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嶽廟又被稱為「華山祠」和「華岳廟」,位於華陰市東北郊,南距華山約5000米。這裡是帝王祭祀華山的廟宇,為陝西現存最大的古建築群,號稱「五嶽第一廟」。1988年1月13日,西嶽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最近,在渭南市博物館領導的安排之下,我和同事在華陰市進行考古勘探工作。8月24日上午,經過西嶽廟的時候,我操作自己的無人機,對這裡的古建築群進行了航拍。無人機從西嶽廟大門前的廣場上升起,沿著這裡的中軸線,自南向北緩緩飛去,各大建築一覽無餘。
相傳,西嶽廟初創於春秋戰國時期,歷朝歷代,多有修葺。明清時期,頻繁修葺,以乾隆四十二年(1777)擴建規模最大,形成現在西嶽廟宮殿御苑式的建築格局。
西嶽廟的中軸線與華山主峰形成一條直線,坐北朝南,左右對稱。整個建築群布局嚴謹,分為「內城」和「外城」,四周有高約10米的城牆,南北長525米,東西寬225米,周長1825米。
在長約500米的中軸線上,前後可以分為不同的空間,由南向北依次坐落著灝靈門、午門、欞星門、金城門、灝靈殿、寢宮、御書樓、萬壽閣等重要的建築——
午門也被稱為「五鳳樓」,為西嶽廟外城的正門,中間樓高聳,兩側樓如翼。飛過午門以後,在欞星門之前,有一座封閉的院落,這裡曾經豎立著眾多石碑,所以被譽為陝西的「小碑林」。如今,只剩下一堆毀壞嚴重的唐玄宗御製西嶽華山銘碑。
飛過欞星門,便進入內城,俗稱為「內宮」。在欞星門和金城門之間的院落里,正中間豎立著「天威咫尺」石牌坊,兩側曾經豎立著六塊高大的石碑。如今,只剩下「華陰縣重修西嶽廟記碑」「詔示岳鎮海瀆碑」和「明刻西嶽華山銘碑」依然矗立在原地。
金城門也稱「重門」,為內城後院的正門。從空中俯瞰,此院呈方形,正中間是灝靈殿,坐落在台基之上,乃西嶽廟的正殿,供奉著西嶽神白帝少昊;兩側各有一座碑亭,周圍有一圈迴廊環繞,東北側豎立著大量的石碑,大多為明清時期的祭祀碑。
在內城的後方,有一座後宰門,飛過此門便進入了西嶽廟的御花園。院內正中豎立著「少昊之都」石牌坊,後方的御書樓內安放著乾隆皇帝御筆題寫的「岳蓮靈澍」碑。
在西嶽廟建築群的結尾處,矗立著一座高大的萬壽閣。1931年,馮玉祥駐軍於西嶽廟,把軍火放在萬壽閣中,軍火庫意外失火,萬壽閣不幸被毀。2000年,按照原來的樣子,重新修建萬壽閣。
西嶽廟古建築群依據「居中為貴,主體為尊,規制嚴明,等級有序「的理念,將儒、道、佛文化進行融合,為天然的華山注入一道靈性。目前,作為華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嶽廟被列入了中國世界遺產的預備名單。未來,希望這裡能夠成為一處名副其實的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