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長大以後我想嫁給你!」 | 效果終成「笑果」

2020-08-06     荼然笑了

原標題:「爸爸,長大以後我想嫁給你!」 | 效果終成「笑果」

有時候孩子會說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話,比如:

「爸爸,人家說上輩子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真的嗎?」

「我要嫁給像爸爸一樣的人。」

「我不娶媳婦,我要跟媽媽一直在一起。」

......

作為家長對於孩子的「傻話」也只是一笑而過。

兒子愛媽媽,女兒愛爸爸,子女對父母的愛本該是一種「純粹的親情」,可被「被人」把孩子的這些傻話堂而皇之的廣而告之,為什麼總感覺怪怪的?!

【童言無忌vs商家無所顧忌】

新東方在地鐵里投放的一則學做好爸媽的廣告:「爸爸,長大以後我想嫁給你!」 「媽媽,長大以後我想娶你!」

該廣告主題是「童言無忌」,該廣告於7月初投放在深圳地鐵車廂內,已持續約一個月。

一家主要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機構策劃,投放在主打人文關懷的地鐵車廂內,這則不恰當的廣告語,顯得尤為扎眼。

對此,地鐵傳媒公司做出回應,該廣告的初衷是表達童言無忌、孩子天真爛漫的想法,以此來表達孩子對父母的愛。

但是網友並不買帳,把孩子的「傻話」無限放大,把這種具有爭議性的話放在大庭廣眾之下宣傳,打著親情的幌子,簡直太過離譜。

童言是可以無忌,但商家不可以無所顧忌,無底線的資本逐利,必然不會長久。

上述公司將在今天(8月5日)地鐵停止運營後,於6日凌晨將前述廣告撤下。

【商家的目的何在?】

最開始看到這廣告的時候,中教資料庫小編真心搞不懂這廣告的受眾是誰。

小孩子們嗎?他們又不知道什麼事婚姻、嫁娶和家庭,甚至他們可能還不識字。

這麼說廣告是給這些大人看的嘍,可這就更怪了,把成年人做出來的文案貼到大部分是成年人的環境里,還要硬扯什麼「童言無忌」,你自己信麼?我是不信的!

小孩子說的話之所以叫童言無忌,指的是孩子說的話沒有太多顧慮,想當然說的話,在大多數時候是違背人之常情的,也可以說是錯的。

既然知道是不對,為何還要拿到明面上無限大的渲染?

老話說的好,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再親近的關係也應該局限在倫理之內,假借成人之口硬說童言無忌,商家目的何在?

小編在中教資料庫學術平台(可以一鍵選刊並投稿)中看到這樣一篇文獻——《廣告語境對廣告傳播的影響》

【摘要】廣告活動實際上也是一種雙方交流的活動。只是這個交流群體並不是個體與個體的交流,而是廣告主 與廣告受眾群體之間的交流,廣告的溝通與交流也會有其語境,語境也會對廣告活動創作產生影響。因此,文 章以百雀羚廣告為例探討廣告語境對廣告傳播的影響......

----------

【網友評論】

「小孩子說可以,但是大人這樣宣傳就不合適了。」

「是標語就要內容正確,童言無忌也不是這麼用的。」

「童言無忌只限於孩童之口。」

「小孩子真會這麼說,表達的是對爸媽的愛。」

【「童言無忌」廣告負面效應】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當然知道以上的廣告並不是宣傳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婚嫁,只不過是在用另類的方式表達親情。

單重終究是為了流量失去了對廣告標準的考量;為了轟動的效果,最終成為了眾人口中的「笑果」。

如此廣告更會讓成年人產生異類聯想,或會刺激「戀童癖」進行犯罪行為,不能不令人為之擔憂。

無論什麼廣告,都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不能毫無底線、肆意妄為,需要恪守邊界。

這則引起反效果的廣告文案亦提醒其他廣告商,在製作發布商業廣告文案時,要做到全面考慮,不能違反公序良俗等不良表達,不要為了流量而故意炒作噱頭。

更不要企圖為了吸引「眼球」,放棄了對底線的要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WMw3MBeElxlkkaCe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