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A股市場反彈勢頭較前期有所放緩。從公開數據來看,71.88%的私募看後年末行情,並且普遍傾向於「高倉位運作」,且對於「科技成長」方向青睞有加,國內股票私募機構的平均倉位已連續多周保持在80%附近。近期各大國際機構對於中國資產的樂觀情緒也持續升溫,不少機構正醞釀加倉,優質行業板塊持續獲得看好,A股市場被外資普遍「叫好」。
隨著美債收益率的回落,以及外圍市場好轉,北上資金的流出壓力開始減輕,A股依然在走震盪向上的反彈局面。11月以來,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一改此前兩個多月的橫盤整理走勢,開啟大幅反彈,升幅雙雙達到約2000點,分別大漲2.45%、2.78%。全球央行緊縮周期步入尾聲,美元強勢遭遇逆風,伴隨著美債收益率見頂,中美利差有望逐步收斂,人民幣的企穩回升或引發市場逼空行情,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匯率向上。
目前來看,A股市場還是震盪為主,但是外圍局勢有所好轉,這裡要關注新資金的進場情況,有望出現年底的逆轉行情。美聯儲11月FOMC會議紀要對市場亢奮的「降息預期」進行微調,紀要顯示官員們在「謹慎推進繼續加息」方面意見一致,若抗通脹進展不足將進一步緊縮,但金融條件持續變化會影響貨幣政策,應在一段時間內維持利率限制性。美股不斷走高,還有不到1%的反彈高度,就是V型反轉的新高走勢了,這也帶動了外盤出現較強的反彈行情。現階段的磨底走勢仍然將會延續,近期密切關注12月份美聯儲是否會繼續加息的消息。
四季度以來,在一大批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回購公告的背景下,部分社保基金、養老基金、公募基金、QFII等最新持倉動態也隨之浮現。與此同時,瑞銀、富達等多家外資巨頭也於近期頻頻發聲唱多中國資產。部分機構表示,考慮到估值、投資者倉位及政策等因素,疊加中國經濟持續復甦,看好中國股市的投資價值,將繼續從中挖掘結構性機會。展望2024年,在情緒修復、政策推動經濟復甦、美聯儲降息、人民幣匯率企穩等因素下,金融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反彈行情。
騎牛看熊對於後市的投資計劃,主要關注3個方向:
(1)科技。目前AI技術已經開始影響社會經濟生產活動,推動效率提升,數字經濟時代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科技板塊估值已在低位。隨著AI模型的風生水起,不得不說未來的生活一定離不開科技概念,ChatGPT、AIGC、CPO、機器人、晶片等概念不斷受到資金的關注,這一類的上市工業是受益良多。
(2)醫藥。中國擁有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也是第一大消費市場,國家對於醫藥振興的相關政策重視程度顯著提升,醫藥行業有望進入下一輪投資周期。醫藥估值和持倉仍處於歷史低點,投資者在底部震盪中等待醫藥板塊催化,特別是這一次的行業整頓,有望改變上市公司的估值,未來3到5年仍然是核心企業國內外實現快速發展的最好窗口期。騎牛看熊認為投資者可以關注經營周期彈性明顯、先進位造產業鏈、創新產業鏈以及醫療硬科技方向。
(3)消費。大消費行業估值趨於低位,並且基金持倉降至2020 年以來最低,食品飲料持倉占比仍然最高,但降幅也最為明顯。當前宏觀經濟增速、居民餐飲消費、人口及家庭結構的諸多方面,食品飲料行業行業有望迎來新的契機。年節將至,消費復甦的主線任務依然是擴內需、保增長、促消費,各地、各平台都推出了非常多活動,包括購物節和消費節、補貼券等。
不少券商對「歲末年初」行情態度樂觀,普遍預計明年GDP增速達到4.5%至5%成為共識。歲末年初,國內政策空間階段性打開,疊加美債收益率下行,可能是經濟樂觀預期最容易發酵的階段。目前滬市已經形成一批高分紅、高回報的上市公司,同時還有一批公司大股東出手增持積極「護價」,向市場傳達出企業經營業務穩定、盈利能力較強的積極信號,也讓廣大投資者充分享受公司的發展成果、獲得持續回報。
現在還有1個多月就是2024年了,這裡要開始積極配置手中的資金了。除了把手中80%的資金購買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同業存單基金等等以外,還是要留出一部分資金參與到權益類產品中,這也是為了獲取超額收益,同時在2024年的美聯儲降息周期中,能夠提前布局從而獲得理想的投資收益。只有未雨綢繆才能心中不慌,只有選對自己的投資方式,才能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