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馬思純,你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
如果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的話,一言以蔽之:純。
從學生時代開始至今,馬思純人如其名,當得起清純二字。
無論是給暢銷書拍封面寫真,還是後來出道演戲,總給人一股子清純氣質。
此種氣息,因為十分接近鄰家小姐姐的味道,所以很舒服,沒有攻擊性。
究其顏值來說,放眼美女如雲的娛樂圈,80分而已,並非人見人愛的絕美。
恰恰因為如此接地氣,所以她反而有更多的機會打磨自己,去發現自我。
當然,混跡娛樂圈的女生,身材不能太胖,小胖墩的形象,還是很掉粉的。
剛剛出道時期的馬思純其實身材一般,甚至有些小發福的感覺。
好就好在十分可愛,特別是笑起來的模樣很親切,路人緣自然不會太差。
只是心中還是會有芥蒂,這才有了馬思純後來拚命瘦身。
說句良心話,身材巔峰時期的馬思純,辨識度極高,滿滿都是正能量。
畢竟有一顆少女心,誰也不希望別人對自己指指點點,說:她好胖呀。
說一個女生可愛,人家自然會很開心,但是說因為胖而可愛,人家會很傷心。
儘管嘴上不說,心裏面還是會犯嘀咕的。
但對於馬思純來書,她對自己的第一定為,不是明星,而是演員。
一個像自己的姨媽蔣雯麗那樣,實實在在的實力派女演員,才是她的自我定位。
所以她才拚命接戲,拚命演戲,幾乎來者不拒。
看似都是清純文藝類的題材,但細細看來,多元化的角色,給了她無限生機。
野心不小的馬思純,終於遇到了《七月與安生》,迎來了自己事業的高峰。
和周冬雨一起斬獲金馬獎影后的那一夜,當真是星光熠熠,好不風光。
可是風光的背後,永遠離不開拍戲的酸甜苦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今的馬思純,為了一部新戲,不惜親手毀掉自己的青春玉女的形象。
在這個以瘦為美的時代里,敢為了角色增重,說實話,這樣的明星屈指可數。
馬思純的第一定位是演員,第二定位是明星,所以她果斷選擇了變成小胖墩。
劇照出來的那一刻,不光是她自己,就連廣大影迷都覺大跌眼鏡。
即便是在輿論反饋對自己極為不利的情況之下,馬思純並沒有退縮。
演員的靈魂是演技,演技的靈魂是可塑性,可塑性的靈魂是突破固有形象。
馬思純長期呆在自己的固有形象之中,並享受著由此帶來諸多好處。
但年過30歲的馬思純,開始了自我的覺醒。
30而立,古人誠不欺我,也沒有欺馬思純,她聰明的很,悟性也不差,秒懂。
要想成為蔣雯麗那樣,真正的實力派,犧牲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她之前為拍《七月與安生》所犧牲的那樣。
論及演員的自我修養,馬思純比大多數同齡人都擁有極好的天賦和資源。
如果對自己不狠,馬思純也不能拿到金馬獎影后。
登封影后,歷經短暫的驕傲和迷茫,相信馬思純會迎來全新的自己。
作為一個演員,需要瘦就瘦吧,需要胖就胖吧,我自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