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衍生劇,怪獸不夠,人類來湊?
時光撰稿人 | 南野文
邪典電影老饕。
11月最受青睞的影視IP,或許就是「哥斯拉」了。
一部是山崎貴執導的新片《哥斯拉-1.0》,該片是為慶祝哥斯拉誕生70周年的紀念作品,也是東寶公司的第30部「哥斯拉」系列電影,月初已在日本上映。
另一部則是由傳奇影業製作,在Apple TV+上首播的劇集《帝王計劃:怪獸遺產》(下文簡稱「帝王計劃」)。
它雖然和哥斯拉並非直接相關,但對「怪獸電影宇宙」稍有興趣的觀眾都知道,哥斯拉乃是該系列的「一哥」,而《帝王計劃》則是這個系列的最新作品。
目前,該劇在評論網站上褒貶不一,IMDb評分7.6,爛番茄新鮮度卻高達85%。
有的劇迷覺得它情節緊湊,整體質感不俗;也有些看過的觀眾吐槽「怪獸不夠,人類來湊」,很不過癮。
趁著它剛上線不久,時光君就來盤一盤,它是否值得一看。
帝王組織三代人
除非你對傳奇影業的「怪獸電影宇宙」非常熟悉,否則,《帝王計劃》並不是一部容易理解的劇集。
主線故事以美籍日裔女孩凱特的視角展開,時間是2015年4月,也就是「舊金山事件」發生一周年後。
具體來說,是在《哥斯拉》和《哥斯拉2:怪獸之王》的時間線中間。
凱特正是哥斯拉在舊金山鏖戰穆托的親歷者。她此次來東京,本打算收拾父親大志的遺物,後者在某次飛行事故中下落不明。
讓凱特意料不到地是,父親的故居里竟然生活著一對母子。
顯然,大志兩邊隱瞞,一邊在美國成了家室,一邊在日本娶妻生子。不管是兒子健太郎,還是女兒凱特,都對父親怒火中燒。
不過,大志在保險柜里的一份機密檔案,讓這對同父異母的姐弟拋開成見,對父親的神秘經歷和生死下落產生興趣。
和他們一起踏上探險旅途的,還有健太郎的女友小梅,以及帝王組織的創始成員李·肖。
此外,劇集的另一條線索從1952年開始說起,聚焦帝王組織成立前後的秘事。
以大志的父母——威廉·比爾·蘭達和三浦惠子,以及年輕時的李·肖為主角,講述他們尋找遠古泰坦巨獸的冒險經歷。
如果看過《金剛:骷髏島》的影迷,應該對威廉·蘭達這位大鬍子印象深刻。
《帝王計劃》就以威廉·蘭達在1973年的冒險片段,作為整部劇的引子。
可以說,凱特和健太郎的這條故事線,借著尋找父親大志下落,不斷揭開帝王組織的神秘面紗。
威廉·蘭達和三浦惠子的這條線,則為我們還原整個帝王組織成立前後的時代風雲,與政治層面的波雲詭譎。
另一種「神盾局」
不難看出,《帝王計劃》的重心並不是放在哥斯拉、金剛、基多拉等怪獸身上,而是對準了研究和防衛這些怪獸的人類——帝王組織。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帝王組織於「怪獸電影宇宙」的意義,酷似神盾局於「漫威電影宇宙」。
它們都是政府軍事部門下轄的科研情報組織,既有科學家,也有特工,專門研究那些不同尋常的「危險存在」。
這是此類「電影宇宙」式影片,必然要展開的話題。
不管是超級英雄,還是泰坦巨獸,他們都是近乎神一般的存在,以他們/它們為主體的電影,雖然娛樂性十足,探討的終歸是神性的困惑和煩惱,獸性的殘暴和皈依。
而《帝王計劃》這部劇,既可以借這些角色的探險視角,讓我們看到常人的驚訝和恐懼,也能完善整個「怪獸電影宇宙」的時間線,將幾部電影之間的邊角縫隙,得以修補乾淨。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本劇做得算是及格。
