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睿達T700評測:難得的原廠PCIE 5.0旗艦SSD

2023-12-20     三易生活

原標題:英睿達T700評測:難得的原廠PCIE 5.0旗艦SSD

【【【前言:PCIE 5.0時代,「原廠盤」的選擇目前還真不多】】】

如果大家和我們一樣很早前就開始接觸、使用SSD(固態硬碟),那麼想必就不會沒有聽說過「原廠盤」這個概念。所謂「原廠」,簡單來說是因為整個業界有能力生產SSD的品牌很多,但真正有能力自產SSD所使用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廠商,則是屈指可數。

相比之下,對於絕大多數SSD廠商來說,他們都只能從那幾個固定的供應商採購快閃記憶體,再經過分級、挑選後,用於生產自己的產品。但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候就可能會出現將快閃記憶體「以次充好」、或是好壞混用的現象。

正因如此,對於很多發燒友來說,只有自身具備直接生產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品牌,才被認為是質量最為可靠的選擇。而這幾個屈指可數廠商的產品,就是所謂的「原廠盤」了。

有意思的是,縱觀當前的整個SSD市場會發現,這些有能力自產快閃記憶體顆粒,理論上可以「優中選優」的「原廠品牌」,在產品的技術疊代上反而往往比其他靠「外采」快閃記憶體和主控的廠商,要來得更為謹慎許多。

為什麼會這樣呢?或許源自這這些品牌對於快閃記憶體特性的更深入理解,也可能是因為幾大「原廠」品牌基本都將更多的精力優先放在了企業級市場上。但不管怎麼說,對於大家而言,當試圖在如今的PCIE 5.0 SSD中尋覓「原廠盤」時,源自鎂光的英睿達T700,很可能就成為了當前唯一可以實際買到的消費級產品。

【【【產品解析:從1TB到4TB共三種規格,原廠散熱器有講究】】】

此次我們三易生活拿到的,是英睿達T700的1TB版本。眾所周知,如今的新款快閃記憶體單顆粒密度普遍越做越大,所帶來的好處就是單塊M2 SSD的容量上限,可以輕易地達到4TB、甚至8TB之巨。

但與此同時,單顆粒密度的提升也就意味著小容量的型號會比過去更容易出現「吃不滿」主控帶寬,無法達到理論最高性能的情況。

比如從官方給出的性能參數便不難看出,英睿達T700要到2TB或以上的版本才能達到最大的設計性能。但與PCIE 4.0時代一些低容量SSD僅有「滿血」型號一半性能的情況相比,T700的1TB版本從官方指標上來看,卻似乎與「滿血版」的差異不是那麼大。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選擇了測試1TB版本T700的原因。

不過需要注意的另外一點,是英睿達T700除了有三種不同的容量外,官方還提供了出廠預安裝散熱器的「馬甲版」,以及不帶散熱器的兩種不同規格。

從定價策略來看,容量越大的T700「馬甲版」和非馬甲版差價就越大,而且後面在官方應用介面里我們也注意到,「馬甲版」是可以被直接識別出來的。

因此這似乎也表明,預裝散熱器的「馬甲版」可能會具備更高的出廠性能設定,或者可能會在熱設計策略上與不帶散熱器的版本有所差異。由此我們建議除非是已經買好了規格特別高(比如內置多根熱管、自帶風扇或水冷)的第三方M2 SSD散熱器,否則直接購買T700的官方「馬甲版」,可能會得到更好的日常性能表現。

畢竟從T700的「馬甲」設計來看,它確實採用了比較實在的多片鋁質鰭片進行熱量分散,而非只有簡單的鋁塊散熱。換句話來說,對比絕大多數主板目前自帶的M2 SSD散熱器,T700的這套官方「馬甲」散熱效能可能要更高一籌。

【【【拆解分析:鎂光自產顆粒,配備群聯E26主控方案】】】

接下來我們拆開了散熱器,來看看英睿達T700的「真容」,以及它所採用的主控和快閃記憶體方案。

很顯然,作為當前可能是唯一一款「原廠」的PCIE 5.0 M2消費級SSD,英睿達T700最大的亮點、也是它最令人安心之處,就在於它用了鎂光原廠出品、保真且保證「一手貨」的快閃記憶體顆粒。

可以看到,T700使用的快閃記憶體FPGA編碼為3HC2D NY195,這是正牌的鎂光232層TLC快閃記憶體,同時也是目前鎂光能拿得出手、密度和性能最高的民用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之一。

具體在快閃記憶體的布置方案上,T700則採用了雙面布局,正反面各用了2顆快閃記憶體、構成256GB*4的組合。同時作為定位旗艦的PCIE 5.0 SSD,它自然也配備了鎂光原廠的DRAM緩存晶片。在1TB型號上使用了1GB的緩存顆粒,而最高的4TB型號更是擁有驚人的4GB緩存。

至於主控方案,反而就沒什麼可說的了。畢竟現階段的PCIE 5.0消費級SSD,不管哪家都毫無例外使用了群聯的E26方案。而且由於E26本就一顆就是「高性能、高發熱」的晶片,所以做好它的散熱工作,對於現階段的任何一款PCIE 5.0 SSD來說都至關重要。

【【【測試平台與基礎跑分:實測接近官方宣稱速度】】】

好了,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實際跑分和測試環節。

此次測試,我們使用的依然還是這套基於AMD銳龍9-7950X和X670E的測試平台。之所以要用它,主要還是因為X670E確實是現階段消費級x86平台里,少數可以提供CPU直連PCIE 5.0 M2通道的方案之一。而且16核的高主頻CPU和32GB 6400MHz的DDR5內存,自然也不會構成任何對於SSD的「性能瓶頸」。

