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留下的攤子-嘉慶皇帝終其一生咸與革新,但收效不大

2023-06-25     奇趣談史

原標題:乾隆留下的攤子-嘉慶皇帝終其一生咸與革新,但收效不大

帝王檔案

姓名:愛新覺羅·顒琰

年號:嘉慶

在位:1796~1820

享年:61歲

廟號:仁宗

諡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陵寢:昌陵(清西陵)

子女:5子,9女

皇后:喜塔拉氏

繼位人:旻寧(道光)

青史語錄

「迨躬蒞萬幾,鋤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盜,力握要樞,崇儉勤事,闢地移民,皆為治之大原也。」——《清史稿·高宗本紀》

太上皇乾隆猶在時,嗣主嘉慶就面臨著兵事、河漕、吏治三大困境,其中又以吏治首當其衝。只要吏治搞好了,兵事不難成功,河漕亦不難理順。對於這個關乎全局的核心問題,嘉慶心裡很清楚,他之所以迅速誅除和坤,就是要為整飭吏治開路。他之所以公開承認白蓮教起義是「官逼民反」,也同樣是為整飭吏治造成一種輿論聲勢。與此同時,許多有識之士對整飭吏治的呼聲亦很高。

崇節儉,止奢靡

清朝俗例,凡督撫大臣進京覲見,必呈獻貢物,藉此邀寵,京中大吏亦循此例。於是,海內奇珍,充陳內府,閻寺權奸從中漁利。乾隆朝曾兩次明令禁止。然而,由於乾隆帝自身的逸侈,寵臣和坤的攬權受賄等諸多原因,煌煌聖訓,形同具文。嘉慶帝親政後,馬上宣諭嚴禁貢物。他還正式警告諸臣,經此次嚴諭之後,「有將所禁之物呈進者,即以違制論,決不稍貸」。為了遏止奢侈之風,他遵循老師朱珪「君心正而四維張,朝廷清而九牧肅。身先節儉,崇獎清廉,自然盜賊不足平,財用不足阜」的教誨,「躬行儉德為天下先」,企圖為各級官員作個榜樣。

嘉慶四年(1799),林寧奏請捐廉修理盛京夏園行宮,以備嘉慶帝巡幸行圍駐跌。他不同意這樣做,下令將夏園行宮立即拆卸,以拆卸的木料作修建盛京宮殿之用。當得知有人從葉爾羌給他運送玉石,他馬上渝示內閣將玉石拋棄,不要運到京城。嘉慶帝當政期間,始終恪守「以粟米布帛為重,不貴珍奇」的信條。嘉慶七年(1802)和採得大玉兩塊。興肇等奏請將采玉回戶伯克二人賞戴翎頂。嘉慶帝傳旨嚴厲申飭興肇等人,再次申明:「區區數十斤之玉塊,又何足為貴乎?朕所寶者,惟在時和年豐,民安物阜。一切耳目玩好之物,素性實所鄙棄。」他令將大玉或趁例貢附帶運京,沿途運送稍有不便,就不必再費盡周折呈進宮中。

嘉慶十四年,他在為巡幸五台山頒發的諭旨中規定,不准在途中及山上山下設置諸如戲台、雜伎、假山、假亭一切點綴,廟前不准設戲台演戲。他對於過去每當皇帝巡幸時,地方官員於沿途空缺處所用席片搭蓋假山塗飾遮蔽,於沿途民間村莊廬舍預坦陋室曲加粉飾的作法十分厭惡。他以為,當皇帝巡幸路經民間村莊廬舍時,應看到原來的面貌,「完整者可以規豐盈氣象,其頹垣陋室亦可藉以知民生疾苦,正合省方觀民之義」。

十六年,嘉慶已年滿50,御史景德奏請按例在他的萬壽節時,城內演戲設劇10日。嘉慶帝十分不滿,降諭訓斥,並將景德革職,發往盛京派當苦差。同時,嘉慶帝嚴令各地不許在他壽辰之日廣陳戲樂,亦不准辦理慶典。各地派京慶壽的督撫及將軍、提督,一概不准進獻珠玉陳設。嘉慶十七年,山東巡撫同興奏請興修行官。他再次反對說:「各處行宮均不過一宿而已,所有游廊、山石、山洞、廠亭、水池等項俱停辦理。」「若能一處節省三、四萬兩,十處即三、四十萬矣。

