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網上都在議論著英國1.5萬名中國小留學生的回國問題,看來讓他們回來還是不讓他們回來,成了一個全民關注的重大事件。因為這個問題並不只是一次疫情所導致的留英小朋友的去留這麼簡單,它還關係到出國留學常態化、小齡化等諸多其它方面的問題,所以才會導致議論紛紛、民意洶洶。其實這次疫情只是很湊巧地揭開了留學問題冰山的一角,真正的問題恐怕還不止這些,那些嚇死人的深層次的問題我們的國民也許還沒真正的意識到呢。
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1.5萬名小留學生,從10歲到17歲,平均年齡只有14歲,可謂是「出國就要儘早,有志不在年高」。這麼小的孩子被父母送到遙遠的英國,家長們究竟是一種什麼心理呢?這些孩子去異國他鄉讀書,應該都還沒有真正的自理能力,不知道英國方面的學校又能為孩子在生活上承擔多少呢?據聞大部分的孩子要寄宿在英國人的家庭之中,這其中會不會出現其他的問題可就很難說了。這次166名小留學生家長鬧著要政府包機去接回他們的孩子,結果政府給予的回答是儘量去接,但絕不可能全部接回那1.5萬小留學生,因為那畢竟太多了。而剩下的孩子又會面臨著英國愈演愈烈的疫情,聽說現在就已經有英國家庭驅趕那些寄宿的小留學生了。這種事聽了還真扎心,假如真的讓中國的孩子身處異國他鄉,學校關門,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回還回不來,那可咋整啊?
事情演變到這種地步,大概是誰都沒有想到的吧。大家或許都有一個疑問,當初這麼多中國的花朵又是如何變成英國的小留學生的呢?為什麼中國的家長要瞄準英國,紛紛花巨資把自己的孩子往女王陛下的眼皮底下送,是想沾一點大英帝國日落前的餘暉嗎?還是為了讓孩子在英國學業有成,再回來報效祖國呢?顯然,事情絕不會有這樣簡單。
事實上,英國的學費並不低,總的下來一年60萬人民幣都下不來,這麼高的投資,那就得必須有巨額的回報為鋪墊才行了。據聞,英國為了靠教育撐起大英帝國的一片藍天,特別規定,凡是在英國留學滿10年的就可以獲得永久居住英國的資格,也就是說,只要是在英國待上10年,就可以自動獲得英國國籍。而這僅僅是留學英國的第一塊蛋糕。
據網友搜索發現,假如這些假洋娃娃回國讀大學,不但能享受到每年最低10萬的補貼,假如他們還想進入清華讀本科的話,那麼也只要提交相關的材料,就可以無需任何考試直入清華園了成為天之驕子了。而這個相關的證明材料就是「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者國籍4年以上,且最近4年在國外實際居住兩年以上」。
以上這些可能才是國內的某些有錢人把年幼的孩子紛紛送到英倫三島的主要原因。原來在我們窮人家的孩子還在窗前苦讀的時候,人家有錢人的孩子早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準備若干年後「曲線救國」,回到「祖國」去讀清華了!
至於為什麼我們的國家要對鍍金洋娃娃這麼好,還10萬補貼;清華對吃回頭草的小留學生這麼好,網開一面,啥都不說,直接就抱在懷裡疼,那就不得而知了。
重點聲明一下,以上全是對網友言論的理解和轉述,不知真假,萬一清華沒有這回事,中國第一學府大可以去找這種說法的始作俑者要說法去,本人不知是屬於幾傳手,別找我核實情況就是了。
當然,留學後獲得英國國籍留在英國當女王陛下的子民,應該是大多數中國家長的主要目的,如果說不是唯一目的話。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對這些錢多的沒處花的中國家長來說,在英國上完初高中再回來,說是為了那可憐的10萬元補助上大學,那可真的是小看他們的財力了。人家每年幾十萬都花了,還在乎你這區區十萬元錢?
中國家長把這麼小的孩子送到英國留學,肯定也不是為了讓孩子把外國的科學知識偷學到手,然後像當年的錢學森那樣回來報效祖國的。因為要論基礎教育,明顯國內的基礎教育要好上許多,讓孩子小學初高中到教育部長連一加一等於二都不會算的國家去學習,那就真的是個二了。
中國家長是世界上最精明的一個群體,比中國的廣場舞大媽可要精明多了。所以他們既然肯忍著骨肉分離的痛苦把孩子送出去,那就一定沒打算讓孩子再回來。
這次疫情逼著家長聯名向政府施壓讓政府出面把孩子接回來,那純粹是出於一種無奈。他們沒想到疫情一點面子都不給他們,根本就無視中國家長那為了孩子的前途而費盡心機的高智商,竟然也敢登陸大英帝國,至他們的寶貝兒於尷尬之地。
他們現在是真的盼著自己的寶貝兒回國了,哪怕連那觸手可得的英國國籍丟了也是在所不惜了。可,要是沒有這場新冠疫情呢?
從小就把十來歲的孩子置於一個英國文化環境之中,讓中國的孩子完全沒有接觸中國文化的機會,什麼長江、長城、黃山、黃河他們完全都不懂,秦皇漢武是誰,八國聯軍是哪幾個他們也完全弄不明白,當然更不會吟誦我們的唐詩宋詞,絕對沒看過我們的四大名著,更對抗日戰爭、抗美援朝一無所知,那麼請問,這些中國人生的中國孩子數年一過,還算是中國的孩子嗎?難道他們不會只知道大英帝國的輝煌?只知道西方世界的偉大?只推崇牛頓,對四大發明不屑一顧?難道他們最後不會紛紛信了上帝?難道不會變成一個個「香蕉人」,黃皮白心,成為另一個黎智英,另一個黃之鋒?
很有一些中國人特別迷信中國文化的感染力,想當然的認為中國文化能感化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國家任何人,只要外國人看一遍《三字經》,就能立馬之乎者也起來。他們看不到其實中國文化在當今世界還是處於一種劣勢地位,你把一個中國人變成「香蕉人」,比把一個英國人變成孔夫子要容易的多
還有一個問題,中國的家長送自己的孩子去英國留學,會不會年齡越來越小?人數會不會越來越多?假如疫情過去,隨著更多的這個家長知道了原來這世上還有去英國留學這等好事,會不會來一個留學英國的大爆發?那時就不是1.5萬名小留學生了,而可能是15萬名,150萬名。到時英國在疫情過後,人口大減,也許正需要中國的孩子去填補空缺,同時還要靠中國家長的錢袋子來振興英國的經濟。那時說不定英國政府一激動,連幼兒園都給中國家長預先準備好了呢。
若干年後,很多國家到處遊蕩著一群群的「香蕉人」。這些「香蕉人」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但完全不會說中國話。假洋鬼子們一人一口倫敦腔、紐約音、巴黎調,他們不喝白開水喝咖啡,不吃饅頭吃麵包,開口閉口自由民主,眼裡只有自由女神和女王陛下,有的是皇家海軍的上尉,有的是美國航母的下士,眼裡充滿了對「東亞病夫」的鄙視,所有的反華急先鋒里都是這些不是中國人的中國人......
而那些零零星星回到國內的呢,也都成了著名的公知大V,未來的「方鴻漸」連方舟子見了都得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