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因396萬變老賴:深挖「有錢也不安全」的根本原因

2019-11-11     維小維生素

國民老公跌落神壇?


最近一則關於國民老公的消息刷遍了朋友圈。連王思聰也被限制高消費,正式宣告成為「老賴」一員。

怎麼回事呢? 原來,王校長旗下的熊貓直播曾經從鬥魚挖過一個主播,ID叫做皮小秀。本來挖角嘛,可以,給錢就行了。

熊貓直播本來是應該支付369萬的索償費用的,結果沒給。最後由法院強制划走了皮小秀帳戶上的錢。

這下主播不樂意了,二話不說把王校長告上法庭,於是出現了這個「限高」的事件。 區區300多萬真的不算什麼,此前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


11月4日,王思聰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金額151437840.0。

看暈了吧,足足有1.5億!

先來科普一下,什麼是被執行人?

那就是,法院上訴做判決之後,被告人沒有依法在期限內履行義務,被法院強制執行賠償,就叫做被執行人。 簡稱:老賴。

老公被限高,還成了老賴,各種欠債不還錢。 看來網紅們的悲傷來得有點突然。

你可能會覺得一個頂級富二代,怎麼會沒錢賠呢,不是背靠萬達這座大山嗎? 不不不,也許你這就不懂了。


這次1.5億標的案件,狀告的是王思聰當實際控制人的普思資本,並不是王思聰本人或者萬達。


所以,家裡再有錢,都有個「有限責任」的問題。 那王思聰的普思資本又怎麼回事兒呢?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王公子的投資戰績。 在他完成學業回國之後,老爸曾經給他5億零花錢做「練手」。

但其實哪止這5億,根據普思資本營運長何志堅的說法:


「5億隻是個最初的概念,每年還會有2億打進來,而且從來不會抽走」。 可見老爸對兒子可是疼愛有加,也信任有加。

果然沒有讓老父親失望,小王同學很快就用5億賺了60億。

好景不長,王思聰原本投的那些很紅火的項目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問題。

  • 比如說前面說的還不起369萬的熊貓直播,倒閉了;
  • 還有砸大錢投資電競俱樂部,不到三個月,又倒閉了。

所以說,這次被執行人的身份被供出來,有可能是王思聰或其旗下投資的企業有欠帳,被利益相關方給告了之後,被法院判決賠錢。 投資不好弄啊!

雖說王校長他家不缺錢,但畢竟名聲為大,每投資一筆錢都為家族做了一次PR。 但現在好歹曝光了投資失敗的事實,還被人看著笑話。丟臉啊!

看來從小接受西方教育的小王一身是膽,但並沒有學會老爸老王核心的經營智慧。 說到底,投資這件事情還是非常講究專業度。 眼光、戰略、賽道、察人,統統都是學問。不是說是個有錢人就能參透。

職業的專業度到底有多重要?


關於這個問題,最近江一燕會很有體會。 最近一則熱搜聲稱,江小姐拿了最具權威的美國建築師大獎。 消息一傳出,我是大吃一驚!


江一燕不是演員、作家、攝影師三棲嗎?咋又成了建築師了!

隨後,有人扒出原來該獎項並不是什麼厲害的獎項,一年能頒發200多個,而且她參與度水分很大。 江一燕一下子就人設崩塌。

大家不太買帳,原因在於看不慣她對專業的踐踏,一眼看穿:這不過是公關團隊利用表面的光環,給女明星提高在娛樂圈的辨識度。

但是,一眾真正的建築師不爽了,好歹建築連本帶碩可是要讀七八年的!

不懟她,難撫民憤啊!

江一燕最大的錯,在於把職場專業,踐踏成炒作素材。

她不知道,像建築師這樣的專業能力,哪是一次頒獎、一日風光可以彰顯的呢?


專業這件事,需要的是時光的沉澱。

真正地,拿一點一滴的歲月,拼湊每個邊角的殘缺。

就像最近被熱評的美劇《致命女人》,讓雷厲風行的劉玉玲,再次成為大家的焦點。 夠颯,夠辣,也夠女人。

她,就是那個憑藉Fuck you money言論被各媒體傳遍的女人,大家都羨慕她的自信和底氣。

但你不知道的是,所有光芒背後,是你看不到的負重前行。

劉玉玲從小就是一個新移民,做過很多底層的工作。 洗衣房、舞蹈教練、端盤子,直到高中時在偶然的機會下被星探挖掘成為演員。

在尚未成名的日子裡,她試過所有角色,高的低的,脫過,跑過龍套,受盡人情冷暖。 但她始終表現出應有的姿態和專業。

在成名作《霹靂嬌娃》裡面,票房成績極好,但劉玉玲的片酬只有劇中另外兩名演員片酬的十分之一。
她卻絲毫不泄氣,繼續爭取參加續集的演出機會。

被別人評價「長相毫無吸引力」,她依然冷眼挑戰所謂的不可能角色,一次又一次突破觀眾的想像力。
哪怕只有三分鐘的鏡頭,也要演繹出最閃亮的一刻。

她的堅持,最終成為戰勝主流社會偏見的一把利器。 她在星光大道發言,說到自己的專業度是這麼說的:

自己從來未想過成為先鋒的人物,只不過就是不斷努力,不知不覺把自己推到專業的位置。

我覺得,這絕對是她的謙辭。 捨得用時間去積累過硬專業的人,本身就有資格就能活成讓人羨慕的樣子。

這讓我回憶起,上世紀90年代社會鼓吹的「讀書無用論」。

當時確實,眼看身邊很多學歷很低的老闆突然變富豪。 很多人因此而偏信了「成功只靠運氣的青睞」這回事。

然而,真正珍惜長久成功的人,都是不停去修補自己專業上的缺陷,持續學習。

比如玻璃大王曹德旺,雖然只有小學學歷,但你不知道的是,他熟讀《四書》,不斷提高自己的經營智慧。

再比如說,日航董事長稻盛和夫。 他寫的《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裡面就在討論他治理企業的經營哲學,一步步地逼近對人本性的反思,進而推論出類似儒家意味的利他主義精神。

比起稍縱即逝的孫宇晨,王佳文等「網紅CEO」,他們看似更加保守,但是跑的卻是真正的財富馬拉松。

其實,何止曹德旺、稻盛和夫,大部分真正持續成功的能稱之為「企業家」的人都在乎專業度的提升。

我查了一下:
1999年到2009年中國各大富豪榜上榜的企業家中,大約有13.4%獲得過國內外著名高校的MBA和EMBA等研究生學歷。

毫不誇張的說,沒個MBA學位都不好意思上榜當富豪! 很明顯,努力有很多種,靠天賦、死用功、拼技巧,都可以。 而對自我負責的人,始終都向上生長。

寫在最後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可斯賓塞,在哈佛讀書的時候就驚訝地發現: 「每個讀完哈佛MBA出來的人相當於鳥槍換大炮,工資比教授還多!」

那些在哈佛「鍍金」後的人是憑什麼拿到高薪的呢? 很簡單,企業在面對候選人的時候,學歷就是最簡單的篩選標準。


學歷不代表你的操作多熟練,本領有多強悍,但至少代表著——你專業。 誰會一頁頁看每一份簡歷呢?好的專業能力就是辨識度。

所以在1971年,麥可基於這個觀察得出的結論,形成一個「信用理論」。


這個理論說大白話,就是:

憑什麼讓別人通過你平凡的外表,發現你豐滿的內心。



沒事還是要多讀書。


我相信,這應該是王思聰在限高之後被警醒的一條,最簡單而深刻的成人信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YtYXG4BMH2_cNUg6_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