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國產新片,看得我「想吃」廣東人

2019-07-26     電影鋪子


這半個多月,各路饞嘴的最大福音,莫過於《人生一串Ⅱ》的回歸。

天南海北的噴香烤串,無不讓一枚枚吃貨食指大動,垂涎三尺。

不過,這一周一集的更新頻率實在叫人捉急。

哎,鋪子今兒個就先來給心急的大伙兒解解饞——

老廣的味道 第四季



這是一檔由廣東電視台製作的美食類紀錄片,主要講述老廣記憶深處的粵菜,揭秘鮮為人知的地方獨特飲食,展示眾多廣味特色菜和背後的人物故事。

開播四季,水準一直很穩。




新出的第四季共有七集,七個主題分別為:僑味、宵夜 、佳果、野趣、香料、主廚、小吃。

宵 夜

我們常說一日三餐,溫飽而足。

但,對廣東人而言,一日三餐是遠遠不夠的,一日四餐才是正解。

三餐之後,廣東人還要等待夜生活的序曲,宵夜。

談及宵夜,不少人首先都會想起那座被萬千饕餮客視為朝聖之地的城市——廣東汕頭。

由於毗鄰大海,汕頭的宵夜江湖裡,海鮮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美味。

其中,生腌海鮮就是汕頭宵夜江湖裡最重磅一枚炸彈。

潮汕生腌海鮮素有「毒藥」之美譽,吃過一次就再也戒不掉,猶如中毒。



生腌膏蟹




生腌蝦蛄


但,這道讓人意猶未盡的生腌海鮮還不屬汕頭人宵夜桌的主角。

主角是誰?

鋪子猜你一定想不到。

看!是它




一煲普普通通的砂鍋粥,有何能耐做宵夜桌的頭把交椅?

千萬別小瞧了這煲看起來普普通通的砂鍋粥,它的烹飪功夫可著實不凡。

熬粥的粥底,不是平常的清水,而是用豬骨頭、黃豆、大米慢熬了一個半小時的骨湯。

米下鍋前要先用水泡10分鐘,等水開的時候倒進去,第二次水開的時候去過冷水,變成半生熟的米。




煮粥時,先用旺火煮沸,這時候要用湯勺不斷地攪拌,將米粒間的熱氣釋放出來,防止米粒粘鍋。

然後轉小火慢熬,減少翻攪,讓粥變濃稠。

等粥煮到七八成熟後, 就可以放入各式海味。




最後,加入自製的魚乾粉和滷煮五花肉提香提味。

這樣,一鍋熱氣騰騰、香飄四溢的海鮮砂鍋粥才算大功告成。




一口香糯綿稠的熱粥入肚,全身通透舒暢,倍感滿足。




嶺南食客的嘴裡,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興會不可無詩酒,盛筵當須有肥耗」。

生蚝,在廣東的宵夜江湖裡,必須占有一席之地。

湛江的碳烤生蚝自不必多說,早已征服了全國人民的轆轆飢腸。

輕咬一口,蚝肉鮮嫩,湯汁甘美,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可別以為生蚝只有碳烤一條路。

如今在湛江,生蚝早就玩出了新花樣。

雨花石燙蚝,水果蚝、芝士蚝、酸湯蚝.....

生蚝的新式吃法紛紛大放異彩,叫口味刁鑽的食客在空虛的深夜裡欲罷不能。





當然,行走於廣東的宵夜江湖,要想吃到江湖味,你還是得去價平量足鑊氣夠、吃得爽、喝到嗨的大排檔。

喧囂嘈雜的交流聲,此起彼伏的碰杯聲,還有火光飛濺的炒鍋,棲身於露天街頭的大排檔盡情向每位饕口饞舌釋放出它的「江湖氣」。




在江湖氣十足的大排檔,哪道菜才會是萬千來客眼中的種子選手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紫蘇炒螺。

做法也很簡單,放辣椒、蒜蓉、薑絲、還有紫蘇與田螺一起翻炒,加水燜上十五分鐘,一道鮮爽香的紫蘇炒螺便新鮮出爐了。




嘬一口螺,就一口酒。

三五知己相聚一桌,一邊品香進食,一邊侃侃談心。

一道宵夜美味,熨平了身心疲憊,這是饕餮之徒一天裡最悠閒愜意的時光。

野 趣


在全國人民眼中,廣東人愛吃敢吃,天上飛的飛機,地上跑的除了汽車,其他的什麼都吃。

此言真真不虛。

廣東人愛吃敢吃,而且吃得講究:食材要新鮮,味道要正宗。

而最正宗的味道,在山野。

是故野味一直備受老廣青睞,回鄉野尋味,成了老廣們最大的樂趣。

眾多野味之中,老鼠就是老廣的心頭好。

在廣東民間,歷來還有「一鼠頂三雞」的說法。

不過,廣府老饞酷愛的,不是一般的居家老鼠,而是禍害農作物的野生田鼠。

野生田鼠肉質甘甜嫩滑,骨軟如酥,入口甘香潤滑,滋味無窮。

對付田鼠,老廣可有百樣花招,炒、焗、烤、油炸、紅燒、火鍋、煲湯......





