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日本捐贈物資上中文寫的詩感動不少網友

2020-02-13   美詩美文的世界

多年前,鄭板橋在名畫《石竹》上題了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成為了很多中國人的座右銘。如今,疫情之下,一線的醫護人員,正是抱著這種凌然之氣,護住我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疫情之下我們看到了全國各地對湖北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疫情之下,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國家對我們的善意。

近日,幾批日本各方捐來的物資上,貼著的幾首經典古詩感動了不少網友。這些古詩都是用中文寫的,每一首都體現著一片深情。本期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詩,希望在疫情下能溫暖每一個人。

第一首是日本捐給大連的物資上寫的,上面端端正正地寫了14個字,這首詩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它來自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是一首送別七絕,是王昌齡寫給好友的。貼在物資上的後兩句意思是:「你和我雖分隔兩地,但青山一路相連,我們將共同經歷風雨,頂著同一輪明月,我們一直在一起。」是的,本次疫情下日本自身也成了重災區,雖然我們曾有過不好的過往,但此時面對疫情我們正是一起經歷著風雨,天上的那輪明月為我們見證。

第二首,來自《詩經》中的《無衣》,這批物資是日本幾個醫療機構贈給湖北的,上面用了這首詩中的一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讓我們來看看全詩:

《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是一首曾入選課本的詩,距今已有2000多年,讚美了將士們同仇敵愾、抵禦外敵的英雄氣。全詩分為三小節,每一節都反覆吟嘆,讓全詩充滿著旋律之美。

第一節首句就寫出了當時環境的艱苦,但詩人卻用一個設問句表達了大家的齊心協力:誰說我們無衣可穿?咱們穿著同一件戰袍,磨好我的刀戈,我們一起奮力殺敵。第二節和第三節,只是變換了幾個字,卻一樣充滿著豪情。這首詩之所以能流傳2000多年,就是因為詩中體現出的友情和堅韌的精神,一直是我們不能丟掉的。

疫情之下,日本各方送來的這些詩,確實是令人淚目。如今的世界,早就成了一個地球村,我國在他國遇到災難時,總是秉持大國應該有的責任感,及時提供援助,這讓我們贏得了世界各國的認同和尊重,這也正是現在各國願意與我們共同戰「疫」的原因。日本民間的種種善意我們已收到,我們是一個分得清是非的民族,歷史我們不會忘記,但情誼我們也將記在心頭。

不過,筆者倒是有另一個擔憂,有些網友在看到這些詩時,覺得很陌生,也不知道出自哪裡,這就不應該了。古詩詞是我們的文化瑰寶,如今別人都能用得這麼得心應手了,咱們也不能落下,不是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