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
在這個好劇本稀缺的年代,原作改編、經典重拍,成了一個香餑餑。
可販賣情懷,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這年頭,沒受過「六學」薰陶的好萊塢電影界,續集、重啟之作往往爛出了各自的風采:
稍遠,有《星球大戰》系列新作惡評如潮,票房一落千丈;
近了,無論是《黑衣人》還是《獅子王》,都是敗壞口碑、浪費情懷的典型案例;
未來,負面消息頻出的《美人魚》翻拍、《007》新作也都令人憂慮……
今天,魚叔就要借其中一部,好好噴一噴這股亂象——
《地獄男爵:血皇后崛起》
Hellboy
提起美漫,大家往往只能想起漫威DC兩座大山。
而排名第三的「黑馬漫畫」,卻所知者甚少。
這家誕生於1986年的年輕漫畫公司,如今已是美國最大的獨立漫畫出版機構。
旗下擁有多個風格迥異的漫畫IP:
《罪惡之城》、《斯巴達300勇士》、《變相怪傑》……
「前衛」、「黑暗」、「深沉」、「怪誕」,是這些作品的共性。
相比之下,一向苦大仇深的DC都顯得輕鬆大眾了。
而集這些標籤於一體,憑藉獨特畫風與深刻劇情登上黑馬頭牌的超英,就是他了——
渾身紅皮、頭上長角、手上生「樁」、背後有尾、一襲風衣、造型拉轟的Hellboy。
地獄男爵。
地獄男爵,聽起來並不像是個超級英雄的名字。
確實,他本是撒旦之子,邪惡的化身。
二戰期間被德國納粹召喚出來,卻被善良的美國教授布魯姆撫養長大。
後來成為了美國超自然調查防禦局(B.P.R.D)的調查員,專門處理各式危害人類的超自然事件。
是人民群眾信任的好公僕。
和所有超級英雄一樣,男爵擁有著無比神(魔)力與不死之身。
但內心也有著自己糾結:
作為人類與惡魔結合誕生出的怪胎,自己究竟是人類,還是魔鬼?
為了壓抑惡魔本性,他做出了極大的努力。
甚至不惜將雙角生生砍斷、銼平。
這一層善惡對立、怪物外形的設定,讓這位「非典型超級英雄」充滿魅力。
這還不止。
這部作品最令人著迷的,是裡面對宗教、神秘學的相關涉及。
無論是傳統的三大宗教;
還是日益流行的克蘇魯、外星人文化。
亦或是隱秘的北歐、俄羅斯神話,凱爾特、西藏信仰;
在《血皇后》中有重要戲份的雅加婆婆,是俄羅斯神話中著名的惡毒巫婆
因此,《地獄男爵》系列的忠實愛好者,迷上的不僅僅是主角本人。
更是他背後那氣象萬千、蔚為大觀的宗教文化、神秘學、陰謀論世界。
極豐富的挖掘潛力,收穫了大批狂熱粉絲。
其中就包括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
11年前,陀螺為了拍攝兩部《地獄男爵》電影,先後推掉了《刀鋒戰士3》、《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哈利波特》、《我是傳奇》等等一系列大片的邀約。
最後的兩部作品在粉絲圈大受歡迎。
媒體評分也相當不錯。
此前替他奪下小金人的《水形物語》,其主角形象也是直接脫胎於《地獄男爵》中的重要配角,魚人亞伯。
痴情程度可見一斑。
亞伯(上)與水形物語男主(下)
轉眼,已經11年過去了。
黑馬漫畫終於決定重啟地獄男爵系列。
挑選的,還是漫畫系列中最傑出的「英國三部曲」——
《黑暗召喚》、《大捕獵》、《山雨欲來》。
消息一出,粉絲們都沸騰了。
然而,有多期待,就有多失望。
重啟版的《地獄男爵》,敗得一塌糊塗。
劇組成員不和,勞資雙方糾紛,口碑票房稀爛……
IMDb5.3,爛番茄新鮮度18%;
成本五千萬美金,票房只有四千六百萬。
翻拍撲街,家常便飯。
對於大多數普通觀眾來說,這或許並不是什麼大事。
可對於《地獄男爵》這一系列的死忠粉絲來說,無疑是心頭剜肉一般的痛苦。
為什麼千等萬等,盼來的會是這種結果?
這部《血皇后》,到底爛在哪裡?
魚叔得好好罵一罵。
首先開場沒多久,情況就感覺有些不對勁。
我一貫丑酷風格的地獄男爵,怎麼變成了這副鳥樣?
魚叔並不是對此版的主演大衛·哈伯(《怪奇物語》里飾演警長)有什麼偏見。
而是這造型,完全是胡來啊!
地獄男爵原本最受歡迎的一點,就是粗中有細,大塊頭有大智慧,心有猛虎,但細嗅薔薇。
外貌看似粗獷,實則髮髻總是梳得一絲不苟。
心思細膩,極善自嘲,人緣頗佳,親和力極強。
典型的「我很醜,但我也很溫柔」。
《地獄男爵》(2004版)中的形象更符合原著
而他內在靈魂更是有趣。
滿肚子學識,各式魔法傳說、秘聞典故信手拈來。
現在這髮型散亂,咋咋呼呼,看起來頭腦發達四肢簡單,是哪兒來的野蠻人?
當然了,咱不能以貌取人。
這可能只是剛開始不適應新版男爵的新造型,再往後瞧瞧?
