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坑慘中國人的智商稅,都來自日本

2019-11-12   雲霧風景

提到日本產品,你會想到什麼?動漫、遊戲、汽車,還是各種各樣的美妝產品?

其實,這些都和日本科學技術的發達分不開。1949年到現在,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就有26人。從方便麵到筆記本電腦,再到各種黑科技,日本製造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不過,在發達科技的另一面,日本的偽科學也同樣發達。前段時間火爆網絡的「量子波動速讀」就是一例。該「成果發明人」飛谷由美子居然宣稱,可以利用波動在大腦中的成像,1-5分鐘就可以讀完一本10萬字的書。

日本到底還有哪些理論、產品,混在「日本製造」的隊伍中,來到中國開啟騙錢之旅?

這些偽科學理論,都是騙你的

1. 水知道答案

除了量子波動速讀以外,日本還有不少想像力豐富的類似科學理論。

「水知道答案「就是一例。它號稱:「水有自己的觀點和喜怒哀樂,如果你讚美水,她會結出美麗的結晶;而如果你咒罵他,水的結晶會變得醜陋起來」。

2011年,中國廣州有小學生受到啟發,做了米飯行為實驗——如果你大罵米飯,一個月後米飯會變臭。還有專家煞有介事地解釋:米飯實驗得到了心理學和量子物理學的理論支持,是真實可信的[2]。

可只要上過幼兒園大班的人,都應該清楚地知道,不管是米飯還是水,都是沒有情感的。它們既不知道悲傷也不知道快樂。

而顯微鏡下水的結晶形狀,也只是因為周圍蒸汽和溫度的影響才改變[3]。

無論是雪還是水,他們的結晶都不會因為你罵它就變醜,也不會因為你誇它變好看 / pxhere

「水知道答案」是一個叫江本勝的日本人瞎編的。他筆耕不輟,花了好幾年才編成了這部「科學巨著」。

這本書在日本火得一塌糊塗,不少小學把這本書選為教材,影響了一代日本青年人的童年。就連安倍晉三的夫人都在緬甸把這本書當作禮物曾送給當地兒童[4]。

而在海外,本書竟然被翻譯成45種語言,在全世界75個國家發行量超過250萬冊。

就算對水說不一樣的話,水的結晶也不會像圖中這樣做反應的 / 網絡截圖

江本勝也因為自己的傑出貢獻榮獲2001年「出人意料大賞」(トンデモ本大賞,主要給科幻作品)提名[5]。

2. 七田真早教

七田真早教,則是一個更神奇的存在。他們宣稱右腦有左腦沒有的能力,可以通過鍛鍊孩子的右腦激發創造力、想像力。

如果你點進各種打著「七田真早教」旗號的網站,會發現早教課程動輒數萬元,而一套早教卡片都要2000多的價格,頓時讓你懷疑自己到底脫沒脫貧。

不談這些,這個號稱能讓孩子「過目不忘」的理論到底有多厲害?

一目十行,包括圖片麼,如果都是全是圖的話我也可以

首先,所謂的「七田式超右腦教學法」本就是騙局。人的左右腦雖然有分工差異,但左腦也有右腦的功能,右腦也有左腦的功能。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左右腦協作完成,根本不存在什麼「左腦理性,右腦感性」之類的胡扯說法。

另外,創始人七田真也不是真的教育家。

在學術網站上搜索他的名字(Makoto Shichida),會發現一件比他們宣傳效果還神奇的事。搜索結果除了與他重名的人,就是他自己的書,總之這位大教育家沒有發表過一篇學術論文。

