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鑄文明:參觀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2019-12-08     申威隆I關中拍客

寶雞,古稱陳倉,周秦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留下大量珍貴的青銅器,以數量多、重器多、精品多、銘文多、標準器多而聞名,被譽為中國的「青銅器之鄉」。在寶雞市區東郊,有一座青銅器博物院,集中展示了這裡出土的青銅器——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基本陳列以「青銅鑄文明」為主題,分為「青銅之鄉」「周禮之邦」「帝國之路」「智慧之光」四個部分,薈萃了寶雞地區出土的各類青銅器1500多件。

這些青銅器的銘文之中,記載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包括政治謀劃、征戰殺伐、祭辭誥命、冊賜宴饗、土地轉讓、刑事訴訟、盟誓契約、婚嫁禮俗等方方面面,好像一本本青銅鑄造的史書,散發著一陣陣青銅般的書香。

走進博物院的展廳,迎面是四件青銅器的複製品,分別為大盂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毛公鼎。它們是清代出土於寶雞的重要西周青銅器,被譽為「晚清四大國寶」。可惜,原件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台北故宮博物院。



1、青銅之鄉

漢代以來,寶雞地區便不斷有青銅器出土。隨著金石學的發展,這裡的青銅器開始大量見於著錄,成為學者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區域。過去,寶雞出土的青銅器散布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者手中。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非常重視,伴隨著考古事業的快速發展,寶雞地區又發現很多青銅器。2003年1月19日,寶雞眉縣楊家村的五位農民取土時,發現了一座西周晚期的青銅器窖藏,共出土鼎、盤、盉、盂、壺、鬲、匜等27件大型青銅禮器,被稱為「楊家村青銅器窖藏」。


逨鼎


天盂


這裡還可以看到麟游蔡家河遺址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銅器、寶雞紙坊頭和益門堡出土西周初期青銅器等。1976年12月,在扶風縣莊白村發現一批西周中期的青銅器,共出土103件青銅器,其中74件鑄有銘文,主要是微氏家族四代所鑄的銅器,被稱為「莊白一號窖藏」。


父乙卣 麟游蔡家河遺址出土


周罍 寶雞益門堡出土


「興」簋 扶風莊白村出土


2、周禮之邦

這裡以對周禮的追溯和闡釋為線索,通過何尊、牆盤、(害夫)簋、(亻朕)匜、刖人守門鼎等重要青銅器的銘文、造型和紋飾,向大家描繪出一幅周朝禮制下的輝煌盛世。西周時期,統治者極為注重禮法,並且制定了嚴格的《周禮》,對青銅器的使用也有嚴格規定。

何尊是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紋飾華麗,銘文重要。1975年,在全國新出土文物彙報展中,青銅器專家馬承源先生在清理何尊底部的鏽蝕時,發現了器內底部12行122字的銘文。其中,有「宅茲中國」的字樣,這是迄今發現「中國」一詞最早的來源。


何尊


(害夫)簋


刖人守門鼎


除了大型的禮器之外,還可以看到小件的青銅兵器和車馬器,全面地展示了西周時期各個方面青銅器取得的成就,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同時,這裡還可以看到一批1974至1975年出土於寶雞茹家莊墓地和1980年出土於寶雞竹園溝的(弓魚)國青銅器。


兵器


車馬器


(弓魚)國青銅器


3、帝國之路

東周時期,王室衰敗,禮崩樂壞。這裡以秦帝國的「崛起之路」為線索,依次展現非子養馬、襄公立國、文公東獵、武公創縣、宣公刻石、穆公稱霸、始皇加冕的歷史節點,展現出曲折的歷史脈絡和秦人創業的艱辛。

公元前771年,平王東遷之際,秦襄公護駕有功,被封為「諸侯」後,正式建國並遷都於汧,位於今天寶雞隴縣和千陽縣一帶;公元前667年,秦德公定都雍城,位於寶雞鳳翔縣一帶。隨後,直到獻公二年(前389年),秦人一直以此為都,大力發展農業,國力不斷增強。

這裡展示了隴縣邊家莊村墓地出土的春秋時期青銅器,包括鼎、簋、盤、盉、壺、甗等不同的類型,體量較小,沒有銘文。在邊家莊西北1.5公里處有一座春秋時期的古城遺址,有學者推斷該遺址可能為秦襄公營建的汧邑所在。


鼎與簋


盤與盉



1978年1月,寶雞太公廟村的村民在村中取土時,忽然發現了一個地窖,出土了秦公鎛和編鐘。其中,秦公鎛有135字銘文,為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禮器,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秦憲公四代的世系,並且著重講述了秦襄公被賞宅受國之事。



在寶雞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周秦兩個族群發展的此消彼長,展現了一場宏大的民族興衰過程。周衰秦興,朝代輪轉,一件件精美的青銅器,講述著寶雞曾經的輝煌,追憶著逝去的周秦文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F8s6W4BMH2_cNUgJH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