尤其是1952年開始的這條線索,三浦惠子和李·肖、威廉·蘭達等人,順著異常的輻射指數和菲律賓當地的神話傳說,找到了泰坦巨獸的蹤跡。
劇集在展現這段情節時,有些類似國內的盜墓小說,將自然科學和超現實故事結合到一起,並利用「勞頓號」軍艦的幽閉空間製造緊張氛圍。
突然出現的成堆屍體和未知的濃稠粘液,增加了不少驚悚感。
不過這一類的場面還是太少了,帝王組織成立的過程基本一筆帶過,成員們對怪獸的不同立場也處理的潦草粗糙。
整部劇更多的筆墨,還是放在了「找爸」上,以及冒險時毫無意義的爭吵上。
譬如大志的一對兒女——凱特和健太郎的頻頻爭執,情節重複,多到泛濫;而三浦惠子等人的叢林冒險,除了個別場景讓人留有印象外,節奏稀稀拉拉,毫無緊湊之感。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帝王計劃》真正應該參考的,或許是改編自柯南·道爾小說的古早劇集《遺失的世界》。
該劇曾在內地電視台播出過,成為一代人的經典。
劇中,那些叢林裡的奇思妙想和神秘現象,至今回想起來,仍令人津津有味。
怪獸還能怎麼打?
從1954年的首部《哥斯拉》算起,這個影史第一大怪獸IP已經走過七十個年頭。
當初,導演本多豬四郎和特效師圓谷英二拍攝這一題材時,目的是為了表達原子彈爆炸後引發的大眾心理創傷。
以核輻射為食的哥斯拉,正是人們內心恐懼的外化實體。
果不其然,該片上映後票房大賣,東寶電影公司立馬趕製續集,僅過五個月,《哥斯拉的反擊》便出現在大銀幕上,照樣賣座。
隨後數年間,《金剛大戰哥斯拉》《摩斯拉決戰哥斯拉》《三大怪獸地球最大決戰》等片開啟了怪獸亂斗的格局,各種稀奇古怪的遠古巨獸粉墨登場。
直到1975年的《機械哥斯拉的反擊》,才讓這波哥斯拉潮流告一段落。
1984年,《哥斯拉之怪獸王復活》上映,成為平成年代哥斯拉系列首作,票房高達17億日元。隨後,第二波系列浪潮接連湧現,一直持續到新世紀初的《哥斯拉之終極戰役》。
而談到好萊塢對這個大IP的覬覦,並非從傳奇影業開始。
早在上世紀末,索尼影業便耗資1.25億美元,重金聘請剛憑藉《獨立日》揚名影壇的羅蘭·艾默里奇執導《哥斯拉》。
可惜該片基本是《侏羅紀公園》的翻版,將哥斯拉塑造成了另一種形式的恐龍。不管是票房,還是口碑,該片都遭遇滑鐵盧。
或許這也是為何多年以來,好萊塢大廠不敢再輕易觸碰哥斯拉這一IP的根本原因。
直到2014年,傳奇影業以加里斯·愛德華斯執導的《哥斯拉》打頭陣,以1.6億美元成本,博到了5.2億美元票房,打響了「怪獸電影宇宙」第一槍。
隨後幾年間,《金剛:骷髏島》《哥斯拉2:怪獸之王》和《哥斯拉大戰金剛》紛紛出現在觀眾面前。
說實話,這些電影的品質平平,但娛樂性十足,且隨著作品數量不斷累積,這一用A級製作打造的怪獸大亂斗,慢慢有種B級片的怪趣味。
此次的《帝王計劃》,除了是對「怪獸電影宇宙」的補充和豐富,其實也是對明年即將上映的《哥斯拉大戰金剛2:帝國崛起》的預熱。
從目前來看,這部劇的後續,或許並不會多麼精彩,哥斯拉迷們想要看到的大場面,也屈指可數。
然而,不管你是「怪獸電影宇宙」的忠實擁躉,或只是怪獸片影迷,《帝王計劃》仍值得一看。
-END-
一部成人動漫,怎麼就成了島國國民IP
《我本是高山》背後,真實的張桂梅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