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造萬噸大驅?滿載排水量近14000噸,追趕055為目標

2020-11-25     雷姐的機械空間

原標題:印度要造萬噸大驅?滿載排水量近14000噸,追趕055為目標

一直以來,印度大部分武器是進口的,當然,進口用著還不夠,有些武器要國產,尤其是印度海軍,自己要發展航母和軍艦。為了推動"國艦國造",印度可謂是下了血本。先是禁止從國外進口整艦,而後啟動了P-18大型驅逐艦的建造計劃。此前,P-18驅逐艦的技術指標已經公開展示:滿載排水量達到13000噸到14000噸間,要求最大航速達到30節,計劃建造6艘。從整體上看,P-18驅逐艦完全以趕超055為設計目標。

印度未來萬噸大驅CG圖

如果P-18驅逐艦能夠按時入列,那麼極有可能是南亞最大的驅逐艦。對於印度這個"亞洲某人口大國"來說,也算是有了實力稍強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只不過這樣的驅逐艦雖說不至於單艦作戰,但奈何印度海軍其它戰鬥輔助艦艇屬實拉垮,光有戰鬥力強的驅逐艦雖能號稱地區一霸,但這是相較於周邊弱國而言。

當然了,這麼一艘大型驅逐艦對於印度來說是完全不可能自主建造的。光是各種艦載武器,印度就至少需要從荷蘭、以色列、俄羅斯、義大利等四個國家海淘來LW-08型艦載預警雷達、EL/M-2248相控陣雷達,"巴拉克-8"艦空飛彈、布拉莫斯/鋯石反艦飛彈、AK-630近防炮和奧托-127艦炮,還得額外再從烏克蘭採購M-36E燃氣輪機機組。

印度的國產航母還在船台上

換言之,可能除開鋼板是印度產的以外,核心部件的生產和印度簡直一點關係都沒有,其實就是購買國外的裝備,自己組裝的一個軍艦。建造這麼一艘大艦對於印度國內造船廠而言也是一大難題:有沒有足夠大噸位的龍門吊?

有沒有足夠深的港口?船台、船塢能不能容納這麼一艘萬噸大艦在施工?國內艦用特種鋼的產能能不能滿足使用?這些都能暴露出印度造船廠和背後工業體系的不足。畫餅充飢的印度海軍把這麼大一個餅畫出來,卻全然不顧國內工業體系能否支持——這只能把自己給繞進去。

目前展出的CG圖上也暴露出了該艦的不足。雖然在外表上該艦極為簡潔,但其四面相控陣雷達仍然採用了"頂個球"的方式布置。將雷達布置在桅杆上雖然能有效提升其視野、減小盲區,但這也會導致其艦船重心變高、適航性下降(參考"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加爾各答"級驅逐艦),連後續更換大孔徑雷達都是極為困難的。就算勉強布置上了,桅杆內空間彌補管線,對於後續的維修維護來說肯定不利。

之前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就是因為高聳的上層建築飽受詬病,作為一艘"全能目標艦",P-18驅逐艦使用的卻還是目前"加爾各答"級沿用的"巴拉克-8"型艦空飛彈。這傢伙雖然還是勉強夠用的,但還不至於在未來還能堪用:它的最大速度只有區區2馬赫,攻擊遠處的戰鬥機沒準還得追上一段時間;最大有效射程區區80公里,相比世界上主流的大型驅逐艦,印度這款以色列過時的防空飛彈確實是差距比較大,80公里的射程也就勉強算是中近程防空飛彈。

以色列的巴拉克8艦載防空系統

印度試射巴拉克8防空飛彈

現在的主流大型驅逐艦部署有遠程、中程和近程防空系統,並且遠程防空飛彈射程超過200公里,可以有效對付來襲的飛機和飛彈,畢竟現在的空對艦武器大多都是射程比較遠的,甚至有的戰略轟炸機可以在防區外發射巡航飛彈或者反艦巡航飛彈。印度設計的這艘驅逐艦,防空飛彈攔截的距離太近,這卻不能保證攻擊攜帶了空射反艦飛彈的戰鬥機——一般主流的空射反艦飛彈最大射程往往在200公里左右。

印度海軍的PPT可是一套比一套強,目前的P-17A護衛艦隻造好了個船殼就匆匆下水,對於未來預期的滿載排水量卻直逼7000噸。該艦的作戰系統和P-15型驅逐艦師出同門,究竟戰力能有多少還有待考驗。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這完全是印度海軍PPT造船計劃的真實寫照——噸位再大、武器再多,自己卻永遠掌握不了技術,有什麼用呢?這艘大型驅逐艦還要與055對標,可能連055的一半指標都趕不上。

按照P-15型驅逐艦首艦就造了7年的光輝事例來看,噸位浪費、成本超支等一系列問題肯定會存在。目前首批P-18驅逐艦的單價在紙面上的造價就突破了68億美元,這可以創下有史以來驅逐艦建造成本的新紀錄了。這樣無腦的軍備競賽卻酷似小朋友玩泥巴,沒有大國把它當成一回事,真是可憐。即使被建造出來,估計也是二流的驅逐艦,並且按照印度目前的國產軍艦建造速度,P-18大型驅逐艦到最後能否成功造出來,還真不一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V6S_3UBdHeNs4oxWf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