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林徽因,很多人心中都會想起一個字:美!這個美絕不僅僅是指長相上,更多的是人格魅力上。自她走了以後,文壇60多年來沒有再出現才名比她更甚的女子。粉絲們對她的喜歡,從她墓前沒斷過的鮮花上就看得出來。
眾多名人都曾評價過林徽因,從泰戈爾、徐志摩、胡適到當代的高曉松、馬未都等。而筆者認為最有意思的,其實是于丹當年對她的一段評價。在參加一次電視節目時,主持人讓于丹評價一下林徽因,于丹帶著無比推崇的神情說了很長一段話,概括起來就是以下兩點:
首先,于丹認為林徽因的成名和徐志摩、金岳霖這些男人無關,她是一個有著作存世的建築界,她有自己的人格魅力。這話說得是不錯的,長期以來很多人都對林徽因的感情感興趣,卻忽略了她本身也是建築師、詩人、作家的事實。其次,于丹覺得世人只關注了她的美,卻忽略了她吃過很多苦的事實。從1930年開始,林徽因與梁思成為了考察和保護古建築走遍了15個省,190多個縣,咱們課本上學過趙州橋就是她要求保護的。她看似只是一個柔弱的女子,卻有一顆強大而又堅毅的心。
除此之外,于丹稱林徽因的詩也是極美的,並現場推薦了林徽因的這首經典詩作《深笑》,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
這首詩發表於1936年1月,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寫的是屋檐邊的一串風鈴,浪漫唯美,是現代詩中的翹楚,歷來受到推崇。
從文字風格上來看,它有著林徽因一貫的清新雅致,通篇沒用一個高級的字眼,只是娓娓道來,如輕風拂面,讓讀者的心跟著萬千個風鈴一起搖曳。從意境上來看,這首詩引入了清泉、花兒、鳥雀、高塔等多個意象,通過充滿想像力的文字,將他們從視覺、聽覺、感覺上,與風鈴聯繫起來,十分高明。
而最重要的的一點,也正是于丹在節目中的評價:把詩和建築學完美地融合起來了。全詩每6行為一小節,共分為三小節,每節都圍繞著問句展開。而每一節中,前4行都是字數相差不大的長句,後兩行則雋永有力的短句,婉約中帶著乾脆,柔美中帶著剛毅。這每一節都建築學中倒著的塔形,這在現代詩中是很少見的。若非有著頗高的建築造詣,是很難寫出來的。
林徽因的不少詩作都比這首《深笑》出名,比如《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等,但于丹以這首為例,介紹了林徽因詩的建築之美,可見她對詩詞是有一定見地的。但是聽完她對林徽因的這眾多評價後,還是有網友留言表示:「你沒資格評價她!」
網友說這樣的話,很顯然是出於對於丹的不喜歡。有沒有資格評價林徽因,這是見仁見智的事,網友當然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筆者認為于丹對林徽因的認識,基本上是客觀的,點評也是到位的。特別是她對這首詩的理解,也是有水平的。大家覺得于丹說得對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