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日有三餐,早餐的意義是什麼?
對我而言,意義重大。
早餐,意味著一天真正地開始。
坐在餐桌旁,帶著儀式感,不疾不徐、安心吃每一口飯食,大腦和身體一同被溫柔地喚醒,一天的日程就此從容地拉開序幕。
忙碌的都市生活,對上班族來說,早餐已經快餐化,帶著機械時代的工業味。便利店中的飯糰和豆漿,快餐店裡咖啡配漢堡,或是上班途中街邊小攤上隨手買的包子和雞蛋餅,一邊形色匆匆地趕路,一邊胡亂地往口中塞著食物。
甚至有時,為了早上能夠多睡一會兒,很多人把吃早餐的時間也省了下來。
那種能夠到街邊早餐鋪子,享受一份充滿人間煙火氣的早餐,享受和早餐店老闆隨意交談、嬉笑怒罵的親近與人情味,已經成為一種奢侈。
不過,在我們的內心,對早餐依然有著一份執念,這份執念也是對故鄉美食的懷念。
而這種懷念在《早餐中國2》中有了著落。
02
每日早上八點,五分鐘短小精悍的片子,隔著螢幕散發著溫暖人心的質樸味道,還有那種久違的小城生活的熙熙攘攘。
紀錄片的每一集都展示了一個地方最具特色的早餐,以及製作早餐的流程和手法。
比如出現在第一集的是乾貨滿滿的新疆吐魯番烤包子。
一聽名字,就很新奇,包子不都是蒸出來的麼,怎麼還有烤包子,究竟怎麼個烤法呢?
看完之後才知道一個烤包子的技術含量如此之高:
烤包子是用傳統的方式烤制,在饢坑裡將炭火燒到270度,放上一個大大的鐵爐,將一個個包有牛肉餡白白胖胖的包子,貼在大鐵爐子的腹部,一次可以烤200隻包子,最多一天能夠烤2000隻。
在等待的25分鐘時間裡,看著包子貼在壁爐上慢慢隆起,變得酥黃,油香四溢。包子的底部烤得又香又脆,而上半部分的口感又不失軟嫩香甜。
從烤爐的腹中把一個個飽滿的烤包子撕下,看著食客撕開包子的刺啦聲,吃烤包子時的咔嚓聲,真是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那種酥脆嫩滑。
在介紹山東濰坊火燒的一集裡,土爐製作法也令人印象深刻。
土爐的土,一定要用黏土和環保煤一起製成,別看黑乎乎的,卻保證了火燒的香酥。
先在鐵烙上慢煎,保證外皮起酥略微硬一些後,然後放到土爐中烤制5-10分鐘,才能出爐。
這一集的彈幕也充分顯示了群眾對這道美食的折服,滿屏儘是」手中的金拱門突然不香了「,「手中的烤雞腿突然不香了」,「手中的火腿腸突然不香了」 。
看完之後,就跟彈幕里說的一樣,你會覺得手裡的任何美食突然不香了。
山東濰坊的火燒用手撕開後外焦里嫩,導演使用的慢鏡頭語言,完美展現了肉火燒金黃的薄脆酥皮和實實在在的肉粒,讓人看著直咽口水。
而每個食客帶著山東人特有的方言,將酥脆、香、肉多、個兒大等特點,把肉火燒的好吃說到了心坎兒里。
在介紹寧夏羊雜碎的一集中,第一次認識了一種名叫「面肺」的食物,而這種食物是寧夏雜碎的身份標識。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什麼是面肺?
