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被罵「叛國賊」的那些年,我都是硬撐過來的

2019-10-14     家庭雜誌

有這樣一個人:

曾經在一次世界級比賽中,全隊七場比賽的1116次扣球,單她一個人就扣了406次

她曾經收穫榮譽無數,甚至連奮起扣球的英姿,都被印在了郵票上;

她曾經力挽狂瀾,帶著世界排名第八的中國隊,斬獲奧運會銀牌,讓中國女排重回世界巔峰;

而也是這樣一個人,毀譽參半,一夜之間被千夫所指,淪為叛國賊,背負罵名無數。

這個極端的人,就是被稱為「鐵榔頭」的郎平。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鐵榔頭這個名字背後,背負了太多的擔子。

郎平曾經這樣談過自己,

「壓力太大的時候,我曾無數次質疑自己——當初做的決定,到底是不是對的?」

郎平這個名字,早就陪著中國女排經歷輝煌、挫敗與蛻變,永遠分不開了。

不誇張地說,郎平是中國女排的精神圖騰。


其實,在八十年代中期時,中國女排是國人的精神圖騰,郎平尤甚。

有句話說得很貼切:在中國,排球打哭觀眾,桌球打哭對手。

不過,當榮譽過盛,容易讓人迷失。

於是,為了避開紛擾,沉澱自己,退役後剛結婚的郎平,決定出國求學。

可到了美國,等於一切清零,沒錢、傷病、語言不通,這三座山,一開始很重。

一個月三四百的收入,讓郎平捨不得買一件衣服,以至於借住朋友家時,她穿的還是帶著女排標誌的制服。

為了省錢,郎平上學時的午餐,只能是自製的三明治,一個星期的午餐費被壓縮到了五、六美元。

沒得選擇,迫於生計的她,只能跑到大學排球隊做助教。

一開始,這種跳崖式的落差感,讓這個昔日冠軍壓抑。

郎平在自傳里提及這段經歷,很感慨,

「說是做助教,其實就是在哄著一些水平很差的隊員。一開始我心裡很難接受:我是世界冠軍隊隊員,跑到這兒來哄一群幾乎不會打球的大學生,位置整個是顛倒。 但我不得不說服自己:不想顛倒,回中國去,你來美國,就是找顛倒來的。」


在異國他鄉,沒錢困死英雄漢,為了掙錢,郎平甚至開始第一次為錢打球,一度在義大利甲A排球俱樂部當球員。

那段時間很苦,最難的時候,她的軟骨小碎片在關節里跑,又卡在了骨縫裡,疼得難受,也只能在比賽前,請醫生抽出積液,打完比賽再抽。

但鐵榔頭有犟脾氣,生活再苦,她也選擇硬撐。

這一切,在新墨西哥大學研究生畢業後,才慢慢開始好轉。

1994年,郎平執教八佰伴世界明星隊,年薪20萬美元,生活漸漸步入正軌。

而在這時,大洋彼岸的中國女排,也開始走下坡路。



1995年,中國女排迎來第一個低谷,由於隊內人才青黃不接,女排的世界排名淪落到第八,就連僅存的亞洲冠軍也丟了。

女排的榮光不在,女排姑娘們很迷茫,急需一場比賽證明自己。

但當時,離奧運會開幕只剩下不到18個月,時間緊任務重,沒人敢接。

這是個燙手的山芋,可郎平接下了。

沒有人知道,那時的郎平生活已經一團糟。

女兒白浪出生不久,她與丈夫感情破裂,協議離婚,並獨自帶著女兒生活。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題,一面是家庭,一面是國家。