嘉慶在親政時,還降旨永遠禁止於內城開設戲園。清朝例制,京城九門之內,向來禁止開設戲園。因查禁不力,城內戲園不僅開了,且愈開愈多,以至八旗子弟整日徵逐歌場,消耗囊橐,習俗日漸流於浮蕩,生計日見其拮据。大臣科道紛紛要求重申禁令。嘉慶為此兩次面詢步軍統領定親王綿恩。綿恩認為開戲園演戲屬粉飾太平之事,不應該加以制止。嘉慶對綿恩的看法大不以為然。他說:「夫太平景象,豈在區區歌舞為之粉飾?」城內開戲園帶來諸多弊端:「城內一經開設戲園,則各地段該管員役,即可籍端訛索,為舞弊肥囊之計。」步軍統領衙門之所以不禁止,是因為「衙門司員或有利於其間」。嘉慶不理會綿恩的反對,命令「除城外戲園,將來仍照准開設外,其城內戲園,著一概永遠禁止,不准復行開設」,「原開館人等,趁時各營生業,聽取自便」。

嘉慶帝當政20餘年,始終節儉如一。他力圖以自己的行動,使海宇漸還昌朴,用心可謂良苦。無奈,他的所作所為並沒有感動文武百官,奢侈之風歷嘉慶朝而有增無減。他在給皇子寧的密諭中,痛陳自己無力除卻奢侈之風的不能以言之的苦衷。他告誡子孫:「必當力除此弊……後世子孫若能體朕之心,法朕之行,成朕未竟之事,造次無忘不邇聲色之諭,即我大清萬世、天下臣民之福也。」

禁止粉飾昇平

在遏制奢侈之風的同時,嘉慶帝還力圖扭轉官員粉飾昇平的官場作風。嘉慶帝親政之日,接到浙江巡撫玉德奏報:「甘雨普露,糧價平減」。他看到這個奏報,靈機一動,借題發揮說:「此等奏報,不可粉飾,朕總要真知小民疾苦以為教養,汝等大臣,敬志毋忘。」不久,四川布政使林壽圖奏稱:川省「得雪,民情安貼」。嘉慶帝深知,川省連年兵火,民不堪命,哀者赤子待哺嗷嗷,怎麼可能「民情安貼」?於是他再次告誡各督撫,「朕所望者,惟在汝等此數字切實奏報耳,若仍不以實告,惟務粉飾取悅,則閭閻疾苦從何而知?嗣後不許說假話,以實告,慎志勿忘。」對於諱災失職官員的處分,一直都是比較嚴厲的。

天年(1797)七月,京城內及國邊笑等大用,永是到水露能,南北兩岸各煙0餘文,當回高慶正存候大上望於熱河行容,熱河也大雨游花,見此情架,他急能有決運告果骨查:「固安、水清、東安等縣,棄經漫水下注,田禾不免被施,皮即要族新對大員詳細限票,實力托緩,如有應行闊緩之處,著據實奏網,不可稍存諱飾。」可是當時國京王大臣送來的奏報,只說是七月初一至初二,「微雨落灑,時斷時續」,年後「密雨一陣,旋即開霽」。嘉慶知道這一定是留京王大臣「意存粉飾」。於是下後句責、並將奏報不實的留京王大臣、順天府尹、總管內務府大臣等,俱交部議處。

嘉慶五年一月,雲南威遠一帶水災嚴重,井灶、民房、衙署、鹽倉皆被沖塌,施提男婦2名,被災民灶3400餘丁口,衝倒房屋1400餘間。雲南巡撫江蘭隱匿不報,經離扶帝多次查詢,並派人查證確實後,仍不據實陳奏,反稱受災地區收成十分豐稔。嘉慶帝認為江蘭有意諱災,純屬「玩視民瘓」,立即將其革職,令其即行回籍。嘉慶帝為此頒發偷旨,嚴試督撫諱災。爾後嘉慶又嚴厲要求各督撫在欠收、旱潦成災時,必須「飛章人告,纖悉無隱」,「若有諱飾,必當嚴辦示懲,江蘭即前車之鑑也」。此後,他言出法隨,對諱災不報的地方官員不斷給予懲治。

整肅怠惰之風

乾隆中葉以後,吏治的敗壞除了奢侈、粉飾昇平,還表現為各級官員的怠情偷安、萎靡不振,尸祿保位。當時,「政以賄成,人無遠志,以疲軟為仁慈,以玩惕為風雅,徒博寬大之名,以行徇庇之實」。各部院衙門,「諸臣全身保位者多,為國除弊者少;苟且塞責者多,直言陳事者少。甚至問一事則推諉於屬員。自言堂官不如司官,司官不如書吏」。各督撫,「或於應辦事件藉口行查,經年累月尚未完結,其廢池積習猶為牢不可破」。

嘉慶帝視各級官員的怠情疲玩,萎靡不振為國家之隱憂,因此力戒怠情愉安的目風,嘉慶說到做到,從自己做起,身體力行,勤於政事。「一日萬機,因敢眼逸」。「求治理,作日改衣」。他每天一大早敬起身批閱索意,早飯後還召見大區。關於成務,我就寫我的現我」能不免,即便是敬前一兩目也不乞許,十三年四月,整動出地,內眼」建到熱慶帝正為此高興,怕送奏章影響他,他知道後就對這種做法進行了斥責。

