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女人,內心有多少種恐懼?

2019-12-15   中信書院

你是不是以為30歲的單身女人,過著一種水深火熱的生活?

公司最近出了一大批關注當代女性生存困境的書,小編找身邊的女性聊了聊,發現30歲的單身女人,生活狀態不要太好。除了被催婚之外,生活竟然沒啥煩惱。

如果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一個30歲的單身人士,思想成熟,經濟獨立,對生活又有所熱愛,那他本來就應該擁有光明燦爛的生活。但如果把單身人士改成未婚女性,這個設定好像就不成立了,活生生逼著一群單身女性只好偷偷樂,外表還要假裝出「找不到對象好南」的樣子。

你是不是想問,30歲的單身女人,難道就不渴望結婚嗎?


婚姻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不過,對30歲的單身女人而言,跟渴望婚姻相對應的一個詞,叫做恐懼婚姻。如果說渴望婚姻是為了幸福,那麼恐懼婚姻的理由有一萬個:萬一嫁給渣男怎麼辦?(女同學間流行的判斷渣男的段子是:會呼吸,是渣男)萬一是個媽寶怎麼辦?萬一嫁給同性戀怎麼辦?萬一對方喜歡家暴怎麼辦?

這確實是很多30歲女青年無法避免的恐懼。

跟這重恐懼相對應的,是那個結婚是為了幸福的理由,從經濟基礎的角度來說,正在變得不太成立。(萬萬沒想到,接下來,小編要嘗試著用經濟學概念來解釋這個狀況,有點飄了)

已知:王小明和李翠花門當戶對,王小明婚前的生活質量為X,李翠花婚前的生活質量為Y。

假設:他倆要結婚了,他倆合夥經營創造出的增量財富為M。

問:當M為多少時,他們才會幸福?

解:∵王小明和李翠花門當戶對

∴X=Y

∵婚後的生活質量Z=(X+Y+M)/2

∴Z=(2X+M)/2

當M=0時,Z=X,王小明和李翠花的婚後生活質量不變,他們感受不到幸福

當M>0時,Z>X,王小明和李翠花的婚後生活質量會變好,他們可能因此而幸福。

當M<0時,Z<X,王小明和李翠花將會擁有雞飛狗跳的生活。


你看,如果一個人嫁了個差不多的人之後,當M小於0的時候,很容易感受到不幸福。這個M里,還沒有包含女性要額外承擔的家務、生孩子、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等問題。

所以,要不要走入婚姻?面對人生中最大的恐懼,很多30歲女性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沒有選擇權。因為很多女性從來都被教育,應該思考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嫁,而是要嫁給誰。

在進行了幾年的挑選之後,很多恐懼過婚姻的女人,最終高舉著「我找到了最好的男人」的大旗,走進了婚姻和幸福的殿堂,迅速結婚生子。之後,她們的角色迅速發生變化,從以前那個獨立自主的女性,成為了「XX媽媽」,開啟了角色扮演的人生,並從中得到了不一樣的滋味。


但如果我們把這個決定權交給正在面臨選擇女性,讓她們自己做決定,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呢?

也許情況還是一樣的艱難。走進了婚姻的人發現了婚姻的痛苦,單身的人擁有了單身的難題,但跟這些痛苦和難題相比,她們至少擁有了選擇權,不是嗎?


是的,跟選A和選B相比,能不選也是一項重要的權力。這是小編在閱讀《她的名字是》這本書時,最強烈的感受。


《她的名字是》

趙南柱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11月


這本書,關注韓國女性真實的生存狀況。

有人想結婚,結果無法在自己的婚禮上穿自己想穿的婚紗,只因為對方長輩會不開心;

有人想離婚,因為婆婆天天翻開自己家的冰箱,抱怨自己做的飯不夠好吃;

有的人因為懷孕,在職場上被區別對待;

有的人因為貧窮,不得不出賣自己的人生……


作者趙南柱說:「我不會忘記記憶中的那些臉龐,那些欲言又止的聲音,以及凝結在眼眶、最終還是沒有流下的眼淚。我希望能為更多女性記錄她們看似毫不特別,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人生。」

是的,我們今天關注這些話題,關注那些沒什麼大不了的人生,其實並不為什麼特別的目的,只是希望,我們能夠多一點思索,能夠讓自己的行動不增添別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