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高寧:
我問過李嘉誠成功秘訣,他說……
近日,在全國組織幹部學院,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做了一場「組織人事工作如何服務集團戰略發展」的授課,寧說,我在香港時,香港有兩家公司和記黃埔和新世界,兩家很多業務都一樣,比如都做地產、電訊、港口、零售。
20年後,新世界股票還是10元,和記黃埔已漲得非常多。業務一樣,市場環境一樣,體制上也沒大區別,為什麼結果區別這麼大?關鍵在用人上。
我之前問過李嘉誠先生,為什麼你做石油、做電話都能做得很好,恆基、新世界做地產還可以,但其他業務不行?他開玩笑說,主要他會說英語。
他白天在廠里打工,晚上學英文,因為會英語,所以不怕外國人,請了一堆外國人給他工作,外國人眼界超出香港人,做了很多石油、網際網路投資。所以最重要是用人。
再看其他香港公司,基本是家族式、朋友式、老臣子式的公司,發展的局限性很大。
所以,「在真正的管理學裡,人就是全部。『以人為本』,『人在上』,『人本主義』,見物一定要思人,這實際是對管理的基本要求。」
成功的秘訣?
劉強東:先每天工作16個小時
劉強東接受美國CNBC專訪,強調自己始終堅持三點:
1.堅持選擇品牌:從創業第一天起,我就定下一個準則——只和著名品牌合作,因中國中產階級正迅速發展龐大,我覺得我的選擇是對的。
2.堅持物流網絡:京東物流網絡不僅沒有增加成本,反而更加省錢,因為我們物流網絡相當高效,比起第三方物流公司,我們成本更低。所以我們會繼續加大對物流的投資。舉個例子,我們配送員一天可配送150個包裹,但5年前這個數字是60。我相信,在未來5年,他們一天將配送450個包裹。其次,我們建立了自己的倉庫。今天我們在全國擁有335個大型倉庫,在未來3年內,我們將建立500個。這樣一來,我們的產品距離顧客就越來越近,配送成本也會大大降低。過去我們的物流服務總是占據最多成本,但今後它將是我們盈利的關鍵。我相信,5年之內我們將超過天貓,成為中國最大的B2C平台。
3.堅持努力工作:我是個工作狂,我每天工作16個小時。我個人認為,成功的秘訣就是,保持不斷且積極的學習,努力工作。
連續24年日本財富前十
他有一套獨特成功學
齋藤一人自1993年起連續進入日本高額納稅者排行榜前十。據統計,其至目前累計納稅金額至今無人能出其右。齋藤著作《絕對成功的千回法則》記錄了他的獨特成功學:
1.「我真幸福」、「我真富有」等美好語言要常說。改變了語言,你也就改變了命運。你的心靈就會變得純凈,沒有了恐懼。我們所有努力和刻意為之都是來源於心靈的恐懼,從而做出事與願違的事。心靈純凈了你就有了靈感就有了成功。這就是千回法則。
2.沒有錢就應該面帶笑容,讓人親近你。笑容能讓討厭的人離得遠遠的。
3.努力並不能成為富翁。越是努力越是不幸。只有快樂才能創造財富。
4.多接近運氣好的人,接受好運的波動。
5.稍微大點聲能容易獲得成功。
6.善於提高別人的自我重要感,你自己的人生將會更美好。提高別人的重要感的方法是,誇獎、誇獎再誇獎!
7.別人委託的事是神帶來的禮物。這是好運氣的象徵,用笑容愉快地接受它吧。
8.加速法則。只要有目標的行動,都會成功。在行動過程中,加速法則會讓看起來困難的目標很輕鬆的就達到了。
馬斯克的五個高效習慣
1.堅持「郵件」溝通。因郵件不需及時回復,而電話會打斷高效狀態。且馬斯克80%的溝通都是創造性工作,如工程和設計,能持續保證心流狀態才是最高效方式,他曾開玩笑說過,這就是我的核心競爭力。
2.減少無效社交。馬斯克不會在公司外輕易見人,甚至他還使用一個複雜的郵箱地址來避免收到大量垃圾郵件。
3.始終保持多任務並行。馬斯克更喜歡批量處理事情,譬如他會在開會時在手機上打理生意;在檢查發票時同時回覆郵件……
4.充分利用好「日程表」。比如他會在開會時吃午餐,堅持只用5分鐘。並且他總是在調整行程,試著最大程度利用時間。「我能給的最好建議是,不斷去思考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總是質疑自己的決定。」
5.平坦的學習曲線。馬斯克堅信「第一性原理」,他總是確保自己能知道極大多數事情背後的基礎科學原理或規則。這樣可以減少他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新概念。他曾提過,學習知識最重要的是通過知識樹的方式,一定要確保你理解基礎原理。
任正非:年輕人如何成功?
4日,華為內部一份總裁辦電子郵件被公布,標題是《任總在冰島與四位弟兄咖啡細語》。任正非說,年輕人掙了錢要投入,投入不是買房,首先是要學習充電。實踐很重要,不實踐,時間長了就會被淘汰。
但是只有實踐沒有理論總結,永遠就是個工人師傅嘛。需要總結,一根繩子抓不到魚,打成一個個的結就成了網。總結就是打結,多打結就結成一張網了。
不要龜縮在首都,不要龜縮在代表處,要多去了解合同場景、以及未來的合同場景,旅遊時,也估估這個地方的工程難度。不然怎麼叫上過戰場。
第二,還要提高自己的社交面,不要把窮酸風氣帶出國門,不融入上層社會,誰會認同你呀,你怎麼去拿合同呀?要和他們有共同語言,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愛好,才會有共同感。
從我們走過的這個道路來說,首先捨得花錢,才會掙錢。年輕人首先不要存錢,要存本事不存錢,存人脈不存錢,沒有人脈能做成啥呢?但,你沒有本事,有人脈也白搭。當然我也理解有人要存錢娶媳婦,有出息是不是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