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2023年12月初官方宣布,中國援助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海水淡化廠和友誼醫院,已經順利竣工。
12月4日,竣工儀式在瓜達爾市舉行。
儀式上還宣布,中國將對巴基斯坦的民生基礎建設,進行進一步的支援。
窮困潦倒
巴基斯坦是我們在國際上最重要的朋友之一,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援助,也稱得上曠日持久。
不過,有一個問題始終令人迷惑,在中國多年的援助之下,巴基斯坦的經濟為何遲遲不見起色?
如果從表面來看,巴基斯坦的窮,甚至是令人無法理解的。
巴基斯坦所擁有的,不光是中國這些年來的巨量援助,同時,他們國內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另外還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
這樣幾個因素結合起來,人們認為,巴基斯坦的生活水平,即便趕不上已開發國家,也至少能保證人民的溫飽。
然而,事實是,巴基斯坦的窮困潦倒令人震驚。最新的數據顯示,巴基斯坦如今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500美元左右,位列南亞地區倒數第一,不如孟加拉國的一半。
絕對貧困率超過了30%,半數以上的兒童存在營養不良的問題。
另外,他們還欠下了1000多億美元的外債。
更諷刺的是,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巴基斯坦如今絕大部分的糧食要靠進口。
那麼,明明具備先天優勢的巴基斯坦,為什麼成了國際上越混越窮的代名詞呢?
專家認為,巴基斯坦之所以過得這麼窮,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原因,是巴基斯坦國民教育的缺失。
在中國,國民識字率達到了97%,而青少年群體的數字更是逼近於100%。
但是,在相對窮困的南亞,人們的平均識字率只有55%左右。
而巴基斯坦的識字率在南亞依舊墊底,只有44%。
2014年的一份數據顯示,巴基斯坦國民的受教育程度,在全世界的國家與地區之中排在第113位。
算上各類技校,巴基斯坦能接受相對高等教育的人群,也只占了學生群體的17%。
另外,只有60%的兒童能夠進入小學。
更離譜的是,就連60%這個相對體面一些的數字,還是因為只統計了男性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
如果算上女性的話,這個數據會低到可怕。
因為,在巴基斯坦,大量女性還未滿12歲,便已經嫁人,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以上的數據,昭示出一個極為可怕的現象。
那就是,在巴基斯坦,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竟然有一半以上的群體是文盲或半文盲。
也就意味著,巴基斯坦並不能夠充分的享受人口紅利。
相反,大量的低素質人群,會造成社會秩序的持續動盪。
巴基斯坦政府並不是沒有為教育問題努力過,他們努力想要推行義務教育,希望能夠讓更多的孩子走入校園。
但問題在於,巴基斯坦剛剛建國的時候,國內的文盲率高達85%,能夠承擔教育責任的人才本就不多。
而巴基斯坦政府,當時也沒有太過重視這一問題,導致巴基斯坦國內能夠達到教育基本要求的學校寥寥無幾。
另外,雖然巴基斯坦聲稱為教育投入了大量經費。
但是,巴基斯坦官僚系統存在著嚴重的貪污腐敗。
所以,這些教育資金有一大部分,流入了官員的口袋,很多學校依然使用著上個世紀的落後設施。
進入新世紀,甚至還有一大批學校,因為缺乏資金,直接關停。
弊病難除
而且,由於國家整個大環境的惡劣,一部分孩子尚未成年,就必須要承擔養家餬口的重任。
所以,巴基斯坦光是小學的退學率,就高達40%。
即便順利的讀完小學,等待這些孩子們的,也未必是光明的前景。
因為,巴基斯坦整體的教師素質極其低下,很多小學老師自己可能都並沒有讀完小學,便濫竽充數。
這樣的老師,自然也教不出什麼好的學生。
所以,巴基斯坦那些受過教育的群體里,真正能稱得上有文化的人,也並不多。
更要命的是,巴基斯坦貧富分化嚴重。
於是,投入的重點被放在了私立學校,以及高等教育方面。
而這些領域,是窮人家的孩子們一生也無法接觸到的。
最終造就的結果是,上流社會能夠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而平民階層幾乎沒有通過教育上升的渠道。
於是,對於平民百姓而言,社會現狀如此,孩子上學也沒有出路,那倒不如直接退學回家賺錢,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更致命的是,巴基斯坦的教育系統先天不足,他們從建國以來,從沒有認真的去進行教育規劃。所以,巴基斯坦的教育系統,是從英國照搬過來的。