不過根據日文維基百科,他僅用了一年就寫出了24本教育著作,平均下來,也就兩星期一本書吧[6]。

你敢相信,這些都是七田真一年內寫出來的書 / 維基百科截圖

想要成功就要從娃娃抓起,但是這樣的教學真的有用麼 / 某「七田真」中文網站

七田真雖然在2009年就已經去世,他死後又有海外人士因仰慕他其名,繼承了他的衣缽。

2010年,中國大陸第一家七田真早教中心在深圳開業。繼續教中國孩子「怎麼用右腦背英語單詞」。

它們叫這個名字,只為騙你上鉤

1. 酵素


除了千奇百怪的偽理論,許多來自日本的概念也是胡亂捏造出來的。比如用日語詞替換掉原本熟悉的中國詞,以凸顯其高大上。

前幾年,一款名為「酵素」的日本保健品火遍了大街小巷。據說「酵素」不僅有排毒養顏的奇效,甚至還能讓人不運動就變瘦。

然而,酵素原本是日語詞,翻譯成漢語就是「酶」。日本酵素類產品也是果蔬之類加微生物加酶發酵出來的玩意兒,頂多歸為「微生物發酵類食品」。

酵素在日本的火爆也是偶然。文學家夏目漱石在小說《我是貓》中塑造了一個靠酵素助消化的人物形象,後來隨著該書大賣,酵素這種東西也就被帶火了[7]。

夏目漱石不會想到自己隨口一說的酵素現在變得全球火熱,供不應求 / wikipedia

學過高中生物的人都知道,人體的酶是不能靠口服來補充的。因為酶一遇到胃中的胃酸就會掛掉,然後會被分解成胺基酸[8][9]。吃酵素頂多相當於吃了一塊肉。

當然,現在豬肉這麼貴,吃點酵素來彌補吃不到肉的遺憾也不錯。

2. 水素水

另一款讓你上當的「網紅」就是水素水。傳說這種水不僅可以排毒,還能瘦身。

這這玩意在日本到底有多火爆呢?因為上當的人太多,日本的國立健康營養研究所都專門在官網上寫明,水素水的作用微乎其微,基本等於沒用[11]。

雖然也有說水素水有用的實驗,但也只說是「潛在功效」,這玩意具體起什麼作用還沒人能證實。一項以20名肥胖人士為對象的實驗顯示,水素水還有可能引起身體不適、頭痛和胸痛[10]。

水素水廣告,聲稱水素水甚至可以把番茄的酸性還原 / 某YouTube博主

水素水究竟是個啥?其實就是水,因為日語裡「水素」的意思就是「氫」。

換句話說,水素水就是「加了氫的水」。除非你是想像氣球一樣飛上天,否則不建議飲用這款飲品。真想喝加氫水,在水裡放根鎂條就行了[10]。

更何況,人的腸道細菌每天也產生大量氫氣,就算你真要補充氫氣,也不用靠什麼水素水。

吃啥就能補啥?你太天真了

1. 輔酶q10

不看上面那些瞎編亂造的概念,有的東西是確確實實存在的,不過可別以為真就能吃啥補啥。

你可能沒聽過輔酶q10,但家裡參加過保健品講座的老人應該有所耳聞。這種在保健品市場橫行的「神藥」宣稱自己能美白抗氧化、預防心血管疾病,甚至還能抗癌。

輔酶q10確實有協助細胞抗氧化的作用,不過健康人群口服輔酶q10對預防疾病的效果還未被證實。

2019年5月6日,上海,不止老年人,現在的年輕人也燃起了對保健品的狂熱追逐

輔酶q10主要由人自身合成。美國心臟協會(AHA)認為輔酶q10隻能作為食品而不能當作藥劑使用[13]。而日本厚生勞動省更建議一天不要服用超過30毫克,否則可能有副作用[12]。

這些坑慘中國人的智商稅,都來自日本

吳昕曾經一口氣吃了5種保健品,後來醫生告訴她,吃那麼多沒什麼用 / 《我家那閨女》

這種神藥,也是從日本來的。原本日本不允許這種效果未經證實的藥物進入市場。但2001年日本頒布了《醫藥品範圍基準》[14][15],輔酶q10搖身一變成了「健康食品」和「化妝品」,被允許進入市場了。

