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檢查可以告訴你什麼?

2019-07-14     肝病大講堂

您將了解以下內容:

  1. HbsAg的含義
  2. 定量檢測HBsAg的意義

在B肝五項檢查中,B肝表面抗原HbsAg想必B肝患者都不陌生。B肝表面抗原的陰陽性決定了是否存在慢性B肝感染,但是我們建議B肝患者在日常檢查時,儘量選擇定量的HBsAg檢測。

HBsAg的含義

首先給各位B肝戰友科普一下,HBsAg到底是什麼?

B肝表面抗原是一種蛋白質,分為大蛋白Large HBs,中蛋白Middle HBs和小蛋白Small HBs三種,往往我們在醫院定量檢測的HBsAg都是這三種蛋白的總量。

HBV感染後在細胞內複製組裝,最終分泌到細胞外的病毒顆粒有三種形式,分別是Dane顆粒/管型顆粒/球型顆粒。其中具有感染性和複製能力的HBV顆粒是Dane顆粒(左1),具有完整的病毒結構(基因組+衣殼蛋白);管型顆粒(中)則不包含HBV基因組,不具備感染能力,但是也包含了HBsAg的三種類型的蛋白(大蛋白,中蛋白,小蛋白);球型顆粒只含有中蛋白和小蛋白。

現在大家明白了HBsAg的含量並不能代表有感染性的HBV的數量(因為沒有感染性的管狀顆粒和球形顆粒也含有HBsAg),一般我們還是關注HBV-DNA的含量。

定量測量HBsAg的意義

那麼一些B肝戰友要問了:HBsAg的定量檢測到底有什麼用呢?通過下面這篇文章,小編為大家梳理一下思路。

與cccDNA

cccDNA是B肝病毒前基因組RNA複製的原始模板,是體現病毒複製情況的重要指標。只有徹底清除肝內cccDNA,才算是根治B肝,然而目前我們很難做到這一點。肝穿是檢測肝臟內cccDNA含量的有效指標,但是由於肝穿是有創操作具有很強的局限性,研究人員迫切的想要得到一個指標可以避免肝臟穿刺。在之前的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cccDNA與q-HBsAg(HBsAg)顯著相關。表明q-HBsAg的連續監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cccDNA的含量

可以預測對藥物的反應

根據現有研究表明,q-HBsAg已被評估為病毒學應答的預測因子。研究過治療指南的B肝戰友肯定知道干擾素治療前HBeAg陽性的患者的低基線q-HBsAg可能獲得更好的療效。在治療過程中,HBsAg的下降與HBV-DNA的下降一樣具有說服力。HBeAg陽性的患者,若經過24周的干擾素治療HBsAg依舊>20000IU/mL則建議停止干擾素治療,改用核苷類似物。

隱匿性HBV

隱匿性HBV感染定義為HBsAg陰性個體中HBV基因組的持續存在,隱匿性HBV感染的一種解釋是HBsAg突變和現有試劑盒不可檢出。從這個角度來講HBsAg的定量也可以使得我們推斷是否為隱匿性感染,以及病毒是否發生變異導致HBsAg分泌發生變化。

總結

小編來總結一下,目前的研究還無法闡明B肝HBsAg的具體分泌機制,大中小三種蛋白的比例以及三種病毒顆粒的比例與病毒狀態基因型的關係也有待進一步探究。但是我們目前可以了解到HBsAg的定量檢測還是十分必要的,基線水平可預測抗病毒藥效以及在用藥過程中評估藥效和指導下一步治療計劃;連續監測或許可以評估cccDNA的含量;可以推斷是否為隱匿型感染以及HBV是否發生變異。

另外,由於多數病人存在著HBV-DNA不可檢出但HBsAg仍為陽性的情況,或許具體的HBsAg含量在確定口服抗病毒治療終點方面存在一定的潛在作用。HBsAg的分泌機制異常複雜,病毒的存在和進化時間比我們想像中的長的多,具體機制讓我們期待進一步的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Lee JM, Ahn SH. Quantification of HBsAg: basic virology for clinical practice.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1;17(3):283–289. doi:10.3748/wjg.v17.i3.283

文:熊熊鏟屎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Nj3z2wBJleJMoPMx9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