大半個世紀以來,巴基斯坦一直就靠著英國的這套教育模式,來培育和選拔人才。
如此一來,造成的惡果也顯而易見。
西方那一套,根本就不適合巴基斯坦的環境,直接摧毀了一代又一代人。
而且,巴基斯坦的教育太過懸浮,不具備實用性。
照著英國人的那一套理論來講課,可是,巴基斯坦的社會距離英國社會的發展水平,還相去甚遠。
學生們在學校學到的,和他們真正走入社會,要用到的,完全不是一種東西。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對巴基斯坦的教育產生了懷疑。
只是,這種懷疑,卻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巴基斯坦教育的現狀。
巴基斯坦曾經發過豪言壯語,希望在2015年,將巴基斯坦的人均識字率提高到80%以上。
但現在看來,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巴基斯坦要改變的,不僅僅是教育制度,還需要將社會觀念整個扭轉過來。
而要做到這一切,恐怕要經歷一場複雜的革命。
只是,千瘡百孔的巴基斯坦,未必經受得起一場教育革命的衝擊。
動盪不安
造就巴基斯坦嚴重貧困的第二個原因,是外部環境的混亂。
巴基斯坦和中國這個朋友,雖然也有接壤地帶,但接壤的部分並不多。
和巴基斯坦接壤地帶最多的兩個國家,是印度以及阿富汗。
而巴基斯坦和這兩個國家,又偏偏存在著長期的矛盾。
而造成這種長期矛盾的,一方面是彼此之間宗教、文化和政治上的分歧。
而另一方面,則是英國這個殖民者當年有意為之。
阿富汗、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國界線,都是當年英國所劃定的,而這兩段國境線又都存在嚴重的爭議。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邊界線,被稱之為「杜蘭線」。
以阿富汗人的角度來看,這是將自己曾經的一塊傳統領土劃給了巴基斯坦。
不過,巴基斯坦其實也並不算是占便宜的一方。
因為,英國當年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議,是因為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接壤的地區,存在一個驍勇善戰的民族,稱之為普什圖族。
他們是當年阿富汗境內,反抗英國殖民的一支主要游擊力量。正是為了加強對這個部落的轄制,所以當年英國決定,把他們的活動範圍劃歸到由自己實際控制的巴基斯坦的境內。
而等到英國人離開,這條充滿爭議的邊境線,卻依舊存在。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都不願意放棄這塊領土,因此爆發了多起摩擦。
直到現在,也沒有爭論出一個確切的結果。
至於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矛盾,就更為出名了。
英國當年做出印巴分治的決議,直接挑起了兩國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
而且,印度在國際上雖然不具有什麼威望,但在南亞卻稱得上一方霸主。
周邊的小國都生活在印度的威懾之下,巴基斯坦也不例外。
印度一直想要在南亞徹底確立自己的霸權,於是,旁邊的巴基斯坦就成為了必須要除去的眼中釘。
對於巴基斯坦來說,對抗印度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雙方的宗教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絕大部分中國人,根本無法理解這種因狂熱宗教而爆發的戰爭。
但在印度與巴基斯坦,宗教已經是他們刻入骨子裡的文化,所以,為此流血廝殺並不罕見。
何況,印度對周邊鄰國所做的一切是令人髮指的。
他們的最終目的是控制對方的政府,將周邊鄰國直接變為自己的傀儡政權。
由於此前已經見證過許多鄰國的慘劇,所以對於巴基斯坦來說,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與印度對抗到底。
而長期的戰爭與對抗,嚴重的消耗了巴基斯坦的國力,本就低迷的經濟,隨著連年戰爭,更是一蹶不振。
哪怕現在進入到了相對和平的階段,巴基斯坦人民很難獲得內心的安穩。
因為,印度始終在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只要這個鄰居還存在,巴基斯坦就將永無寧日。
而在國際政治中,地緣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印度之間,幾乎不存在打破隔閡,重新合作的可能。
所以,只能無限度的消耗下去。
這樣的動盪將會進一步拖累巴基斯坦的國際地位,外部環境不穩,又談何發展經濟呢?
