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ATLAS(阿特拉斯勘測)研究調查的一部分,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探測到了一個新的瞬態事件。新發現的瞬變,被命名為ATLAS19dqr/SN 2019bkc,結果證明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快速演化富鈣事件。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有詳細說明。所謂富鈣(富鈣)瞬變是指在最大值後幾個月的光譜中顯示出異常強烈鈣發射線。這些事件通常位於離其宿主星系中心明顯偏移(超過32000光年)的位置。
富鈣瞬變的起源仍然存在爭議,並且已經提出了許多解釋來解開這些現象的本質。例如,假設這樣的事件可以由白矮星表面氦殼爆轟或中等質量黑洞引起白矮星潮汐破裂和爆轟觸發。然而,由於其微弱和快速演化,已知富鈣瞬變的列表相對較短。
因此,發現這種類型的新事件對於解決剩餘不確定性具有非常重要意義。在新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的西蒙·普倫蒂斯領導一組研究人員報告了使用小行星地面撞擊最後警報系統(ALERT)發現新的富鈣瞬變。
研究披露了與任何潛在宿主隔離快速演變事件的存在。在這項研究論文中,報告了非凡富鈣瞬變ATLAS19dqr/SN 2019bkc的發現、觀察和分析。ATLAS19dqr/SN 2019bkc於2019年3月被發現,紅移約為0.02。它是在一個星系群的星系團內被觀察到。鑒於爆炸前的圖像沒有顯示瞬變背後的來源,因此排除了它與微弱宿主或球狀星團的聯繫。根據本文所述,ATLAS19dqr/SN 2019bkc的多色光曲線在檢測後約5-6天的-17 mag處達到峰值。不久之後,源開始迅速下降,大約下降了5.0mag。這樣的行為使事件成為迄今已知最快速發展的瞬變之一。
ATLAS19dqr/SN 2019bkc的早期光譜顯示了與IC型超新星的相似之處。然而,後來的光譜觀察(爆炸後兩周多)發現了顯著鈣線,這使得天文學家可以將瞬變歸類為富鈣事件。星雲相位光譜顯示[CaⅡ]λλ7291,7324和CaⅡ近紅外的強線,但測量到的藍移為10000-12,000 km/s。ATLAS19dqr/SN 2019bkc的起源尚不清楚,天文學家建議,考慮到瞬變的低噴射質量(最有可能在0.2和0.4太陽質量之間)和低動能,這一事件的始祖可能是一顆大質量恆星或白矮星。需要對獲得的光譜進行更詳細建模,才能確定最合理的爆炸場景。
博科園|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Tomasz Nowakowski , Phys
參考期刊《arXiv》
Cite: arXiv:1909.05567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