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北京人的幸福感大概是全中國最孤獨的了,雖然被全國人民視為美食荒漠,可是北京人卻從未停止過關於美食的探索。而能夠給北京人幸福感的這幾樣美食,被外地人嘗試之後表示:是在下輸了!
能讓全國人民跪拜的北京特色小吃都有哪些呢?
傳統食物豆汁兒必須擁有姓名。通常在介紹別的地方的食物,我都會說是「傳統美食」,但是在介紹豆汁兒的時候,我前思後想還是決定把「美食」二字換成「食物」,因為我知道,豆汁兒入口後那噴薄而出且極具殺傷力的味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想當年初到北京,為了深入了解老北京人民的生活,就決定從傳統食物豆汁兒開始,隨著豆汁兒一起被端上桌的,還有帶著焦糖香氣的炸焦圈,以及咸辣皆有的辣鹹菜絲兒。外表平淡無奇,實則暗藏「殺氣」。噴薄而出的酸腐味道,讓人眼淚在眼圈打轉。喝下去也不是,不喝下去吧,與這周圍老北京人享受在豆汁兒味道之中的場面極為不符。最後只要一鼓作氣,把口裡的豆汁兒咽下去。緊接著把焦圈兒和辣鹹菜絲兒全部幹掉,絲毫不給他們彼此搭配的機會。最後,只剩下了一碗孤零零的只動了一口的豆汁兒。
在北京小吃界,能夠與豆汁兒分庭抗禮的,還有滷煮。晚高峰過後,燈火通明的滷煮攤兒里,收留了只有老北京人才懂的幸福。磚砌的老灶台上,大鍋咕嘟咕嘟的冒著熱氣,切著井字紋的火燒整齊的碼放在鍋邊,赤褐色的醬汁在大腸周圍咕嘟咕嘟的冒著泡。豆腐三角給刀、小腸花樣分段、肺頭剁爛筋腦,行雲流水的動作中蘊藏著老北京人最重視的講究。食材混合著湯汁顫顫巍巍的端上桌,配合著姍姍來遲的香菜和辣椒油,湯頭重口、醬汁濃郁,小腸肺頭入味十分、火燒紮實勁道十足,還有幾片撞門面的肥膘漂浮在上,這樣的一碗滷煮下肚,帶給忙碌的北京人不可多得的妥帖感、歸屬感、還有幸福感。
讓老北京人難忘的,還有那混合著蒜香味的炒肝。說是炒,其實烹飪過程和炒一點關係都沒有,肝去經絡,切成薄片,腸頭刮凈內壁,切成小段,放到赤褐色的滷汁里燉入味。盛到碗里後,最後一個步驟是撒上一層蒜碎,給濃郁的臟器味帶來一股同樣具有殺傷力的蒜味。
吃炒肝最忌諱的是拿著勺子在碗里亂kuai,順著邊吸溜才是對一碗炒肝最好的禮遇。而炒肝兒的靈魂CP,是豬肉大蔥餡兒的包子,一頓炒肝吃罷,除了會讓你暖意十足,還有臟器味、蒜味、豬肉味、大蔥味在口中交織,這富有殺傷力的味道,卻給了老北京人無數的踏實感!
有多少想了解北京的人,都是在這三樣小吃上被勸退的。可是,外地人有多理解不了它們的味道,它們就能給北京人帶來多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