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魅族,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是「無魅友、不魅族」、行業里少見的論壇氛圍,以及用戶與工程師之間長久且深度的產品共創,還是從不落俗套的工業設計、當今行業中僅有的正面白色螢幕邊框,還是如今旗艦機里極為少見的輕薄身形?當然,以上這些可能都屬於相對「古早」,可能只有資深魅友才會掛在嘴邊的美好回憶。
對於現在的星紀魅族來說,他們便似乎更願意讓消費者記住其在AI、在車機生態互聯,甚至是在年輕潮玩產品方面的種種努力。而在2024年9月24日星紀魅族方面發布的魅族Lucky08 AI手機,便可以說是很能體現這些方面的一款「新玩意」。
久違的全新手機,AI和新設計是亮點
請注意,當我們說魅族Lucky 08是一款「新玩意」的時候,這並不是一種戲謔,而更接近於我們對於這款「AI手機」樸素的第一印象。
一方面,Lucky 08從命名上就能看出,它是一款在定位上完全不同於此前魅族數字系列的機型。
但在它身上,依舊可以看到星紀魅族堅持的一些「精工細作」外觀元素,比如1.75mm的極窄四等邊邊框、前後雙2.5D的微弧面設計,以及螢幕四角的G3曲率銜接等等。
但除此之外,Lucky 08更有著一眼就能看出完全不同於魅族此前機型的「引力星環」後攝模組。與此同時,其機身邊框上顯眼的AI/電源鍵也在時刻提醒著我們,這是一款年輕化的、屬於「星紀魅族」時代的AI手機。
當然,既然是年輕化的全新產品,Lucky08在配置層面上也有一些亮點。比如它那塊6.78英寸的1.5K 8T LTPO螢幕,就支持5000nit峰值亮度和1-120Hz自適應刷新(最高可達144Hz固定刷新率),並且還有魅族引以為傲的如然護眼技術,以及玩家朋友看重的濕手觸控。
與此同時,它還有著魅族手機史上最大的6000mAh電池。官方宣稱在Flyme AIOS以及省電向ScC的加持下,其「續航表現超過友商的6500mAh機型」。
除此之外,針對年輕用戶的需求,Lucky08搭載的Flyme AIOS在AI能力上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包括文本撰寫、圖像創作、日程管理、AI接聽等時下流行的旗艦手機AI特性一個不落。而基於AI實現的影像優化、照片「繪製」功能,配合1億像素的大底後置主攝CMOS,也使得它的影像能力與同期的LYT-600小底競爭對手相比,很容易就脫穎而出。
除了手機,星紀魅族還端出了一票「好玩的」東西
不知大家在看到魅族Lucky 08的配置時感想如何?可能有的朋友會認為,這款機型的性能並未達到預期,似乎不夠「性價比」。
但如今縱觀整個手機市場不難發現,相比於其他的同級機型,Lucky 08擁有明顯更具原創度的外觀設計、好得多的機身做工,以及大幅領先的螢幕和影像素質。而且它的系統AI功能完全達到了旗艦機的同級水準,而不是像很多其他品牌那樣,刻意地在「非旗艦」機型上限制AI體驗。
不僅如此,縱觀星紀魅族此次公布的整個新品陣容,這種「雖然不貴、但體驗不差,甚至還有點炫酷」的設計思路,幾乎可以說是概括了這次亮相的全部硬體產品。
這不止可以用於形容Lucky 08,星紀魅族日前剛剛發布的AR智能眼鏡StarV View也同樣如此。
這是一款造型簡約,卻擁有120Hz高刷和等效188英寸投影面積的彩屏AR眼鏡。StarV View的機身重量僅有74g、卻自帶揚聲器和9軸3DoF定位能力。再加上內置的Flyme XR2.0作業系統,便使得這款只需2499元起售的AR眼鏡,無論在功能全面性、還是可玩性上,都要遠勝過許多友商的競品。
除此之外,星紀魅族還公布了Flyme Auto無界智行迄今為止所取得的市場成績。根據他們透露的信息顯示,截至目前,Flyme Auto已經落地超過1000個功能,並接入4大品牌的14款車型、用戶數量總和超過20萬人。
不僅如此,星紀魅族還正式宣布,Flyme AIOS和Aicy助手的部分特性即將登陸Flyme Auto體系。它預計將會包括「洗車模式」、車外語音交互、寵物模式等更多場景。與此同時,Flyme Auto本身也正在積極適配更多品牌。不難發現,星紀魅族想要圍繞時尚、年輕用戶打造的這套「生態圈」,或許並不會僅僅局限在吉利的體系之內。
再次官宣「改變」,星紀魅族要再一次自證
是的,可能已經有一些朋友注意到,本文開頭我們說的是「魅族」,但在之後的產品介紹部分幾乎提到的都是「星紀魅族」。
這並不僅僅是為了命名上的嚴謹性,更重要的是縱觀這場發布會,其實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星紀魅族如今想要樹立新的品牌形象、擴大用戶群體和產品圈子的意圖。
這種意圖不僅僅體現在發布會開始後不久,「什麼是星紀魅族」的自問自答上;也體現在這一批新品與過去魅族不太一樣的設計理念和造型風格上。
當然,它更明顯的體現,可能還在於星紀魅族此次公布的新的品牌吉祥物「Lucky Star」上。是的,PANDAER所代表的那個時代,或許已經落幕,而這對於如今的星紀魅族和所有的魅友來說,也都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和一段需要適應的新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