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火後的岩茶有多好喝?圍繞岩茶的「褪火」,這些真相該說清了

2023-10-16     小陳茶事

原標題:褪火後的岩茶有多好喝?圍繞岩茶的「褪火」,這些真相該說清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觀察了很久,總結出這樣的規律。

喝茶多年的老茶客,下單買茶時總是很爽快。

因為熟悉,因為了解,也因為信任。

比起四處買茶,不如固定在自己經常復購的一、兩家下單,購茶踩坑的幾率能降到最低。

國慶之前,身邊有位老熟人給我們分享了一款他很看重的口糧肉桂。

據說,那款肉桂他已經連著喝了超過5年。

整體而言,品控還算穩定。

每年都是固定在朋友推薦一家店裡買,從2017年至今,幾乎雷打不動,最少也要分批買上一斤。

今年9月底那會兒,剛巧趕上中秋,一聽說今年的新茶已經焙好,朋友立馬先訂了半斤。

出於信任,先將訂金付過去。

收到之後,再慢慢泡開試茶。

《2》

大半個月之前,泡開試喝。

說實話,整體茶湯順滑細潤度,還算過得去。

入口也算柔,符合正岩茶一以貫之的調性。

水路順滑,滋味富有層次。

但讓他感到遺憾的是,當天試喝的時候,茶香從頭到尾不甚明顯。

喝光杯中茶湯後,湊近聞了下空杯的冷香。

一股盈然而上的炭火香,又在表明,這是一泡剛焙好沒過久的新茶。

雖然,茶香帶有「半含半露」的羞澀感,香氣藏在一團火味之下,表現不明。

不過出於多年信任,朋友也沒多想。

當即就猜測,是因為褪火還未徹底。

於是,從九月二十幾號試喝了一次後,就放著一直沒動。

隔了兩個多禮拜,大半個月過去。

恰逢周末,並且最近幾天,天氣也不錯。

滿院桂花香,隨風一飄進來後,心情格外好。

趁此機會,朋友再次試了那款肉桂。

然後驚喜的發現,那款肉桂讓他倍感熟悉的茶香狀態,終於回來了!

泡出一衝後,他沒有頻繁揭蓋聞香的習慣。

而是先啜茶,趁熱啜入一口。

在茶湯里,找到了往年喝茶的熟悉風味。

因為,湯中的落水香,表現的確不俗。

前3沖,醇柔茶湯裡面,能喝出清幽花香、微甜的果香。

再泡下去,湯中的辛銳桂皮香,濃郁程度在不斷上升。

一躍在花香、果香之上,幾乎在啜茶入口的瞬間,桂皮香味立馬在舌面擴散。

等了大半個月,終於等到一款茶迎來蛻變。

熟悉的風味,還是沒有變。

這種喝茶感受,特別讓人心安。

不過,從朋友分享出來的這件事,不難看出武夷岩茶的褪火過程很是神奇。

數日不見,如隔三秋。

隔了大半個月不喝,一前一後的差距,堪比直接換了一款茶!

《3》

用朋友的話來說,他一開始就對那款茶就有信心。

原因不止是,同款岩茶肉桂自己已經喝了很多年,完全知根知底。

而是因為,他在第一次試喝時,湯中的醇厚度給了他自信。

「湯中茶味這麼足的岩茶,整體滋味不會空,包括水香在內也不會差。」

這倒是一番實用的經驗之見。

岩茶新茶在剛下焙時,受到高溫焙火的影響,焙茶期間的火香會暫時蓋住茶葉的香氣。

但這只是暫時性的。

遇到這種尷尬期,什麼事也不用做。

只要保持繼續原樣密封,耐心等上一段時間就行。

這段等待的期限,通常是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

建議間隔半個月後,像朋友那樣,再次試喝。

只要一款茶沒有焙壞,留足大半個月的緩衝期,足夠迎來改變。

隔了半個月後,哪怕火氣仍有留存。

但比起剛焙好那會兒,也已經散掉了很多。

再次試喝,綜合香氣、風味表現,會比半個月之前喝到的狀態更好。

《4》

同一款岩茶,新茶褪火前後,差距明顯。

首先,煙燻火燎的嗆人焙茶氣息逐漸消失。

不論炭焙或電焙,岩茶焙火溫度很高。

焙窟當中的炭溫,超過100度是常態。

哪怕覆上炭灰會調整溫度,傳到焙籠當中的焙茶溫度,依舊不低。

受到高溫影響,岩茶內部的植物蛋白能逐漸發生美拉德反應,條索越焙越緊結,內在茶味越焙越醇柔。

同時,包括焦糖香、烤瓜子香、烘焙堅果香在內的系列炭焙香氣,慢慢呈現。

不過,剛焙出來的新茶,整體偏燥,火氣較重。

猛然湊近去聞,會讓人感到煙火味偏重。

這時只有放一段時間,慢慢等到褪火後,情況才能好轉。

其次,茶湯入口更柔和。

剛下焙的岩茶新茶,火味偏燥。

要是立馬泡開就喝,茶湯喝入口,甘醇、甘潤、柔和茶味明顯不足。

等到褪火之後,內在茶味慢慢沉澱下來,偏燥的火味退散,醇柔甘香本色才能更好發揮。

最後,岩茶本身的品種香、山場香等,掙脫炭焙香氣束縛,日愈顯現。

剛製成的新岩茶,炭火香很重。

處於褪火尷尬期的岩茶新茶,會讓不知情的新手覺得,火氣大、火味重、煙味嗆人。

但好在,這一切只是暫時性的。

處在褪火期的岩茶,每天都在「逐漸向好」。

雖然,不同火功、不同焙茶方式的岩茶,總體褪火等待時間有長有短。

但間隔半個月後再去對比,肯定能發現明顯好轉變化。

武夷岩茶本身的花香、果香,以及自身的特色香型,會隨著火味的退散,日漸變得清晰!

《5》

新茶集中上市的時候,遇到個別沒褪火的岩茶,建議多給一個「觀察機會」。

不要因為暫時性的火氣偏燥,全盤否定一款茶。

實際情況是,山場原料底子出色,做青到位,焙茶操作到位,沒有採用快速急焙製成的岩茶。

哪怕剛加工出來時,帶有偏重的火氣。

但有經驗的茶農、制茶師,以及老茶客們,能在試喝時,透過表面看本質。

即便火氣未散,但湯水的紮實醇厚感,能證明一款好茶的出身起點不俗。

這樣的茶,未來可期。

如果說,從最早試茶時,遇到的就是一款焙空的茶。

茶味空空,平淡無味。

甚至當你順手捏一捏,泡開之後的葉底時,才後知後覺,葉底幾乎焙焦了,葉片植物纖維活性全失,沒有任何柔韌彈性,焦條感明顯。

這種焙損、焙空、焙焦的岩茶,破鏡難重圓。

哪怕後期放再久,也不會出現好轉。

若不信,先留出半個月觀察期。

如果時間一到,還是沒有半點好轉。

那麼,就不要白白等下去了。

處於褪火期的岩茶新茶,會「日趨好轉」。

不能做到這點,說明根源不在褪火,而是自身品質嚴重不足!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9e39c2820ec0f39fc006e4b7f59d7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