一旦回國執教,就等於用自己家庭的犧牲,來交換女排的榮譽。

但正如老教練袁偉民說的,當時的女排最缺乏的是一種精神,是教練的凝聚力。

所以,郎平還是義無反顧回來了,帶著女排姑娘們開始拚命。

郎平回歸的強心針,讓國人安了心,連帶著女排的士氣也高漲起來。

一年後,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中國女排拿下了亞軍,完成了一次又衰轉盛的蛻變。

這枚銀牌不容易,是千萬次的發球,加上無數次的攔網,堆出來的結果,這裡面,也凝聚著郎平的心血。

那段時間,郎平並不好受,高強度的工作量,讓原本傷病纏身的她,數次暈倒在奧運村。

這是鐵榔頭第二次咬著牙硬撐,熬回了昔日的女排榮光。

大概是憋著的那口氣突然鬆了,心力交瘁的郎平在奧運會後就倒下了。

當醫生打開她的膝關節之後,說了一句話,

「50歲的郎平,她的心臟已有60歲,關節已經像是70、80歲的老人。」

任務完成,昔日的女排光環又回來了,郎平決定功成名退。

於是,1998年,在率隊獲得亞運會冠軍後,郎平也卸下了重擔,出國安心養病。


千禧年到來,是郎平退役後的第24個年頭,

此時,國內關於郎平的言論風向,開始變了,變得刻薄尖酸。

有不少人罵她叛國,出了國,就忘了本,實在可惡。

起因很簡單,2004年,郎平接受了美國排球隊的邀請,著手執教美國隊。

但事實上,這並非是美國隊第一次伸出橄欖枝,早在2000年奧運會後,美國隊就向郎平發出過一次邀請。

只不過當時,郎平拒絕了。

後來的一次採訪中,郎平袒露過心聲,

「我接受美國女排的邀請,是在看到2003年和2004年中國女排連奪世界盃冠軍和奧運會冠軍之後決定的,因為我已經確信,中國女排走出了低谷。 接受邀請,一方面是需要更高的平台,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在美國生活的女兒。」


但人算不如天算,2006年後,中國女排又顯出頹勢,而郎平也迎來了人生中最大的爭議。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郎平執教的美國隊,在半決賽反殺中國隊,甚至一舉奪得了當年的亞軍寶座。

一時譁然。

一夜之間,鐵榔頭成了「叛國賊」。

對此,郎平無奈,她說,

「我執教美國,絕對不是為擊敗中國隊。我是作為一名職業教練接受這份工作的,希望能為排球事業做出點貢獻。」

畢竟,體育精神無國界,在這件事上,我站郎平。

郎平本沒有錯,卻只能把苦水咽進肚子。


時間一晃,到了2012年,中國女排的第二個低谷還是來了。

在倫敦奧運會上,本該有奪冠潛質的中國女排,不敵日本女排,止步於8強,遭遇滑鐵盧。

比賽結束,女排姑娘的士氣跌入谷底,而主教練的位置,再也無人問津。

沒有人敢接下這個爛攤子。

當時的郎平,已經是半退休狀態,

在排協主席的三顧茅廬下,郎平最終決定再次出山,執教中國女排,

時隔14年,重新回到中國女排,郎平還是當年那個創造奇蹟的女強人。

在她的率領下,中國女排用六連勝迎來開門紅,首先贏得了中國國際女排精英賽,

然後,就是世界女排大獎賽上的一個19連勝。

中國女排又一次靠著郎平,緩過氣來,士氣大漲。

2014年世錦賽,中國女排獲得亞軍; 2015年亞錦賽,中國女排獲得冠軍; 2015年世界盃,中國女排以10勝1負、總分30分的成績奪冠,時隔11年重回世界之巔,直通奧運會。


這也是郎平執教生涯,拿到的第一個世界冠軍獎盃。

狀態極佳的中國女排,在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上,突破「死亡之組」的圍困,一舉奪得了當年的奧運會冠軍。

