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上的光學傳感器可以檢測不規則脈衝。智能手錶應用程式(app)在正常使用過程中能否識別房顫的能力尚不清楚。
2019年11月14日,蘋果公司的心臟健康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在線發表題為「Large-Scale Assessment of a Smartwatch to Identify Atrial Fibrill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8個月內招募了419297名沒有房顫的參與者,在平均117天的監測中,有2161位參與者(0.52%)收到了不規則脈搏的通知,34%的接到不規則脈搏通知的人真正發生了房顫。總而言之,這種無站點(參與者無需進行現場訪問)的實用研究設計為大規模的實用研究奠定了基礎。
最後,NEJM 發表題為「Watched by Apple」的點評文章,系統總結了該研究進展。
具有光學傳感器的可穿戴設備(例如智能手錶)通常用於測量穿戴者的脈搏率。已開發出使用脈搏波數據檢測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的算法。可以使用Apple Watch應用程式一種通過間歇性,被動檢測的脈搏率數據的算法,該算法可識別提示房顫的發作。
房顫是最常被診斷為臨床上重要的心律失常,在美國約有600萬人受其影響,終生風險高達1/3.5,同時中風風險增加了五倍。房顫的陣發性發作可能導致診斷延遲,因為心電圖(ECG)在發作之間似乎正常。此外,房顫的症狀或臨床症狀可能很少。在美國,約有700,000人未診斷為房顫。傳統的連續心臟監護儀或植入式設備可提高高危人群房顫的檢出率。但監控期限有限,並且需要侵入性程序或由用戶激活。
Internet連接設備的廣泛使用提供了以較低的成本進行大型,無站點,實用的試驗的機會。Apple心臟研究的目的是通過消費者使用Apple Watch應用程式來評估不規則脈衝通知算法識別房顫的能力。
在該研究中,沒有房顫的參與者(由參與者自己報告)使用智慧型手機(Apple iPhone)應用程式同意進行監測。如果基於智能手錶的不規則脈搏通知算法確定了可能的心房顫動,則開始進行遠程醫療就診並將心電圖(ECG)貼片郵寄給實驗人員,並佩戴7天。
該研究在8個月內招募了419297名參與者。在平均117天的監測中,有2161位參與者(0.52%)收到了不規則脈搏的通知。分析了450名不規則脈搏的心電圖,發現房顫的總體發生率為34%,並且有35%是65歲以上的參與者。沒有關於與應用程式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的報告。
總而言之,接收到不規則脈衝通知的可能性很低。在收到不規則脈搏通知的參與者中,有34%的患者在隨後的心電圖貼片機器讀數出現房顫(153/450)。這種無站點(參與者無需進行現場訪問)的實用研究設計為大規模的實用研究奠定了基礎。
參考消息: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901183?query=featured_home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e1913980?query=recirc_curatedRelated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