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做了一道簡單的算術題


蕭華在日本說出「支持莫雷」的話時,火箭隊這位總經理闖下的大禍正變得越來越難以收拾。

儘管蕭華所謂的「支持莫雷」其實是「支持莫雷有自由言論的權利」,但粗放或者精細地解讀已經沒有太大意義,說到底就是「支持莫雷」,而這是中國人絕對不肯接受的。這個事件發展到現在,遠遠不是莫雷甚至蕭華能控制,美國的政客們正適時地抓住機會,將事件無限放大。

莫雷的推特只是蝴蝶的翅膀,排山倒海的風暴已經席捲而來。

此時火箭隊正在日本,準備和猛龍隊打季前賽。按照計劃,蕭華先去日本,再到中國,親臨全部四場季前賽。但央視聲明暫停NBA直播,已經抵達上海的籃網隊取消了「關懷行動」,顯示事態愈發嚴重。

蕭華正面臨二十年來NBA在中國最可怕的困局,最終,他做了一道簡單的算術題:240>55。

240億美元,是NBA與美國轉播商簽訂的9年直播收入,55億美元是騰訊未來五年直播價格15億美元與NBA中國公司價值大約40億美元的總和。

在昨天的文章《莫雷,你莫越雷池一步!》的文章里,我指出了這個事件的本質:這不只是「言論自由」冒犯了中國球迷和贊助商,而是用雙標在對待另一個國家。

這種雙標是NBA判斷與決策的依據,還有美國輿論大環境為背景,而中美雙方對這個事件的認知,有著巨大且難以逾越的鴻溝。

在巨大的利益差距面前,蕭華選擇了「斷臂求生」。莫雷曾有機會第一時間徹底深刻地道歉,如果那樣做了,哪怕被炒魷魚,NBA也只是斷一根手指。但他選擇了含糊其辭的聲明,NBA也發了所謂的「道歉」聲明,這兩份聲明隔靴搔癢,使火箭隊在中國的合作與傳播遭到全面中止,這相當於剁手。

我相信此時蕭華已經意識到了一點:危機公關的重點已經不在中國,而是在美國。

關鍵是NBA的那份聲明,在我們看來是隔靴搔癢,而美國人一邊倒地認為,NBA以所謂的「言論自由」為代價,在向中國屈服。

蕭華既然已經來了亞洲,卻沒有第一時間到中國,而是按原計劃去日本季前賽,我認為是他放棄努力的一種表現。對他來說,巨大的損失已經既成事實,他需要防止美國本土對NBA的圍攻。正如他在東京說的那樣:「毫無疑問經濟影響很明顯,那條推特已經造成了相當巨大的後果。」

蕭華正在為他此前犯下的錯誤買單,他只是怕再次買更大的單。

他的錯誤在於所謂的「鼓勵球員就公共事件自由表達言論」的說法,因為他在NBA董事會後正式說了出來,變成一項既定的政策。

早在2014年,詹姆斯為了抗議美國警察槍殺黑人,曾身穿帶有「我不能呼吸」字樣的訓練服出現在場上。2016年特朗普上任後,一系列針對移民的政策招來廣大職業運動員的不滿,在橄欖球界有大批球員在賽前唱國歌時單膝下跪,以表達對特朗普的抗議。這波單膝跪地的浪潮在2018年被禁止,NFL規定球員要麼按規定站著,要麼留在更衣室。

而在NBA有明確的條例,要求運動員賽前奏國歌時莊重地站立,所以球員通常在球衣上做文章。在2016年,WNBA明尼蘇達山貓隊球員身穿的訓練服上都寫著「黑人的命也是命」,蕭華對此表示不滿。

為了轉移NBA自身的壓力,他要求賽前仍然按規定著裝和參加奏國歌儀式,但球員可以通過社交平台自由地表達想法。

蕭華在2016年說:「我傾向於球員在賽前遵守統一的規定,不管在NBA還是WNBA。我認為(在球場上表達)是一個很滑的斜坡,界限模糊,一名運動員利用球場——無論在比賽中還是賽前——作為政治表達的平台,到底怎樣才算合適?我認為這麼走下去對我們太危險。」

一方面是來自政府的壓力,另一方面又是球員的壓力,蕭華採取了兩邊平衡的做法,他說:「我更願意球員利用他們既有的平台去表達,比如社交媒體、記者會、更衣室接受採訪等,不管是什麼方式,只要能讓他們的政治觀點表達出來。」

所以,NBA就形成了一種風氣,球員、總經理在推特、Ins、臉書等社交平台上「暢所欲言」,懂的不懂的,了解的不了解的,都願意插上幾句嘴。

蕭華企圖利用社交媒體緩解NBA的壓力,只要不在賽前賽中的球場上,你說什麼不關我NBA的事。他非常清楚,NBA黑人球員居多,他們對特朗普不滿,如果不讓他們表達,就會引火燒身。

然而,想兩面討好搞平衡,總有一天會出事。他以為這些球員或總經理只會利用社交媒體議論美國國內的事,哪裡想到,他們還會去說國外的事,而那根本不是他們的擅長。在美國,看上去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事實上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話語權都掌握在媒體手裡。這些球員打球很厲害,對國際上的事,認知水平跟普通老百姓差不多,都是媒體說什麼他聽什麼。

勇士隊教練科爾說,他不會人云亦云,自己不懂的事不會亂說,會多聽多聽多問。但在NBA,科爾這樣的人太少了,他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曾在黎巴嫩當校長,被槍殺在街頭。他的經歷遠遠不是其他人能比。

視頻:大嘴史蒂芬·A·史密斯抨擊莫雷

作為一個超級理工男,莫雷和球員的認知水平沒什麼區別。那些球星,還有贊助品牌會時刻提醒他們說話小心,莫雷作為一個推狂,如果NBA不加以管束,踩雷是遲早的事。

上面這個視頻,是ESPN著名的「大嘴」史蒂芬·A·史密斯的個人節目,他深刻地揭示了莫雷在這個事件上如何無腦和自私,完全不顧可能給球隊和NBA帶來的巨大影響。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史密斯的情緒,我特地做好了翻譯和字幕。

然而到現在為止,這是僅有的一位球評說出了真話。作為一名「大嘴」,史密斯平時以評論出位聞名,說話尺度很大,很多時候球星都不把他的激烈批評當回事。所以,史密斯言辭懇切而真誠的節目,只在中國引起好評,在美國反而沒有什麼影響。

那些有事無事都會找中國毛病的媒體,這下更是開始了狂歡節,一邊倒地指責蕭華為了經濟利益打壓言論自由,標題驚悚如《全世界最大的職業體育聯盟向中國屈服》。這一切,都讓他擔心NBA在美國的未來。


此時中國球迷無限懷念斯特恩,他辛苦經營的中國市場,看上去被莫雷的一條推特要毀了,其實是他的繼任者八面玲瓏的風格埋下的禍根。

一個國際大公司,不懂得去了解自己的夥伴和市場,不對公司的員工進行教育和制約,這是蕭華在手機時代最大的失敗。

斯特恩懂得去了解他的合作夥伴,努力去理解他們在想什麼、需要什麼。而他更能判斷一些潛在的危險,將它們止於搖籃里。當年斯特恩不顧球員大面積反對,出台「著裝令」,如今的蕭華哪裡敢?

55對240,的確有著相當大的差距,但55也不是一個小數字。而在這個數字代表著NBA幾十年來海外拓展的成果,眼看就要毀於一旦。

這是一個雙輸的死局,但我們在大是大非面前,選擇了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