而為了這個來之不易的冠軍,中國隊花了12年之久。

印象最深的是,這個連傷痛都不眨一次眼睛的鐵榔頭,在採訪時一度哽咽。

當時,郎平說了一句話,這是一次觸底反彈。

之後的聯賽,中國女排完全覺醒了,一路高歌猛進,重新燃起鬥志。


今年9月28日,女排世界盃落幕,中國女排以十連勝的戰績,提前衛冕,鎖定了世界冠軍,算是為祖國的70華誕獻上了一份厚禮。

在面對最後一個對手阿根廷隊時,中國女排以3比0乾淨利落地戰勝,為世界盃之行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這場比賽,郎平也藏了自己的小心思——在最後兩分鐘的比賽里,她通過換人的方式,讓隨隊出征的16名隊員一一上場,完成了在世界盃的全員亮相。

在賽後,面對記者的提問,她略帶哽咽,「16個隊員,其實挺難的......是挺難的。」

所以,她選擇了連續換人,讓全體女排成員面向世界分享奪冠的喜悅,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女排真正的精神風貌。

就在奪冠後,郎平不像之前那麼淡然,以致數度哽咽,

因為這一刻,郎平等了7年,女排姑娘們也等了7年。

這7年的心酸與付出,也只有她和她的姑娘們才知道。

說實話,從退役到現在的35年,郎平這個名字,實際見證了中國女排的盛衰。

正如在比賽前,郎平在採訪說的那樣,

「只要穿上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征。每一次比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

最終,她也守住了那句「有機會一定會升國旗,奏國歌」的承諾,郎平這個名字也再次成為國人的焦點。

的確,這次奪冠,既是中國女排的榮光,也是鐵榔頭完美詮釋的女排精神——在困難的時候永不放棄。

但是,除去金牌教練的身份,郎平首先是個女人,

郎平曾經在自傳中倒過苦水,

「我努力做個賢妻良母,我熱愛生活,我對生活盡到責任了。但生活實在不是一個簡單的對和錯所能概括的。 你盡力了,也未必能使生活美滿如意,這比打球難多了。」


這個女人背負了太多的誤解,還有不容易。


這幾年,郎平還是35年前那個秒殺全場的鐵榔頭,帶著中國女排一路殺回世界巔峰,

可還有誰知道,就在11年前,多少人不分青紅皂白,就隨意在郎平身上,安上了「叛國賊」的罵名,一把抹去了她的功與名。

至今仍有不知實情的人,在網上抱怨,郎平沒有中國國籍,算什麼愛國。

所以,我們始終欠她一句真誠的道歉。

我之前看過一個採訪,郎平無奈地說過,

「我要是入了美國籍,怕是要被他們罵死!」

即便身在國外,郎平仍然心繫祖國,只要祖國,她仍會義無反顧,一如當年放棄國外的高薪工作,回歸國排。

郎平的心,始終沒變過。

其實,不止是郎平,那些年,對不起的人太多。

曾經因為一次失敗,就會有人惡意中傷那些努力為國爭光的運動員們,

人言可畏這個詞,安在他們身上,尤為心酸。

一如當年因為傷病退賽的劉翔,那些刻薄的人,只記得他的兩次退賽,卻對他往日的輝煌視而不見。

對於這些人來說,傷病並不難熬,更難的是來自同胞的不理解。

勝敗乃兵家常事,更何況是風雲變幻的賽場上呢?

我只希望,現在,有一天女排失利了,大家能留一分善意,就夠了。

最後,我想用一位網友的留言,作為結尾,

「很多人對於劉翔的認知,可能僅限於北京奧運會,一次失敗,就否定了他過去所有的努力,那些網絡暴民根本不會看他輝煌的賽績,只會在他人失意時落井下石。 慶幸當時和如今的自己都很佩服劉翔,從未覺得他有錯,他虧欠誰,劉翔沒有失敗。」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那些依舊在競技場上的運動員們,他們為國爭光的心一直是熱的。

我們可以見證英雄的高光時刻,自然也應該接受他們落寞的背影。

一時的失敗,磨滅不了他們的鬥志;但所謂的人言可畏,才是最容易讓人心寒的

給文章點個在看,同時記住,所謂的英雄,也只不過是凡人的一分子。

文:Chen

本文系《家庭》雜誌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改編,否則追究其法律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pWf0W0BMH2_cNUggc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