首先,我們通過AIDA64「驗明正身」。可以看到,正如前面所說到的那樣,出廠預裝散熱器的英T700在固件內部的型號上都有標明「Heatsink」字樣,這說明它可能確實與沒有配備散熱器的型號有著差異化的調校。

接下來通過CrystalDiskInfo可以看到,在默認情況下T700的「熱度」確實不低。不過這對於PCIE 5.0 SSD來說,反而已經算是相當「涼快」的了。畢竟相同主控的其他產品,跑到80攝氏度、甚至更高的也不是沒有。

從兩款理論性能測試軟體的結果,1TB款的英睿達T700在使用自帶散熱器的正常密閉機箱環境里,也沒有出現過熱掉速的問題。bingqie 它的確可以接近官方宣稱、11700MB/s的持續讀取速度。

接下來我們使用PCMARK10和3DMARK,對T700進行了更貼近實際使用場景的考察。可以看到,它在實際遊戲的加載過程中能夠跑出千兆以上的隨機讀寫,同時在安裝、移動遊戲文件時,實測速度更是可以達到4300MB/s以上。要知道這些可不是大文件的連續讀寫,而是更偏大量小文件的工況。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說新的PCIE 5.0主控確實還是展示出了明顯優於PCIE 4.0方案的性能潛力。

【【【進階測試:新固件更快,緩存功能還有奇效】】】

如果大家以為這就是英睿達T700的全部潛力,那顯然就錯了。畢竟作為目前業界少數幾個依託於自產快閃記憶體的大廠之一,英睿達對於自家的SSD,同樣也會給予一些更深度的「調校」和可玩性優勢。

沒錯,我們說的便是英睿達的官方SSD工具軟體Crucial Storage Executive。

可以看到,打開這款官方應用後,它首先就會提示T700有新的固件可供更新,而且新固件還提升了多個方面的性能。T700在進行了更新後並不需要重啟電腦,就可以完成固件的自動下載和刷寫。

更有意思的是,通過再一次的理論性能測試我們發現,新版固件似乎顯著提升了T700 1TB型號在淺隊列下的持續讀寫性能。

而且進一步的仿真測試也表明,最新版固件似乎更可以明顯提高T700在多款遊戲中的隨機讀寫表現。可以看到,它的3DMARK存儲總分提升了大約5%。雖然這個幅度並不大,但它畢竟純粹是源自一次固件更新,相當於是免費、且完全無風險的性能提升。

那麼還有沒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折騰」,來進一步壓榨T700的性能潛力呢?當然是有的。

比如說,可以在官方應用里設置至少10%的冗餘容量,從而使得主控有著更大的緩衝區,變相延長SSD的壽命,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隨著可用容量下降、而導致的性能下跌。當然,最極端的用法自然是直接設置33%、甚至67%的OP,從而人為的將快閃記憶體工作模式「鎖定」在pMLC或pSLC模式下。不過這種使用方式對於容量的犧牲太大,我們就不在這個1TB型號上進行測試了。

除此之外,Crucial Storage Executive還提供了一種稱之為「Momentum Cache」的緩存加速功能。從提示信息來看,它似乎是將內存作為SSD緩存的一種加速機制,也就是類似於三星的Rapid Mode。雖然官方不建議用戶在沒有電池的設備上開啟這個模式,但從我們的經驗來說,只要不意外斷電、它並不會有太大的風險。

在打開「Momentum Cache」,並重啟電腦後,我們對T700進行了新一輪的性能測試。結果也非常喜人,它的性能有著極大程度的增加,持續讀寫速度和隨機讀寫速度都明顯上漲,實際遊戲場景中的綜合性能更是暴漲70%以上。

當然,還是那句話,官方確實不建議大家在沒有後備電源的PC上這麼「折騰」。但對於追求絕對性能的玩家來說,只要你對自己的電腦穩定性足夠有自信,體驗一下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總結:質量靠譜、可玩性滿分,還要什麼自行車】】】

平心而論,我們三易生活此次之所以會選擇測試英睿達T700的1TB型號,一開始的理由主要還是想看看,當前市面上唯一的「原廠」PCIE 5.0 SSD到底靠不靠譜,以及它的1TB版本在「非滿血」設計的前提下,性能損失幅度究竟會有多大。

不得不說,測試結果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或許正是因為承載了「原廠血統」這個特殊的身份,鎂光對英睿達T700的快閃記憶體進行了特別的精挑細選?又或者是因為知道此前那些第三方廠商的「翻車」經驗,所以調校起來特別用心?

總之,T700可以說完全地避免了此前許多第三方PCIE 5.0 SSD的缺憾。它雖然也熱,但完全不會熱到掉速;它的1TB型號雖然並非「滿血」,但實測速度損失非常小,幾乎沒有比滿血版的2TB或4TB慢多少。

而且在這一基礎上,T700還能得到靠譜的官方應用、持續的固件升級,以及更多輔助功能,和進一步可由用戶自行開啟的性能增強技術「加持」。這些細節確實都體現出了作為第一方廠商更加深厚的技術積澱,以及對於自家產品更負責任的態度。

至少如果你既是一位追求極致性能的玩家,又特別在意SSD品質問題的話。那麼在現階段,英睿達的T700可能還真就可能是唯一的、最極致的「原廠之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d98f163079cb10cf4570094435f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