嚴查貪官污吏

洪亮吉在《平邪教疏》里,就把「吏治宜肅」列為四大要務之一,他尖銳指出:雖稍有「邪教」,州縣府官們既不能化導於前,及事已前發,又借「邪教」之名誅求之,不逼至為「賊」不止。在大臣中主張整飭吏治最力者,當首推大學士王傑。在誅除和坤後,他在內閣中位居首席,對於振興朝政,自然是責無旁貸。他深感吏治不肅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各省虧空愈來愈嚴重。因此他建議,整飭吏治應從徹查虧空入手。無論從嘉慶本人的認識,還是從內外大小臣工的呼聲來說,整飭吏治實為當務之急,這是沒有什麼疑義的,關鍵在於如何整飭,能否下狠心、動真格。嘉慶帝親政後,以「咸與維新」為旗幟,在治理內政、鎮壓起義的同時,著手從多角度對吏治加以整頓。

嘉慶還對不負責任造成巨大損失的事件進行了查處。十一年八月,直隸布政使慶格貝奏,揭出司書王麗南等私雕假印、舞弊營私的情況。嘉慶帝聞悉,令協辦大學士費事、尚書長麟馳驛往查。九月,費淳等調查結束,查明自嘉慶元年起至十一年,地了。耗類、雜款項下俱有虛收虛抵、重領冒支等弊,計有24個州縣共侵盜銀310600餘兩。查清直求官員司書串通舞弊案,使嘉慶帝十分震驚。

自清朝開國以來,還從未發生過身任州縣,與胥吏勾連一氣,侵盜如此巨大銀兩的事!其作案手段的惡劣,州縣官吏的目無法紀,肆無忌憚,實在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嘉慶帝怒不可遏,迅速將書吏王麗南,州縣官陳錫鈺等20餘人抵法,查抄其家產。他對直隸歷任庸碌無能、瀆職失察之督撫,十分痛恨,嚴詞責問直隸歷任督撫,對於這樣一個歷時長久,明目張胆的勾連舞弊事件竟「懵然不知,竟同木偶,所司何事」?他決心對此案從嚴加重辦理。最後各以其任內虛收數目的多寡,將直隸歷任督撫顏檢、瞻柱、胡季堂、梁肯堂、陳大文等分別治罪。

十四年五月通州糧倉吏胥舞弊,白米多有虧缺;二十五年兵部失印,他都下令追查,處置了犯罪人員。十五年正月嘉慶帝斥責部院衙門因循怠玩。二十三年十一月,嘉慶帝又下令查部院疲玩現象,十二月初九規定了部院行查時間逾限處分:嗣後逾限1120案,罰俸6個月;逾限2140案,罰俸2年;逾限4060案,降一級留任····嘉慶帝為糾正乾隆末年以來的腐敗吏治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由於吏治腐敗已病入膏肓,嘉慶帝的努力收效甚微,貪污現象仍層出不窮。原因有二:一是貪污已經形成氣候,二是打擊不力。例如對於福長安,開始是論斬,後來又赦免了。對一些浪費巨額軍餉的將帥,沒有懲處,只是發一番感慨而已。懲治不徹底,貪官污吏就放肆。編修洪亮吉說:「國法之寬,及諸臣之不畏法,未有如今日之甚者。」官員疲玩依舊。嘉慶為其無能為力而感嘆。

嘉慶在親政之初,雄心勃勃,銳意進取。在「成與維新」旗號下,對朝政多所更張,這對於遏止清王朝的衰敗是必要的。不過,從總的方面來看,嘉慶的「成與維新」,沒有能解決各種社會弊端,清王朝也沒有因嘉慶的「成與維新」而重新顯露生機。究其原因,首先是封建社會衰落疲敗的歷史必然性,註定了嘉慶「維新」失敗的命運;其次,嘉慶對「維新」的首鼠兩端、三心二意,則是導致「維新」失敗的主觀原因。儘管嘉慶是個失敗的「維新」者,但嘉慶初年的「咸與維新」,在對嘉慶朝政的總評價中,是不能視而不見的。同時,嘉慶初年失敗了的「維新」活動,也為後人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借鑑作用。

【作者簡介】

惜何昔,90後自由撰稿人,偏愛歷史,希望可以在歷史的往事中汲取精神食糧,借古鑒今交到更多知音朋友。歷史告訴我們無論有多困難,都要堅強地抬頭挺胸,告訴所有人,你並非他們想像的那樣不堪一擊!

【往期精彩】

點擊藍字即可跳轉

「狠」皇帝雍正——剷除兄弟 加強皇權

盛世修書,比肩《永樂大典》——乾隆編纂《四庫全書》

兩次遇刺,事變頻生——嘉慶朝的社會動盪

針對乾隆的偏見:年輕時的乾隆皇帝還是很有作為的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清聖祖康熙皇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d28c83b9a80e695935894e018e5ad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