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首次在高z宇宙中:發現兩顆由塵埃變紅的高紅移類星體!

2020-10-30     博科園

原標題:天文學家首次在高z宇宙中:發現兩顆由塵埃變紅的高紅移類星體!

利用斯巴魯望遠鏡,天文學家發現了兩個新的高紅移星體,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並有助於會提高人們對這些稀有但有趣天體的理解。類星體,或稱類恆星物體(QSO),是極其明亮的活動星系核(AGN),含有帶吸積盤的超大質量中心黑洞。它們的紅移是從支配它們可見光和紫外光譜的強光譜線測量,一些類星體是灰塵變紅的,因此被稱為紅色類星體。

這些天體有不可忽略的灰塵消光量,但不是完全模糊的。天文學家對尋找新的高紅移類星體(紅移高於5.0)特別感興趣,因為它們是可觀測宇宙中最明亮、最遙遠的緻密天體之一。這類類星體的光譜可以用來估計超大質量黑洞質量,從而約束類星體的演化和形成模型。因此,高紅移類星體可以成為探測早期宇宙的有力工具。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紅移在5.0以上的紅色類星體。

這主要是由於這類光源在靜止的紫外光波段很微弱,而且缺乏高紅移的大樣本類星體。現在,由日本愛慕大學加藤奈納子領導的天文學家小組報告表明:在尋找高紅移紅色類星體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究首次在高z宇宙中發現了塵埃變紅的類星體(紅色類星體)。這一發現是斯巴魯低光度類星體高z探測(SHELLQs)項目的一部分,這一發現的觀測是使用夏威夷8.2米斯巴魯望遠鏡上的超級攝像機(HSC)進行。

  • 圖示:高紅移類星體Hsc J120505.09−000027.9的Hsc圖像

這項研究還使用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廣域紅外探測探測器(WISE)的數據。研究團隊已經分析了包含93個高紅移類星體的SHELLQS數據集,確定了四個紅色類星體候選,其中兩個分別被確認為紅色類星體,命名為Hsc J120505.09−000027.9(紅移6.7%)和Hsc J023858.09−031845.4(紅移5.83%),分別為塵埃變紅0.115和0.127。四個候選者中有兩個被發現是塵埃變紅的紅色類星體,E(B−V)>0.1。

研究人員強調,其發現證明了HSC儀器在識別新的高紅移類星體,特別是塵埃變紅的類星體方面有多麼重要。該團隊計劃繼續使用HSC、WISE以及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宇宙飛船獲得的數據繼續尋找高紅移紅色類星體,未來用30米望遠鏡(TMT)或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等儀器對這類源進行後續觀測,對於詳細研究它們的個體性質至關重要。

博科園|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Tomasz Nowakowski/Phys
參考期刊《arXiv》
Cite: arXiv:2007.08685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1cDjXUBXUDM5GzG2l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