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畫的小人書是70、80後的童年記憶

2019-11-03     紅鯉魚文化



小人書是70、80後小時候最愛看的圖書,小人書學名連環畫。在中國現代連壇,程十發先生是現代中國連壇大咖之一的海派著名畫家,小時候特別愛看他畫的《孔乙己》小人書。

程十發先生的連環畫技藝精絕,代筆性作品有:《列寧在一九一八》、《列寧的故事》、《膽劍篇》、《儒林外史》、《畫皮》、《老孫歸社》、《孔乙己》等。其中《儒林外史》插圖獲1959年萊比錫國際書籍裝幀展覽銀質獎,中國華東地區書籍裝幀展覽一等獎。1981年出版的《孔乙己》榮獲首屆全國連環畫繪畫評獎二等獎。




程十發(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上海松江人。名潼,齋名曾用步鯨樓、不教一日閒過齋,後稱三釜書屋、修竹遠山樓。

1984年起為上海中國畫院院長,是一位成就斐然、中外盛譽的藝術家。


幼年即接觸中國字畫,但給他印象之深莫過民間藝術。他創作勤奮,在山水、花鳥、人物領域中都有別開生面的貢獻,獨創了具有個人藝術風格的「程家樣」,深受百姓喜歡。

程十發父親程欣木乃一民間中醫,平時也喜歡弄筆墨。兒時的程潼受父親的影響而喜歡畫畫,然而父親生病早亡,8歲隨母親賣膏藥為生。雖然家境清寒,14歲的少年程潼對書畫、古文情有獨鍾,就讀於松江天主教主辦的光啟中學。

他在水鄉長大,對民間鄉土藝術尤喜,熟悉水鄉風土人情,這對他日後的創作極有幫助。18歲靠一批親友的協助,考入劉海粟校長主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從學王個簃、李仲干、汪聲遠、顧坤伯等老師。

1939年藝專老師李仲干為程潼取字為「十發」,「十發」取自《說文》:「十發為一程,十程為分,十分為寸。」,從此「程十發」成為藝名使用至今。

1949年上海解放了,經軍代表呂蒙介紹,程十發到了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任美術創作員,和顧炳鑫同桌,組織編輯創作連環畫。至此開始大量創作連環畫,1957年他的國畫《歌唱祖國的春天》獲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1959年《儒林外史》插圖獲得國內、國際大獎,1960年連環畫《畫皮》獲全國連環畫評選二等獎,聲名鵲起。

程十發先生早年繪畫藝術因為從事連環畫創作,以人物為主,受明代陳老蓮(1599-1652)影響較深。到了晚年則開始花鳥畫的創作,以及工於書法,得力於秦漢木簡及懷素狂草,善將草、篆、隸結為一體。1979年59歲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為他出版《程十發花鳥習作選》。

程十發先生從一個「離經叛道」的窮小子發展成為一個優秀的連環畫大師,繼而成為中國畫壇著名的國畫大師,離不開他對鄉土和祖國的熱愛。正如他晚年時所說:「我的老家是楓涇,楓涇也是滋潤我創作激情的『母親』。」

為紀念這位海派大畫家的成就,2007年上海松江區決定建立程十發藝術館,並於2009年4月10日程十發88周年誕辰日正式開館。其中,真跡展品區陳列了程十發2005年11月捐贈給家鄉人民的80幅古代名家書畫藏品及其本人作品,並復原了1923年至1951年程十發家居松江的生活場景。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0VbL24BMH2_cNUgqX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