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尋《底線》之前,我內心很擔心:
第一,作為法律的對白,這部劇你明白嗎?
第二,這是一部正劇,以法治為題材。 劇本有意思嗎?
第三,主演是靳東、成毅等人,明明知道他們是實力派,放在這樣的主旋律大劇里,他們會起到預期的效果嗎?
但是,我打開《底線》,一口氣追了8集之後,只是想說。 該劇開播,口碑「爆」,難怪它「爆」了價值,「爆」了果。
我甚至可以夢想,在明年的《金鷹》、《白玉蘭》、《飛天》等各大獎項活動中,《底線》這部劇絕對會大受歡迎。
如今,隨著《底線》的播出,各大媒體帳號和大佬都把這部劇的影評打得天翻地覆,但今天我不想解讀電視劇和演員,只想談談這部劇的「人情味」和「接地氣」。
01主旋律大劇,終於開始接地氣了
如此讓人上癮的主旋律大劇,要數孔笙導演的《山海情》了。 當時,這部劇沒有華麗的鏡頭,也沒有老闆的小鮮肉,但被觀眾津津樂道,讓人上癮。
這次,湖南衛視開播的《底線》也讓觀眾感到驚訝。
因為這部劇同樣樸素,有人情味。
其實,把法治劇拍得庸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畢竟,在我們老百姓的意識中,誰不想和法院打交道呢? 一般在和法院打交道時,那是不得已的。 俗話說,這一代人絕對要遠離兩個「院」。 一個是醫院,另一個是法院。
但是,《底線》這部劇卻偏偏打破了觀眾的慣例。 那是老百姓「害怕」的法院,但展示了法院工人的生活和日常。
坐在法庭上敲錘子的廳長,在大家眼裡,一定是端坐著,不開玩笑,難道廳長也充滿了幽默,說不定還有很多綽號。
例如,靳東飾演的方遠、方庭? 很長嗎?
在法院工作了十幾年更遠,有兩個綽號。 一個是「定海神針」,這是表揚他的工作能力,另一個是「方阿姨」,這展示了他的生活日常。
他是「定海神針」時,部下這樣評價。 「不要看角庭? 很長嗎? 平時都在嘮叨,但工作能力很高」。
遇到為訴訟而吵鬧的人,法官大人? 幾句話,就能讓雙方當事人冷靜下來。 他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事件結束後,屏住呼吸訪問」。
你看到審判長了嗎? 為當事人調解時,他覺得自己像居委會的「阿姨」,又像人事上的人,總之,就是希望大家「珍惜、小、小」。
但是,調解畢竟是調解,法官也可以發揮「和事家」的作用。 為了當事人兩個人一起跑,但一旦上了桌子坐在法庭上,法官就是另一個樣子。
這個時候更遠,更符合老百姓心中的樣子。 正襟危坐,身穿黑袍,置身於這樣的氛圍中,誰都無法走出大氣。
開庭後,雙方必須當庭作證,辯護律師們必須據理力爭。
坐在高台上的方庭呢? 很長嗎? 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輕鬆,他也要綜合雙方的意見分析利弊,有時判決有不統一的地方,法官們覺得討論比律師們還激烈。
但私下裡,法官大人? 是「阿姨」。 什麼都要問,什麼都要管。
例如,工作中遇到徒弟的前男友,前一秒還發過誓。 和對方保持距離,下一秒馬上給徒弟打電話,「你知道你的前任回來了嗎? 你覺得呢?
