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在農村遇到喂豬的石槽,這樣改造一下,立刻變成搶手貨

2019-12-13   鋤禾園

說到農村的石槽子,恐怕現在的農村人都不常見這個物件了。對於50年、60年出生的人來講,這是常見的農村物件。那時候農村還有生產隊,基本每個生產隊的院裡都會有一大排的豬食槽。早晨,把豬從圈裡趕出來,就圍在這食槽上,食槽有木頭的,也有竹子的,當然也有石槽,都是就近取物,啥方便就用啥。那時候喂豬也沒有飼料的概念,基本就是給豬吃野菜。頂多就是腌泡過的野菜加上一點苞米麵,也就是玉米面,這就是喂豬了。

不僅只是生產隊,之後的許多年,各家各戶都是這樣子。說回生產隊,一般是每天派出一個人出去放豬,有生產隊的,也有農民自己家的,一起放。80年代,生產隊解體,這些石槽子也就散落到了各家各戶。

前不久去本地知名的餐館吃飯,老闆是我同學,本來就是慶賀新店開張,啥也不曾想。可後來卻不曾想在這裡又一次看到了喂豬的石槽子。只不過這次這石槽不再是喂豬了,而是種上了各種花草,養上了魚。我問他從哪搞到這物件的,又是怎麼搬到店裡的,他很是驕傲的向我說:這石槽,是青年歲月的一種回憶,也讓人能懷念起來青年時代的集體生活。不過,據他說,這石槽挺貴的,花了1800塊從老鄉手裡收來的。他店裡除了石槽,還有石碾子。基本是為養魚提供水源或者做配景來用了。樸實的外表,加上慢慢的水流,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歲月流淌。

原來這以前毫不起眼的豬石槽,經過一番設計之後,登堂入室成為了藝術品。據他講,像是酒店、茶樓等很多地方,都用得到這石槽,石槽在新時代似乎重新找回了生命力。下面我們來細數一下石槽在現代社會都有哪些新用處吧。

第一,養魚。把石槽洗凈,還可以在裡面栽種一點水草,放上一些漂亮的魚,這除了較好的觀賞效果外,還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意境在裡面。還有人對石槽進行了一些改造,把石槽的兩側掏空,之後把玻璃魚缸放在裡面,上面種上一些水草,感覺美爆了。不過,石槽有一個超級麻煩的問題,就是它容易掛苔蘚,這樣處理起來會比較麻煩,要時常清洗才行。

第二,養花養草。很多人喜歡那種文藝范,為了營造這種氛圍,可以在石槽中種植一些碗蓮和菖蒲,有動有靜顯得很有情趣,一下子就比單純養魚提高了好幾個層次。另外像是水葫蘆、銅錢草都是經常被選擇的水草種類。

第三,盆景。有人喜歡用石槽為器皿來為自己的植物造型,營造屬於自己的第一無二的盆景。但是石槽底部沒有排水孔,很容易讓盆景爛根,最好是在石槽底部鑽一個排水孔再營造盆景。

這些原本勞作用的石碾,喂豬的石槽,失去了使用價值,卻正在被人花錢採購到非勞動場所,雖然賣價也說不上多貴,但的確很多城裡人去鄉下買這些物件。不知道在您身邊,有沒有見過這些老物件重新煥發光彩的?又用這些老物件都做了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