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開始自我「催眠」!何時「醒來」?專家:2020年4月份見分曉

2019-12-09     藍白觀樓市

深圳和北京,一南一北,最近的風向南轅北轍。

中證報今天報道說,今年7月到10月,北京二手住宅成交均價連續四個月出現下滑。這是2018年以來,北京二手房價經歷的最長下滑周期。

記者從多位房地產中介處了解到,除了極個別稀缺的項目,目前北京總價千萬左右的二手房源均有約10%左右的議價空間。

也就是說,跟房主談談,千萬豪宅就能直降百萬。當然,對大部分人來說,就算腰斬500萬,也是乾瞪眼。

另一邊的深圳,卻在上演「漲價毀約」的戲碼。

從11月末到現在,短短半個月時間,多個千萬級豪宅開盤秒磬,有賣家已收取買家30萬定金仍毀約不賣,之前幾個月都賣不出去的房子,現在加價二三十萬馬上就能脫手。

中原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11月深圳二手住宅共成交8013套,環比上升11.8%,同比上升達91.9%。

這也是2016年5月以來,深圳二手房單月成交首次突破8千套。

原因當然有很多,比如先行示範區、粵港澳規劃落地,還有最近取消的豪宅稅。

換個角度看,連堂堂一線大都市,房價的分化都達到了如此程度,更不用提其他幾百個地市,幾千個縣城了。

上半年的蘇州,年中的洛陽、紹興甚至臨沂,還有年末的深圳,短時間迅速冒出來,隨後又歸於沉寂,輪動到其他城市,現在市場變得越來越複雜。

從宏觀數據來看,今年房地產整體甚至還比較強。

新開工面積維持10%左右的增速,施工面積增速持續小幅上升到接近10%,地產投資維持10%左右增速。

由此帶來的,是鋼材、水泥、挖掘機都開始漲價。

央視財經近日報道,截至11月30日,螺紋鋼全國現貨報價平均每噸4145元,較月初每噸上漲260元。全國20個城市螺紋鋼庫存環比下降超20%,創2013年以來的新低。

唐山最大的螺紋鋼儲存庫,最大庫存超過15萬噸的庫區,現在庫存僅有1.2萬噸。

水泥也一樣。

近一個月來,水泥市場價格大幅上漲,有的省份一天漲三次價,有的則因供應嚴重不足,多個工程項目處於半停工狀態。如河南的價格在半個月上漲了至少200元/噸,每噸最高甚至已達760元。

還有挖掘機,2018年全年挖掘機銷量突破20萬台,同比增長45%,而今年前十個月挖掘機銷量達到19.6萬台,同比增長14%。

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和徐工機械前三季度凈利增長近50%,一個個賺的盆滿缽滿。

是什麼在支撐上游原材料和工程機械漲價?當然是房價。

一個典型特徵是:樓市成交額創新高,銷售面積卻零增長。

統計局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1-10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33251萬平方米,同比微增0.1%。

但是,成交額方面,2019年卻有望創造接近16萬億的歷史紀錄。

道理很簡單,房價漲了,房子貴了,成交額上升的同時,同樣的錢,能買的房屋面積卻變小了。

這好比是一場自我「催眠」:漲房價-地產商加速拿地-施工帶動鋼材、水泥、挖掘機的銷量-房地產景氣度提升-有房族財富膨脹-大手大腳消費-房價繼續漲。

這似乎是個完美的閉環,但既然是「催眠」,夢早晚都會醒。

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1.直到價格漲到高不可及,購房需求被迫降低。2.同時開發商受天然逐利慾望驅使,供給無節制增長。

此時,供求關係逆轉,價格會「自我摧毀」。

最近兩年,這樣的苗頭其實已經出現了。

中泰宏觀之前測算,我國商品住宅廣義庫存在經歷了2016、2017年的連續大幅下滑後,2018-2019年又開始持續攀升,當前已經回到2013年底的水平。

雖然竣工待售的房子特別少,但已經開工等待銷售出去的房子並不少。

還有,房產並不是像消費品那樣,賣出去就被消費掉消失了,已經賣出去的房子才是庫存的大頭。而這兩年很多賣出去的房子是限售的,隨著「解禁」潮的到來,或許也會對房地產市場構成壓力。

這場催眠什麼時候能「醒過來」?

知名私募基金經理李蓓前段時間說:北京上海房價已經拐頭跌了1年多,部分二線城市剛開始拐頭。但全國範圍來看,上漲城市個數仍高於下跌城市,拐點還需要一些時間。今年年底前,應該是看不到這個拐點的。綜合各方面判斷,我個人認為大概會在明年的二季度,看到這個拐點。

也就是說,2020年的4月份,會見分曉。

當然,房價漲跌不能靠「算卦」的方式去預測,這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只是儘量通過市場的微妙變化,去推測出「量價轉折」的節點。

2020年,也許部分城市依然會一枝獨秀,也許購房者依然願意背負高額債務,也許地產商依然拚命拿地蓋房。

最近各個城市又開始以「搶人」名義放寬購房門檻,明年可能還會有進一步寬鬆的可能。

但是,房地產這個龐然大物,遲早會顯露出疲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GKr7W4BMH2_cNUgtT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