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14個省市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其中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省市統一採用「3+1+2」模式,共有12種選科組合。雖然新高考改革打破了文理分科,但選科的難題依然擺在家長和考生面前。對於不同組合的可報專業比及選科誤區,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英才君收集新高考改革相關的選科數據,為大家整理了「3+1+2」模式12種選科組合可報專業、不可報專業的簡要信息,供學生和家長在預選科時進行參考。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物理、化學、地理三科的組合,將來大學裡99.4%的專業都可以報考,但是如果選擇政治、歷史、地理三門科目的組合,可以填報的專業比只有52.9%。其他的學科組合可以填報的專業基本都在80%以上。
關於首選科目的選科誤區
「3+1+2」模式讓考生物理和歷史不可兼選,但考生在選科時如果認為選歷史比選物理更容易,就會陷入一種誤區。
很多家長對歷史和物理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認為歷史屬於文科,只要簡單的讀一讀,背一背就能夠打高分,比高中最難的學科物理容易多了,實則不然。
現在歷史學科的試題對學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求學生掌握書本中的知識點,還要求學生擁有非常好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因為很多材料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的,學生需要對材料裡面的歷史事件做出正確的解讀和分析。而且選擇歷史科目,它對考生的課外知識要求也比較高,知識面必須要廣。
關於再選科目的選科誤區
對再選科目進行選擇時,除了考生自身的興趣,還要考慮整個選科組合對考生將來專業的限制程度。在學生和家長對高考政策不清楚,不理解,對學生各科學習情況在所在群體中占的位置不明確的前提下切忌盲目選擇。
此外,更不可忽略等級考試賦分的本質,即排名(段)。等級賦分的基礎是排名(段)而非卷面成績,卷面成績低不一定賦分低,卷面分數高不一定賦分高,關鍵在於考生的成績排名。選科人數多某種層面代表好考,但是人數多容易造成卷面分數扁平化(卷面成績分布與等級分布有差異),反而不利於拿到高的賦分。有些時候,另闢蹊徑,人數少,競爭少,反而更容易拿到高賦分。
這些科目將由「冷」變「熱」
新高考改革後,不分文理,更沒有「重理輕文」。所以,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四科將會得到更多的重視。
尤其是歷史科目,作為首選科目之一,勢必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地理科目對於偏理科考生來說,學習也更容易「上手」。在高考改革之下,很多高中科目教材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政治科目的改變也比較大。生物學科在以前的理綜里分值占比不高,所以學生不怎麼重視,但隨著新高考模式的促進,生物成了單獨考試科目,分值權重增加,自然而然學生也必須重視生物學科的學習。
對考生來說,選科要結合自己的客觀情況,尤其要避免僅參照成績選科,而是應根據個人興趣和學科基礎,看某一學科的成績是否一直穩定,在此基礎上進行選擇,才是有利於持續發揮自身優勢的選擇。
尤其考慮到後期的專業選擇和職業發展,高考並不是終點,而是發展的起點。選擇喜歡的專業,也符合新高考改革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