原來面肺是用清水將羊肺六次洗透,將麵粉與水調和後的麵筋水灌入羊肺里,要灌得不多不少剛剛好,才能保證口感。靜置一定時間後,讓肺有一定硬度,但不能過硬。煮兩小時後撈出後,切出來的面肺雪白Q彈,軟糯適口,成為羊雜碎中一個不可或缺的主角。
更難得的是羊雜碎都是店主親自用羊油熬的辣油炸炒,要做出不膻,但要有「奶味」的羊油。
一道看似簡單的羊雜碎,做法卻如此講究,內有門道,食物中蘊藏著店主的用心。
03
《早餐中國2》中不可錯過的另一個看點,是每一個小店老闆身上的性情與故事。五分鐘的篇幅里,不僅介紹的是美物,也夾雜著店主的人生經歷。
做早餐是一項非常辛苦的行業,凌晨三四點就要起床準備食材,沒有周末和休息的時間,無論寒暑風雨無阻。在片中,我們看到了這些「做飯人」不光是為了養家餬口,也是為了食客的那份滿足和讚美。
在介紹重慶小面的一集中,老闆趙伍五十出頭,幹活利落,個性爽快,典型的重慶男人。
趙伍九歲時父親就已去世,年少的他要學會生存,撐起一個家。
他喜歡吃也喜歡做,在外面吃到別人做得好的味道,回到家自己就反覆嘗試,最終調試出了屬於自己的味道。
從十七歲開始做餐飲,他堅持每天凌晨四點鐘起床備料,一直忙活到下午三點才得空休息。
趙伍說,這是他給女兒鋪路的方式,把店做好了,把路鋪平了,讓她以後走得順一些,這是做父親的責任。
真是未雨綢繆父母心。
看起來五大三粗的他,其實有一套自己的人生準則。
他說:「別人賺一塊,我只賺一分」,「路是人走出來的」。
平實的語言,看似輕描淡寫,卻沒有因為生活的辛苦而放棄奮鬥和內心的堅持。
在第三集介紹赤峰對夾的片子中,老闆娘的眼淚訴說了一個無奈的故事。
老闆兒子徐寶璐,因為爸媽一直忙碌對夾店,從凌晨一直到半夜,根本沒有時間照顧他,從小就沒有享受過父母的寵愛。
看到老闆娘抹眼淚的時候,飽含著對兒子的虧欠。然而幸運的是,他並沒有養成孤僻的性格,而是十分外向開朗,臉上總帶著燦爛的笑容。
夫妻兩人,帶著兒子一起做早餐店,豁達樂觀的兒子倒是覺得無所謂,沒有大人管反而更開心。
老闆娘自己,27年以來,從早到晚地忙活做早餐,就連自己年輕時候最喜歡的老年健身迪斯克兒都放棄了。
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只為了做好一道料理,讓自己堅實的肩膀可以讓孩子站得更高,走得更遠,這也是做為平凡人的一種偉大。
在工作安排上,老闆娘負責前場,老闆負責後廚。在性格上,老闆屬於外向型,十分健談,而老闆娘卻很靦腆嬌羞。兩人互補的性格,配合得極其默契,27年如一日堅守在一起,去實現一個小富即安的夢想。
結語
我們可以去吃人均一千多的日料或法式大餐,也可以坐在自家門口的早餐鋪子裡吃一頓五塊錢的湯粉麵條或肉火燒。
五塊錢一頓的早餐帶來的食物滿足感,未必比不上精緻的日料和大餐。
因為早餐保存了餐飲最原始簡樸的外貌,不僅是唇齒之間的味蕾享受,更是早餐鋪熙熙攘攘人群中情感的眷戀。
還有這些帶有人間煙火氣的普通做飯人,如同早餐一樣,蓬勃而有生命力。
北師大胡智鋒教授這樣評價《早餐中國》:
以小切口的「刀法」,將龐大的美食王國中的一角「早餐」切分出來,熱氣騰騰地端上了全國乃至全球華人的餐桌。
忙碌的都市生活,讓我們無暇製作一頓美味的早餐,但只要願意早起一小會兒,總能找到某家想吃的早餐店。
在那裡,有關於故鄉的難忘記憶。
用一頓早餐的時間,遇見一天的美好。
我們吃的不僅是早餐,更是對生活的一份熱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Cq2v24BMH2_cNUgi1i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