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冬季,我家經常吃這麵食,和面不加水,先攪後揉,比吃油條香
冬天吃油條配豆漿或豆腐腦,似乎是最經典的吃法,可是在我家,整個冬天我家吃的是面魚,一道似油條,但卻比油條吃起來更好吃的麵食,面魚比油條吃起來更有厚實感,外層金黃酥脆,內里雪白柔軟,外酥內柔,形成鮮明的對比,吃著特別香,孩子大人都喜歡。
傳統油條是一次性和面,和好面後醒上幾個小時再炸,油條外酥里中空,吃起來雖油但卻發乾;而面魚是借鑑油條與麵包兩者的共同做法,熟制採用油條的炸法,而發麵則使用類似軟歐包的中種法,也就是先發酵一部分面,形成老面,再與新麵粉混合,和成麵糰,先攪面後揉面,形成柔軟的麵糰組織,使面魚做出來具有特殊的老面風味,既具油條的酥,又具麵包的柔,將酥與柔完美結合,吃在嘴裡是非常美的享受,吃貨們追求的也正是這些口感上的差異,很多食物看似相同,但口感上卻差別很大,就如這面魚與我們常吃的油條,看似相差不多,但口感上細品,卻是不一樣的,相比於油條,我則更喜歡吃面魚,吃習慣了面魚,偶爾吃點油條,都感覺油條不香了,整個冬天,我家經常做面魚吃,配上自家用電飯鍋做的豆腐腦,做早餐吃好極了。
【面魚】
食材:高筋麵粉200克,酵母2克,紙包牛奶1袋(227毫升或240毫升),普通麵粉100克,食用鹼面2克,鹽4克。
做法:
1、200克高筋麵粉加2克酵母與1袋紙包牛奶,用筷子攪拌均勻,蒙上保鮮膜,放溫暖地方發酵。
2、待稀麵糊發酵至3倍大以後,放入100克普通麵粉,2克食用鹼面與4克鹽,攪勻。
3、下圖是攪好的面絮,非常柔軟。
4、接下來將面絮下手揉成麵糰,麵糰比較軟,剛開始會比較粘手,慢慢就成柔軟的光滑麵糰了,表面抹一層薄油,蓋上保鮮膜,放溫暖地方發酵至2倍大後使用。
5、二發麵團放溫暖地方,很快就會發好,要短時間內觀察一下,可別發過了。
6、案板上抹一層食用油,將發酵好的麵糰,直接放到案板上,不要再揉面,手粘油,把面直接用手推動,整形成長方形,用刀分割成大小均等的四塊。
7、然後把分割好的每一小面塊,用拳頭按壓出拳印,再從中間划上兩道口,面魚生胚就做好了,蓋上保鮮膜醒上10分鐘再炸。我家案板比較小,每次做,4張面魚要放兩個板上,這時候,大案板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一個大案板可以放上6-8張面魚。
8、鍋中放油燒至七成熱,將面魚生胚放入鍋中,不斷翻面,炸至兩面呈均勻的金黃色,即可瀝油出鍋。
9、剛炸出鍋的面魚,趁熱吃,外層酥脆,內里柔軟如麵包,配上豆漿或豆腐腦一起吃,香極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k5vbW8BMH2_cNUgZoch.html今天的分享就到此,您的「一評、一贊」便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如果您覺得有用,請把它分享出去,謝謝!瓢飲取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典故,我崇尚美食即是愛的主旨,深信投入愛才能做出美味,即使同一食物你我的做法相同,如果有愛,你會做得比我好,歡迎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