2. 口服膠原蛋白

除了老年人,當代年輕人也沒少被坑,口服膠原蛋白就是一例。

2002年,日本明治公司開發出了一款胺基酸膠原蛋白,在日本人氣爆棚[16]。

一口膠原蛋白含這麼多營養成分你信嗎 / 某廣告截圖

但日本國立健康營養研究所、美國FDA和世界衛生組織都提醒消費者要保持冷靜[18]。

目前沒有什麼研究證明口服膠原蛋白會對皮膚有好處,可市場上的膠原蛋白產品卻的熱度絲毫不減。還有人相信林志玲、范冰冰們滿臉膠原蛋白就是吃膠原蛋白產品吃的。

這些坑慘中國人的智商稅,都來自日本

朱正廷旅行必備的膠原蛋白口服液,看他的表情起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喝 / 微博@逛大牌

膠原蛋白的確可以延緩衰老,不過僅限於注射。因為膠原蛋白吃進到體內就會被分解成胺基酸。

而這種胺基酸是否能還原成膠原蛋白,再補給到你的皮膚,目前還沒有研究能證明[18]。它唯一被證實了的功效是保濕。敷面膜時,你臉上一層黏黏膩膩的東西就是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分子比皮膚毛孔大這麼多,指望他們能爭先恐後擠進去為你貢獻實在不太可能。

3. 青汁

去過日本的人對這款網紅產品都不會陌生。相傳青汁不僅可以改善高血脂、緩解便秘,甚至還能減肥、排除腸道毒素。

哪怕青汁的味道極為詭異,也有不少人心甘情願地喝。

其實青汁就是甘藍、大麥葉子榨成的汁。與其喝它們的粉末沖水,還不如直接喝鮮榨蔬菜汁。

青汁可以有各式各樣的搭配,以解決當你餓了的時候胃裡空虛的情況出現

1953年一個叫遠藤仁郎的日本人發明了青汁。發明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解決日本戰後糧食蔬菜的短缺。而一開始青汁也只是日本小學生喝的。

直到1982年,因為一個「好難喝!再來一杯」(まずい!もう一杯!)的魔性洗腦廣告,青汁才在日本開始流行。

青汁魔性洗腦廣告,地位約等於日本金坷垃。很多日本人喝青汁是被這個廣告洗了腦,倒不是青汁有什麼的功效 / Youtube

青汁不僅沒那麼多療效,可能還有副作用。2009年一項統計,日本有2.4%的人表示喝了市場上的青汁後出現便秘、軟便症狀。更有一位68歲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連喝兩個月青汁,結果得了肉芽腫性肝炎[19]。

高科技水更深,騙你沒商量

1. 各種「負離子產品」

有人說,既然藥妝產業的水那麼深,但日本畢竟是科技大國,買點高科技產品回去總不會上當吧?

但在這些黑科技里仍然藏著許多可能的問題。其中傑出代表就是各種負離子產品——「負離子吹風機」、「負離子空調」,「負離子空氣凈化器」。

這種號稱可以讓人舒適的負離子家電,一般都是騙你錢的 / 網絡截圖

「負離子理論」認為空氣中大量灰塵都是正離子,會讓人感覺不適。負離子產品可以釋放負離子,正負相抵人就舒適了。

甚至還有產品標榜自己能抗氧化、活化血管甚至是減少電磁輻射。

這種一看就是胡扯的東西是怎麼火的呢?

2002年日本一檔綜藝節目《發掘!真有其事大百科》請了三個所謂「負離子專家」,吹了一波負離子的功效。一吹不僅帶火了負離子產品,「負離子」(マイナスイオン)還成為了當年日本流行語,一時間各種各樣的負離子產品也蹭著熱度出現了。

然而2003年日本就修訂了《反不正當表示法》,各種負離子產品的神奇功效因違法被刪去,就連「負離子專家」之一的自家產品也因不實宣傳受了處罰。

2015年4月9日訊,美容達人 分享護膚負離子造型梳子

要生成負離子無非三種方式:粉碎水、放電、電氣石[20]。

三種方法的生成物質都不一樣。第一種方法產生帶電水滴、二則生成空氣中一些帶電物質,三什麼都產生不了。而第二種方法不僅毫無益處,還會產生有害的臭氧[20]。

2. 手持美容儀

與這種黑科技類似的,還有大名鼎鼎的各種網紅家用美容儀。

第一台家用美容儀就長這樣,不說還以為是個榨汁機 / 北海道博物館官網

手持美容儀最早的雛形是日本的Corona公司在昭和49年(1974年)推出的「超音波美顏器」。由於滿足了廣大女性在家做美容的幻想,這台美容器發售短短兩年就賣出了150萬台[21]。

