:

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有段時間,一個名為「一個失業父親等待女兒歸」的微博爆料稱,自己含辛茹苦積攢的320萬,被18歲的女兒全部轉走,還拉黑了全家。

這位柴先生獨自一人拉扯女兒長大,從小對她就是有求必應。

女兒出國前,柴先生毫不猶豫地拿出積攢的320萬積蓄,準備每年給女兒30萬,誰曾料到,女兒出國前盜走了父親的銀行卡,把全部的資金都劃到了自己手裡,在朋友圈肆意炫富。

走投無路的老父親只好在微信上苦苦哀求女兒:如果你不把錢退回來我只有死,你花的是你老爸拿命換來的錢啊!

結果卻被女兒無視後拉黑。

莎士比亞在《李爾王》中寫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

他們竟然可以心安理得地揮霍父母辛苦攢下的血汗錢,可以冷血無情地把這麼多年的養育之恩一筆抹去,當真是失去了做人的道德和底線。


你的付出,必須很有鋒芒

當親情都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世間?

當這個世界最美好的東西,比如善良,信任,包容,和愛等等都被人性的漏洞毀滅,人性最後只剩荒涼的一望無際,你會作何感想?

你會開始躊躇不前,不敢再輕易付出;你害怕自己今日的善良,成為來日別人傷害自己那把武器。

但是,你依然可以選擇感恩,只是沒有必要對每個人都那麼好,與人為善的同時,務必保護好自己。

這個世界是光明的,但也有光照不到的地方,所以,你的付出,必須很有鋒芒。

要知道,你是這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你,有那麼多人疼你愛你,不是為了讓你對誰委屈討好。酒喝六分醉,飯吃七分飽,對一個人好,別超過八分,對別人好之前,要記得心疼自己。

不要對一個人太好,披肝瀝膽、鞠躬盡瘁之後,徒留自己一身孤獨,滿目淒涼。

說到底,終究是,意難平。


作者:婧曉,喝過最烈的酒,騎過最烈的馬,看過人間繁華踏過無盡的荒漠,用文字溫暖你的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_DqGWwBmyVoG_1ZUf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