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沒有看懂哪吒,這3個成年人世界的真相,你看明白了嗎?

2019-08-04     語不惜說情感

這個暑假,最燃的電影非《哪吒之魔童降世》莫屬。

上映至今,票房破了20億。

為什麼這個丑萌丑萌的哪吒,成了今夏最受歡迎的寵兒,那是因為,餃子導演的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顛覆了哪吒以往的形象,以一個全新的視覺給我們重新講述了一個哪吒「逆天改命破除成見」的故事。

章子怡說:曾經的自己是不是那個哪吒?渴望被理解,自尊心強,憋著口氣不服輸,要哭也要轉過身,我明由我不由天。

可是,二刷《哪吒》後我發現,其實影片要表達的意思還遠不止這些。

再看哪吒,終於發現,裡面除了圍繞主角哪吒那條線所表現出父母之愛,陪伴之重要,打破偏見等等以外,其實還有成年人世界中不吐不快的這3個真相。

01男人有苦,自己扛

懷胎三年,結果卻生出了一個不被世人所接納的魔童,這於李靖夫婦來說,不亞於晴天霹靂。太乙真人更是直接建議處死哪吒,以絕後患。

李靖跪地求饒說:「李靖家門不幸,日後定會對這個孩子嚴加管教,一切他的過錯,全由我一人承擔。」面對即將崩潰的殷夫人,李靖說:「你放心,有我在,孩兒不會有事。」

原以為這只是李靖的權宜之計,卻沒有想到他真的做到了。

他跟著太乙真人去天庭求助,聽小云云說,可以以命換命。於是就暗下決心,3年後天劫之時,用自己的命來換哪吒的生。

而這件事,他誰也沒有告訴。

生辰宴前,李靖說要請全城的百姓來家裡為哪吒慶生,殷夫人擔心大家不肯來,李靖說,自己就是跪著,挨家挨戶去求,也要把人求來。

殷夫人只知道,這是哪吒的最後一個生辰,要讓他高高興興,但卻不知道,李靖已經做好了替哪吒承受天雷之劫的準備。

成年人,是把對話框里的「我很難過」,改成「我沒事」的人。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男人尤是。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男人開車回家,到了樓下還要在車裡待一會?

有一個高贊回覆說:很多時候我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唯獨不是你自己;一個人在車上想靜靜,抽根煙,這個軀體屬於自己。

張愛玲在《半生緣》中寫道:「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一睜開眼,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他們獨自承受生活的壓力,只是因為他們愛著這個家,要為老婆遮風擋雨,要為老人床前盡孝,更要為孩子打出一片天地。

好好愛那個中年男人吧,因為他們真的不容易。

02嫉妒,會讓人迷失本性

無論是在《封神榜》中,還是在《哪吒》中,申公豹都是以反派角色出現的,而且他身上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善妒

《封神榜》中,申公豹因為妒忌師傅把封神的任務交給了師弟姜子牙,便下凡去興風作浪,各種搗亂姜子牙興周伐紂的大業。

《哪吒》中,申公豹偷聽到師傅和太乙真人的談話,認為自己與十二金仙無緣,一切皆因自己是豹子精。

「成見是一座大山,無論你怎麼努力都搬不動。」

其實,這個「成見」只是申公豹自認為的成見。

真正造成申公豹落選的,是他那顆嫉妒之心。知人善用,作為師傅,元始天尊應該是最了解徒弟本性的人。

申公豹因為嫉妒,就枉顧百姓生死,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偷走靈珠,煽動龍王製造禍端。這種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對全陳塘關百姓性命置若罔聞,漠不關他人生死的人,即便法術再強,終歸也無法位列仙班。

《遷善錄》中記載宋國的大夫蔣瑗有十個孩子:一個駝背,一個跛子,一個肢體萎縮,一個雙腳殘廢,一個瘋癲,一個痴呆,一個聾子,一個瞎子,一個啞巴,一個死在監獄中。

公明子皋問:「你做了什麼,為何禍至於此?」

蔣瑗說:「我平生沒有其他過惡,只是喜歡嫉妒。誰勝過我,我就嫉恨他;誰奉承我,我就喜歡他。聽到別人行善,我就懷疑他的用心;聽到別人造惡,我不經考察就盲目信任。「

」見別人有所得,就感覺自己失去了什麼;見別人有所失,就暗暗高興,好像自己有所得一樣。」

公明子皋聽後,禁不住嘆道:「你這種存心,將會招致滅門之災,惡報又豈止這些啊?」

莎士比亞說:「你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

承認別人比自己厲害,虛心學習他人之長處,好過無用的「嫉妒」。

03貪念,會讓人一無所有

《哪吒》中的龍族有點慘,他們費盡功夫降服封印了一大堆妖魔鬼怪,結果被派去當守衛,看似是權力大,實則也這樣被封鎖在龍宮裡了。整個種族也被當成妖怪,不被信任。

打妖怪的力出了,還要跟妖怪關在一起,失去自由,猶如住在海底煉獄……

這讓龍王心生怨懟。

一個人一旦心有怨念,變會生出無端的禍心。龍王在這樣的壓抑中,又被申公豹煽動,於是動了歪心思。想要徹底改變龍族的命運,就得傷害他人,用別人的命,來為自己的前程鋪路。

所以,他聽從了申公豹的建議,二人合謀盜取了靈珠,在海底暗暗訓練敖丙,想要敖丙在哪吒遭遇天劫的時候,立功受封。

龍王一時的貪念,成則萬事大吉,敗則一敗塗地。

作者茨威格曾說:「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暗中標好了價碼……」

貪得無厭,會讓人一無所有。

格林童話《漁夫和他的妻子》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個忠實善良的漁夫,他在大海里捕到了 一條具有魔法能力的比目魚,好心的他把它放回到了大海。金魚為了回報漁夫,告訴他,如果有什麼需求,可以來找他。

漁夫的妻子聽到後,就屢次讓漁夫去找比目魚要回報,在比目魚的幫助下,漁夫和妻子的房子由破漁舍變別墅、變宮殿,而漁夫的妻子,則由漁婦到國王、皇帝、教皇……

然而,即便如此,她依舊沒有滿足。

「她的野心,在不斷地膨脹,貪慾使她久久不能入睡,她左思右想,想自己還能成為什麼。」

最後,漁夫的妻子告訴漁夫,自己想當太陽和月亮的主人。

當漁夫把這個想法告訴比目魚的時候,比目魚只說了一句話,就游回了深深的大海中,他說:「回去吧,她又回到了原來的破漁舍。」

不要學習漁夫妻子的貪心。 生活中,人不應該貪財圖利,應該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每個人都應腳踏實地地為自己的理想生活而努力,沒有任何不勞而獲的僥倖。

願以此電影感悟與大家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AY6XGwBUcHTFCnfEry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