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班家長:加入「陪讀大軍」你準備好了嗎?

2019-09-14     綢都教育資訊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節目中有一段話刷屏了: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不夠他敗家一年!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輩子沒掙到的錢孩子一年就掙到了!」「你在哪方面付出,就會在哪方面收穫,孩子的教育時效性太短,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孩子優秀了,你留錢做什麼?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錢做什麼!」

我們身邊的很多父母,都將給予孩子良好的物質生活放在了首位,卻疏於對孩子學習的管理。

但伴隨著孩子學業的增長,一個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只要臨近中高考,「中國式陪讀」便會出現。

這種中國式陪讀體現為,平時對孩子不管不顧,臨近大考突然耳提面命。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對7925人進行過一項數據調查,其中62.5%的人表示「中國式陪讀」較為普遍;84.9%的人表示自己身邊就有很多這種家長。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們最殷切的期望,但隨大流的陪讀未必可以達到預期,如果家長選擇「陪讀」,請慎重考慮。

01 孩子是否能夠接受陪讀?

臨近中高考,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當然是好事,但這種突然式關心,不經過孩子同意,不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但不會讓孩子覺得受到重視,反而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曾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孩子的求助:「怎麼樣可以讓媽媽放過我?」

「從一年級到初二,我上了八年學,我媽一直在外地,從來沒有管過我,一到初三,美名其曰『中考重要,回來陪我』,就不打招呼的開始一廂情願地陪讀。」「平時一個人寫作業的時候,我很快就能完成,如果我媽在旁邊,那沒有兩三個小時是寫不完的。「」一會兒推門送牛奶,一會兒推門送水果,一會問問數學作業寫完了沒有,一會問問英語單詞背下來沒有。」「現在終於要上高中了,我一定要住校,再也不要接受陪讀了!」

從孩子的吐槽來看,這位媽媽就是標準的「中國式陪讀家長」:平時忙工作不關心孩子學習,等到中考突然陪讀,以為自己是重視孩子學習,卻沒考慮過孩子完全不是這樣想的。

圖片來源:《放學別走》

被過分關注究竟是一種什麼的體驗呢?想必大家都逛過商場吧,那麼請想像一下你遇到了一位熱情似火的售貨員:

「您想看什麼產品,幫您推薦推薦」;「這是我們家賣的最好的一款,比您手上拿的好太多了」;「不買沒關係,您先試用一下」。

她像你的影子,不管你走到哪裡她都會跟著你,而你「只是想隨便看看而已」。

在孩子的心裡,不經過同意的「陪讀」又何嘗不像是「熱情」的售貨員強硬的推銷貨品呢?

02 家長如何進行陪讀?

「上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雞飛狗跳」,這句話是很多「陪讀家庭」的真實寫照,當父母犧牲了自己的生活卻把家庭變成了一點就爆的定時炸彈,這是家長們想要的嗎?

前段時間,一則「49歲的宿管阿姨和兒子同時考研成功」的新聞,被網友們頂上熱搜。

這位49歲的阿姨名為原夢園,本是上海交大的一位宿管阿姨,本著陪兒子讀書的想法,卻讓自己也考上了研究生。

「最開始的時候,我只是陪在兒子身邊盯著他寫作業,慢慢的孩子稍微大一點,我發現我在孩子身邊,孩子會變得很焦慮。」「於是我決定改變原本的全職陪讀狀態,我從一味地盯著他寫作業、監督他,變成了自己也幹些別的事:比如看看書,一起進步。」

家長們不妨好好回想一下自己的「陪讀」日常:

「孩子放學,自己盯著寫作業」;「孩子磨蹭,自己急得動手打罵」;「孩子學習上有不會的,自己干著急還要加一頓訓斥」。

如此陪讀,有的家長氣出血壓飛升,有的鬧出心臟驟停,一把辛酸淚無處言說。

但像原夢園「我陪你長大,你陪我進步」,這種「陪讀方式」才是值得學習的。

03 陪讀中應該做好什麼?

學習輔助

伴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功課的壓力也劇增。對於絕大多數學生而言,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完必考知識是很有難度的。這時家長需要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與任課老師進行溝通,如有必要還要幫助孩子選擇適合的教輔班。

當孩子進入備考後期,時間緊張,家長可為孩子完成每周錯題匯總的任務,以第三視角整理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孩子的薄弱學科,更好地查缺補漏。

信息收集

越臨近中高考,孩子的學習時間就愈發緊張,而此時也是招生政策密集出台的時期,依靠孩子自己了解已經不太現實,這時需要家長及時就位,解決孩子的後顧之憂。

提前收集高校錄取信息、了解招生政策、結合孩子的報考意向重點關注是否有匹配學校,做好篩選工作,把孩子需要的信息提供給他們。家長心中有數,孩子方能不亂陣腳。

心理疏導

中高考歷來稱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每個孩子的心理壓力都是巨大的。每年中高考前都有孩子因為心態失衡導致「未考先輸」的局面。家有畢業班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及時做好疏導工作。

當孩子成績失利時,家長不要貶低孩子,應將重點放在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上;當孩子成績進步時,家長要肯定孩子的付出,不要過度施加壓力,幫助孩子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完成考驗。

生活保障

畢業班的孩子學習負擔重,這對於孩子的身體素質也是一種考驗,只有身體素質過硬的孩子才能笑到最後。

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行適度體育鍛鍊,保持積極的精神面貌,注意季節更迭,一日三餐在兼顧孩子口味的同時做到營養均衡。

來源:網絡閱卷平台 七天網絡綜合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AMm0BJleJMoPMmG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