分裂不斷
而第三個原因,也是最為致命的原因,是巴基斯坦內部的政治環境。
巴基斯坦這個國家從建國之初,就是不團結的。
這個國家內部存在著72個民族,其中人口較多,比較有話語權的民族,有六個。
這些民族雖然都信仰伊斯蘭教,但是,在信仰的細節方面又有所區別。
對於這樣一個國家來說,調和民族矛盾是重中之重。
但是,巴基斯坦的歷屆政府都沒能做到這一點。
巴基斯坦的領導人,對民族矛盾選擇了視而不見,裝聾作啞的維持著對於巴基斯坦的統治。
而更糟糕的是,1969年,軍政府倒台,巴基斯坦開始嘗試進行全國範圍的民主選舉。
可問題在於,在這樣一個極端落後,國民大部分是文盲的國家,來談民主,根本就是空中樓閣。
那時候,巴基斯坦絕大部分國民根本不知道總統是什麼,選舉為何物。
所以,歸根結底,巴基斯坦這第一次總統大選,可以稱之為上流社會的權力遊戲。
雖然軍政府已經倒台,但是,想要成為所謂的民選總統,最終比拼的,還是手中的軍隊實力以及財富。
這導致,巴基斯坦通過民主選舉出來的,卻恰恰是最專制暴力的一群人。
他們將國家視為自己的錢袋子,一旦登上總統高位,控制政府,便大肆斂財,甚至向外國出賣國家利益,踐踏本國人民的權利。
在這種環境下,貪污腐敗就不可避免了。
許多官員都把撈錢作為自己的第一目標,真正願意為老百姓辦實事的人,少之又少。
就連中國最初對巴基斯坦的援助,都是困難重重。
因為,援助政策遲遲得不到落實,就連援助資金,可能也不知道進了誰的口袋。
中國現在能夠對巴基斯坦進行基礎設施援建,也是經過了幾十年反覆的談判拉扯,同時也是得益於巴基斯坦和中國外交的重要性,這才慢慢的穩定下來。
巴基斯坦政局的弊端,又導致了國內黨爭不斷,你方唱罷我登場,隨時有爆發政變的可能。
在野黨自行組建軍隊,甚至和恐怖組織有所勾連。
雖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民族仇殺,但是,小規模的地區戰爭卻也頻頻出現。
在這種情況下,恐怕唯一得到好處的,也就是廣泛存在於南亞地區的恐怖組織了。
在巴基斯坦,通過和政府之間陰暗的合作,恐怖組織收割了大量利益。
更要命的是,由於國內環境實在太差,一大部分巴基斯坦青年,甚至只能把加入恐怖組織當做活命的機會,以至於反恐在巴基斯坦國內遲遲無法推行。
在這樣幾個因素的加持之下,巴基斯坦的內部環境同樣動盪不安。
巴基斯坦自然也想求和平,求發展。
然而,這樣的目標,其實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而言,都是一種奢望。
巴基斯坦人民未曾放棄過,他們一直在尋找一條適合巴基斯坦的路。
可是,他們何時能尋找到答案,依舊是個未知數。
參考資料:
北外南亞研究《巴基斯坦經濟:困境與出路》
華商報《巴基斯坦扶貧的財政困難》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