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們爬到樹上找童年:做榜樣的不光是父母,老人也要注意

2020-06-14     jason媽咪有辦法

原標題:大媽們爬到樹上找童年:做榜樣的不光是父母,老人也要注意

一群大媽在樹上找童年。

話說6月1日當天,河南開封北環城公園內種植的桃樹結滿了果實,幾個大媽浩浩蕩蕩的來採摘,摘不到的還會爬到樹上去,大媽們興高采烈的說,找到了兒時的感覺。

大媽倒是挺開心,可是公園的管理人員確實擔驚受怕。損失幾個桃倒沒什麼,萬一大媽身手沒那麼敏捷,摔了怎麼辦?

確實看過這樣的先例,某公園一位大媽上樹摘果實時不小心摔摔壞了,家屬將公園告上了法庭。你說為了幾個桃子,現在家家也不缺這幾個錢,萬一摔壞了腿骨,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大媽群體一直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

記得有一年夏季,我抱著孩子坐在小區的中心花園的那些長排的椅子上乘涼。晚上大概7:00,一群大媽拎著收音機來了。

一個大媽走到我跟前,毫不客氣地說:你到那邊坐著去,這塊兒我要放收音機。

讓地兒其實沒什麼,就是態度有點讓人接受不了,感覺那地兒就是他們家的一樣。

這個大媽爬樹摘桃找童年的事件,我想分2方面來講:

首先,從公園角度講

公園不想讓人摘桃子,最好豎塊牌子,說:禁止摘桃,否則罰款!之類的警示語言,都寫清楚了,這樣別人也會有所忌憚。

其次,從大媽角度講

大媽們最好也收起那個青春悸動的心!

一個是為了自己的孫子孫女兒做點榜樣,其次也為自己的身體著想,萬一摔了碰了,就算你告贏了,吃苦的還不是自己的身體嗎?這事兒得想清楚吧。

都說熊孩子熊孩子,咱可不能當熊大媽呀。

現在教育理念里,父母該給孩子做榜樣,都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但往往忽略了老人帶娃,其實老人帶娃的情況也是比比皆是,如果,老人帶娃都是這樣,娃可能學得更快,因為老人默許以及認可,所以,不要忽略老人帶娃的榜樣作用。

在教育孩子上,教育的主體還在於父母,而並非是老人,所以,父母最好做到:

不要完全甩給老人

很多父母因為工作忙,就把孩子直接甩給老人帶,等到帶了一身壞習慣和壞毛病後,又開始埋怨老人,但是,老人畢竟是吃過苦頭的那一代,生活習慣和作風都不太和年輕人一樣,可能在很多方面和年輕一代的父母是不一樣的,因此,儘量不要做甩手掌柜,畢竟,孩子是你自己的,養而不教是父母最大的失職。

統一戰線

在教育孩子上,最忌是教育方式不一致,這幾天看了《婆婆和媽媽》,姜潮一家,婆婆是有點潔癖,很擔心寶寶,媽媽麥迪娜覺得家裡地面很乾凈了,都是用蒸汽拖把消過毒的,但是婆婆卻一直覺得不幹凈,寶寶爬在地上玩時,婆婆就很緊張,寶寶拿起一個拖鞋時,婆婆一個箭步奔過去,直接搶了下來。

話說,看到那個鏡頭把我都嚇了一跳,後來麥迪娜說:這樣會嚇到寶寶的呀。

這樣的婆媳不一致確實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家裡人最好要一致性原則。

永遠記得,教育孩子的主體應該是父母,而不是老人,老人的言談舉止和行為也是孩子的表率,不要等習慣養成了再後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f30sXIBnkjnB-0zD0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