然而越往後,越是令人失望。
男爵形象的變化,已經昭示了這個系列核心精神的變質:
這場本應激動人心、呼喚正義的奇幻冒險,已經淪為了簡單粗暴的B級爽片。
《血皇后崛起》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亞瑟王時代,女巫妮繆(又譯寧薇,傳說中的湖中妖女)因操縱瘟疫危害人間。
後被亞瑟王大卸八塊(字面意義),封印在聖匣之中。
千年之後,一名棕精靈為了獲得力量,重新搜集了妮繆的軀體,將其復活。
亡者歸來,猩紅女巫集結起一支怪物大軍,決定向人類復仇。
她最大的敵人自然就是地獄男爵。
敵人相見,分外眼紅。
妮繆見到男爵的第一眼,便大為震驚:
想不到這世上除我之外,也有人能「紅」成這樣!
「Hellboy,你我在預言里,天生是一對,註定要攜手毀滅這世界。」
WTF?
這麼憨厚一個大寶貝,自然是經不住如此誘惑。
一時陷入動搖;
第二次見面,血皇后仍痴心不改,繼續瘋狂拉攏男爵入伙。
奈何棋錯一著,傷了他的女性好友,兩人匆匆別過。
怎麼看都是嫉妒了吧喂!
再次見面,已是決戰之時。
力量重回巔峰的血皇后,縱是男爵也難以抵擋。
唯一能打敗她的,只有亞瑟王的石中劍。
然而在這節骨眼上,血皇后竟然毫無求生欲,主動將石中劍擺到了男爵面前。
「拔出聖劍,做回惡魔。
成為我的國王,一統天下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What's your problem?
怪物大軍已經肆虐倫敦,勝利已是囊中之物,你卻偏偏不愛江山只愛「紅」顏?
愛就愛了,你不能擊敗他、征服他、擁有他嗎?
這小鳥依人一般的自我獻身是幾個意思?
到底是該教你破除四舊不要迷信預言,還是補習女權學會獨立自主呢。
愛情讓人喪失腦子。
這令人目眩神迷的舉動,一時之間也讓男爵摸不著頭腦。
恍惚間竟準備聽從血皇后之言,促成二人好事。
然而就在兩人準備喜結連理、共毀世界的喜慶時刻,男爵的老父親布魯姆教授突然閃現進場,送出人頭。
順便留下一句遺言:
「成熟點吧,你是個男人!」
隨後,男爵幡然醒悟,當機立斷,大手一揮——
血皇后再次人頭落地。
注意關鍵詞:再次。
好慘一女神
這都是什麼惡趣操作?
好好的一個暗黑酷炫奇幻故事,就這麼被拉低成了不入流的狗血言情倫理劇。
看的魚叔是目瞪口呆只想狗帶。
在這無語的劇本架構和稀爛的人物塑造面前,貧窮的特效、頻繁的閃回、糟糕的運鏡剪輯等等一切問題,似乎都不值一提了。
當然,這部血腥暴力到極致的重啟之作仍然是有人喜歡的。
不少觀眾以「看的爽就行了」為由,對此片表示肯定。
魚叔尊重各位的想法,但於我而言,這還遠遠不夠。
就拿男爵大戰巨怪的這段來說。
電影呈現出的是這種場面:
嗯,血肉橫飛、刺激過癮。
爽過之後,就什麼都不剩了。
而漫畫里呢?
血染的天空下,殺戮過後只有無盡的空虛與迷茫。
巨怪倒下後,男爵眼中的失落,才是這部片子的精髓所在。
在「黑暗」、「怪物」、「成人化」等等標籤之下,《地獄男爵》絕不是一部只顧發泄荷爾蒙,「爽就完事了的」的膚淺作品。
恰恰相反,正如同他被生生掰斷的雙角那樣,男爵的人生是與「暴力」抗爭的一生。
可無解的地方在於,他自己正是這「暴力」本身。
矛盾因此激發:
沒有力量,他就無法從怪物手中保衛多災多難的人世;
但這力量本身,卻又註定將人類引向滅亡。
在宗教氣息濃厚的漫畫原作中,「原罪」是一個繞不開的主題。
而這「暴力」,便是原罪的一部分:
人類誕生、發展的歷史,便是一段以暴力對抗自然、對抗生物、對抗人類自己的歷史。
石斧、鐵刀、槍炮、核彈……
暴力塑造了我們,暴力也將毀滅我們。
地獄男爵,就是人性中暴力的化身。
對他而言,這暴力不是歡愉,不是宣洩,不是享受,而是要背負一生的重擔。
是不斷啃噬內心的衝動,是需要不斷抗爭的宿命。
男爵在地獄、人間遊蕩,探索、反抗自己的命運。
實際上,講述的就是人類自己尋求從暴力的循環里解脫、尋求救贖的歷程。
我們揮拳抗爭,不是向他人炫耀,只是為了生存拼搏;
我們揮刀斬向的,不應是更弱者,而是強橫命運的咽喉;
我們流出的鮮血,不是無病呻吟,須是為光明的未來鋪路。
男爵的命運越沉痛,便越顯得《血皇后崛起》中娛樂化、輕浮化、美化的血腥與暴力,是多麼背道而馳。
是如此的可笑與可悲。
如此想來,這一跟頭,摔得也好。
倘若銀幕上的影像都是如此拙劣,那還不如讓這部傑作靜靜躺在抽屜中封印起來。
靜待有緣人在未來啟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