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歲,被父親教出了心理陰影,以後我不會這樣對孩子」

2019-11-14     新恩諾教育

一個網友在曆數了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嚴厲管教的種種經歷之後這樣說:「我30歲了,參加工作這麼多年,每次回家,一聽到爸爸走近我的腳步聲依然會覺得緊張,我覺得我可能有點心理陰影了。如果我以後有了孩子,我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有這麼糟糕的經歷!」

相信,有不少人在童年時期,都經歷過父母的「暴行」,有些脆弱的人,迄今為止都可能留下了一些心理陰影。事實上,當孩子被家長「虐罵、虐打」之後,在聽到父母腳步聲就會特別敏感,經常會察言觀色,謹慎面對父母,完全是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對於這些孩子,難免會讓人覺得心疼。

反觀社會,很多孩子各種對抗父母的行為,完全是被父母的態度「訓練」出來的。在教育問題上,有人覺得只有嚴厲管教,孩子才能成材,有人認為太過嚴厲的管教只會讓孩子內心扭曲。那麼,教育孩子,到底該不該嚴格一點呢?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跟孩子最親密的人,而安全的依戀關係會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永遠是愛自己的、不會拋棄自己的。

但如果你是一位嚴苛的父母,對待孩子總是批評和指責,一定會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他們或是變得很擅長撒謊;或是變得兩面三刀;有的還有會嚴重的焦慮、恐懼,甚至強烈的應激反應、肢體衝突等;更有甚者,會變得抗拒人際關係的交往。

因為,父母的臉色是孩子天空的顏色,是孩子一生幸福和快樂的底色。

作為家長,我們嚴厲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認識到:

不是只有無休止地嚴厲才能使孩子成器,我們要掌握的是其中的度——愛與規矩的恰當融合。

卡森麥卡說過:一顆受傷害的兒童的心,一輩子都會萎縮成像桃核一樣堅硬,布滿深溝。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材,但千萬別因為自己嚴苛的教養方式,造成他們心理和行為上或多或少的扭曲。

據《全國未成年罪犯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42.3%的孩子表示「恨過自己的父母」。

其中,排名前三的原因是:不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理解我;不關心我的心理感受。

從這些原因中我們不難看到,孩子的自我意識很強,他們有自己的心理感受,他們渴望理解和尊重。

而父母則如同古代帝王般,經常拿出「專制獨裁」的態度來對待他們,總是凌駕於孩子之上,這是一種自我為中心對孩子的「愛」,並在教育行為上表現為「嚴管」,難以使孩子產生情感共鳴,難免成為「恨」的根源。

恩諾教育認為:孩童時被過度嚴管和限制的孩子,在長大成年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創傷後心理壓力緊張症候群,他們會用加激烈的方式來反抗自己的父母。因為,建議家長教育孩子可嚴格,但是不能嚴苛。家長需要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特點,並由此掌握管教孩子的節奏和步驟;注意維護孩子的尊嚴、在安全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孩子一起來制定規則,在遇到問題時,共同商議討論解決辦法;當必須由父母來做出決斷時,要堅定而和善,給與孩子應有的尊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mbG4BMH2_cNUg49j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