還可以將田鼠風乾,整出一鍋味道一絕的腊味飯。



不過,各式做法中,老廣最心儀的還是黃燜。

放油下鍋爆香薑片,再放入香葉和八角,炸香香料再放鼠肉,等田鼠水分炒干後加少許米酒,還有醬油和海鮮醬繼續翻炒,最後蓋上鍋蓋轉小火燜煮。

一道民間名菜黃燜田鼠就能上桌享用了。




除了野生田鼠,廣東人還鍾情於另一種野生美味——河豚。

俗話有言「不食河豚不知魚味,食了河豚百魚無味」。

河豚肉質細嫩潔白,味道腴美,營養豐富,為嶺南的饕餮之徒所追捧。(以往老廣常食用野生河豚,但野生河豚含有劇毒,目前食用的大多是人工養殖的無毒河豚。)

簡簡單單的一道白汁河豚足以秒殺一切菜品。

熱鍋,下豬油和薑片,先把河豚魚肝炸至金黃,然後下河豚魚,讓河豚魚各部位充分受熱油相煎。

一分鐘後,下蔥段,淋上半瓶啤酒,啤酒中的麥芽糖會使得魚肉更加鮮嫩,加入少量清水,中火煮五分鐘。

開鍋,放入河豚魚皮,加少許鹽,轉小火燉五分鐘便可出鍋。




河豚中最肥美的部位是肝臟,尚有「西施乳」的美譽。

嫩滑的河豚肝入口仿佛一口仙氣,頓叫各路老饕全身飄然,宛若羽化登仙。





這還不夠。

再呷一口清甜無比的蘿蔔河豚湯。

人生在這瞬間得到了妙不可言的升華。




僑 味


廣府人的記憶里,還留存著一種特別的味道。

在中國近代史上,華人下南洋是一次著名的人口遷徙浪潮。

在越洋過海、背井離鄉的異國遊子心中,可慰藉思鄉之心的,唯有難以忘卻的家鄉味。

但,家鄉味也隨著遷徙的足跡,悄然發生了變化——

它融入了僑居國的飲食習慣,成為了獨特的新風味。

這,就是僑味。

當然,廣府華僑的僑味也是因地而異。

日本東京,76歲廣東籍華人,著名的粵菜料理長譚彥斌,把一道古典粵菜大蝦卷改變為甜脆度更佳的龍蝦卷。

這種做法正是日本口味和正宗粵菜口味的一個最佳平衡。




同樣,他還把粵菜烹飪方式里的蒸應用於龍蝦身上。

一道豉汁蒸龍蝦使原本價格高昂的龍蝦頓時增添了一絲親切的家鄉味。




在新加坡,有一道街知巷聞的中華美食——肉骨茶。

傳統的潮州肉骨茶,以前不過是苦力工人的裹腹之食——

每天早上,工人們都要喝一碗溫熱的肉骨茶,增加體力以便幹活。




曾經粗糙的裹腹之食,如今卻成為精緻的地道美味,肉骨茶的成功少不了潮汕籍華人魏松濠的努力。

上世紀90年代,魏松濠對傳統潮州肉骨茶進行改良:選取新鮮優質的材料,用三種豬骨頭熬制五、六個小時,食用時還可佐以各式配菜。


改良後的肉骨茶,不僅能增體力、補身體,而且味道還更為鮮美,深受食客歡迎。

如今,肉骨茶雖然已成為風靡新加坡的精緻美食,但它承載的一直是海外華僑的家鄉情。




食物,是人類豐富情感的重要承載體。

味道,則是感情與記憶的重要催化劑。

每一道菜肴,每一口咀嚼品味,都在促進感情和喚醒記憶。

流連於宵夜江湖,廣東人品嘗的不僅是食物之味,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情誼與一座城市的本真。

穿梭于山野之間,廣東人透過野生的美味感知大自然的最原始氣息。

漂泊於異國他鄉,廣府遊子只能用熟悉的家鄉味消解縈繞心頭的濃濃鄉愁。




總有著一種家鄉味駐紮於舌尖深處。

可能是咸,是酸,是苦,是辣,是甜。

人生百味,各不相同。

但,家鄉味總像一發炮彈,在某一瞬間擊中塵封多時的記憶寶匣。

然後,那些曾經閃閃發光的畫面會魚貫而出,一遍又一遍地叩擊心扉。

這般滋味,你忘不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dNWMWwB8g2yegNDF5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