根據統計,僅2018年中國市場的美容儀銷售額更達到了22.4億元。

2017年8月1日,杭州。某品牌在給顧客展示近期將在平台主推的一款美容儀

不過現實是,這種美容儀基本沒啥效果。

我們以市面上比較火的射頻美容儀為例,它的原理就是靠加熱先破壞你的膠原蛋白,讓皮膚進入緊急狀態,刺激膠原蛋白母細胞重生新的膠原蛋白。這樣,你的皮膚就恢復細膩光滑有彈性了。

美容儀40多度很難達到真正的美容效果 / 網絡截圖

不過大多數手持美容儀的溫度都只能達到40多度,而如果想達到真正的美容效果,至少要到60度以上[22]。可真到那時,你不僅會聽到膠原蛋白流動的聲音,還能聞到皮膚嗞拉嗞拉的燒焦味。

總之,日本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國家——科技發達,偽科學也發達。

你在日本瘋狂買買買的同時,一定擦亮眼睛,看到所謂「神奇效果」就躲得遠遠的。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本文文獻科學性已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璐齡醫學院生理學系訪問學者黃璐琪審核

文章來源: 浪潮工作室

參考文獻

[1]訪日外國人動向2019 - 観光統計 - JTB総合研究所

[2]廣州小學生米飯行為實驗:米飯被大罵一個月會變臭 | 鳳凰網

[3]神田健三. (2005). 雪結晶の様々な形ができる條件. 伝熱, 44(188), 12-14.

[4]FOR CHILDREN IN MYANMAR WITH INNOCENT EYES, LOOKING TOWARD THE FUTURE

[5]第11回日本トンデモ本大賞決定

[6]七田真: 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

[7]荻原弘道 『日本栄養學史』 國民栄養協會. 1960年. 29ページ

[8]酵素-「健康食品」の安全性・有效性情報(國立健康・栄養研究所)

[9]Do "food enzymes" significantly enhance digestive efficiency and longevity? -Beyond Veg

[10]Nakao, A., Toyoda, Y., Sharma, P., Evans, M., & Guthrie, N. (2010). Effectiveness of hydrogen rich water on antioxidant status of subjects with potential metabolic syndrome—an open label pilot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 46(2), 140-149.

[11]水素 -「健康食品」の安全性・有效性情報(國立健康・栄養研究所)

[12]菅野直之. (2017). コエンザイム Q10. 日本歯周病學會會志, 59(2), 63-67.

[13]コエンザイムQ10 - 健康情報のウソ・ホント 第11回 

[14]コエンザイムQ10の安全性に関する食品安全委員會への食品健康影響評価の依賴について(厚生労動省)

[15]日本薬生発第1228004號 醫薬品の范囲に関する基準の一部改正について.

[16]福岡知的所有権センター

[17]コエンザイムQ10、ユビキノン、ビタミンQ - 「健康食品」の安全性・有效性情報(國立健康・栄養研究所)

[18]コラーゲンって本當に效果があるの?-「健康食品」の安全性・有效性情報(國立健康・栄養研究所)

[19]Mifuji, R., Iwasa, M., Tanaka, Y., Hori, Y., Araki, J., Kaito, M., & Adachi, Y. (2003). 「Green juice」-associated granulomatous hepatiti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98(10), 2334–2335.

[20]菊池誠. (2004). ニセ科學入門. 2007 年, 1.

[21]美顏器 | 北海道博物館

[22]Belenky, I., Margulis, A., Elman, M., Bar-Yosef, U., & Paun, S. D. (2012). Exploring channeling optimized radiofrequency energy: a review of radiofrequency history and applications in esthetic fields. Advances in therapy, 29(3), 249-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