你看到審判長了嗎? 這個卦又是一副擔心的樣子,網友說:「果然像個擔心的老父親。 這個徒弟不好帶啊。」他開玩笑說。
比如,法官大人? 「忽悠」徒弟周亦安加班工作,「在你的文章里,全院找不到第二個人! 」並稱讚道。 直接誇獎徒弟使心情變得愉快。
最後,身邊的資深助手看不下去,「大師,這是誇獎嗎? 這突然是你在工作嗎,是不是只有你是個笨蛋在吭哧吭哧的。」
如果不是看到了這一幕,信不信由你,法院的相關人員私下裡也像普通人一樣開玩笑、加班、吐槽、抱怨。
除了靳東演的方庭? 在樸實的氛圍中,成毅飾演的周亦安這位年輕法官,看到周亦安既生動又年輕活潑,就像剛在體制內上班的鄰家孩子一樣。
年輕領導來「學習」,周亦安表面上聽從師父的安排,要求一切努力合作,畢竟領導是領導,再年輕也是上級派來的。
但是,他說:「誰讓你成為了領導者? 我們再忙重要的工作也要配合。 」我想吐槽。
和師父一方在一起的時候,周亦安明顯像個孩子,他任性撒嬌,不管做什麼事,只要上面有師父罩著,就好像什麼都不怕。
但是,這樣的年輕群體在面對當事人的威脅時,也陷入了危機。 一位當事人輸掉了訴訟,說:「請小心。 我知道你家在哪裡! 」。
沒想到周亦安也放出了「狠話」:「嫌我服務不夠,別在這裡和我裝黑社會。」
這樣的反差和反差,讓觀眾看到真正年輕人在體制內工作的樣子,也讓法官遭遇不愉快,這也是一種個性和脾氣。
02到處都有人情味
除了角色設定樸素外,《底線》這部劇最大的特點是處處充滿人情味。
看完前八集,感覺自己整個人都升華了,尤其是聽了劇中角色們的講述,真的覺得處處有人情,處處有學問。
比如,靳東飾演的方審長? 這樣,當遇到從上而下的「領導者」時,瞬間笑容不減,會有多耀眼。
他面對的「領袖」葉芯,雖然比自己小,自己資歷不深,但一句「最高法下來了」,瞬間讓大家含義深刻、明白。
你看到審判長了嗎? 見面吧? 葉芯在找資料的時候,要麼是關心工作進度,要麼是不夠細心,開口前一定要有禮貌地喊「小葉老師」,逗得觀眾哈哈大笑。
當葉芯提出的想法,讓方遠覺得有點幼稚或者理想化的時候,「你的想法很文藝。 」反饋說。
聽說這個「很文藝」,在彈幕里瞬間沸騰了,到底是不是直呼角審判長? 想抑制,想抑制啊。
什麼是不懂世故? 這就是人情。
例如,王一楠飾演的資深法務部長更是一開口就是「老江湖」。
遇到領導檢查工作進度,王姐的回答是:「手和腳都用上了啊,開會之前肯定給你。」
一句「手和腳都用上了」,瞬間覺得這比打工人說的,「老闆這工作太多了,我干不完啊」,或者「老闆,你看我已經在努力了!」要強百倍啊。
還有遇到新人加入時,王姐更是八卦到底,但人家問八卦,可不像普通人坐在一起偷偷嘰嘰喳喳,而是通過手機詢問。
看到王姐打聽葉芯來頭,真的覺得這一幕太真實了,像極了老員工們打聽新人的樣子。
正所謂,「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果然了解完葉芯情況之後,王姐再面對葉芯就更加客氣了,甚至還順帶幫周亦安化解尷尬。
當周亦安愣頭青似地去「懟」葉芯時,王姐輕飄飄一句,去給人家倒杯水,沒看領導說那麼多,一定口渴了,瞬間把「職場菜鳥」和「資深老員工」的差距顯出來了。
除了講話是門藝術之外,《底線》還展示了法官辦案時的「靈活變通」。
劇中有一段講了個「用魔法打敗魔法」的案例。
當時成毅飾演的周亦安,看到一個「老賴」因為原告欠條丟了,就想對人家賴帳之後,他發現「老賴」一直把玩著手串,於是上演了一出「用魔法打敗魔法」的鬧劇。
雖然周亦安這個做法,明顯不符合法律常規,用師父方遠的話來說,稍有不慎,說不定都會「吃不了兜著走」,但通過這樣一個案例,卻讓大家看到了法院工作者遇到的困難和無奈。
也讓大家明白,原來法官看似掌握權利,但他們不是神,只能用努力去秉承心中的正義。
03 敢拍,敢正面去拍
《底線》是一部法治正劇,但卻沒有一本正經地說教,而是通過各種細節,向老百姓展示更真實的法院人。
比如,身處官場,想不想朝上走一步?
這個問題如果放在從前,估計就是一筆帶過,或者根本就不展示,但《底線》這劇卻真的拍出來了。
方遠在法庭乾了十多年,一直在原地踏步,他雖然兢兢業業,但也想往前走一步,於是他也在私下裡暗戳戳問過領導,得到些許暗示之後,自然非常高興。
等到他回家,喜滋滋地給老婆孩子買了蛋糕後,老婆問他:是不是升副院長有希望了。
方遠的態度是,怎麼能這麼說,這麼說像什麼話,隨後他親了老婆一口,直呼:這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比如:遇到上級視察工作,開會讓你提意見,你作為手下提不提?
一般情況下,大家遇到這種場合,大都秉持「沉默是金」,這樣領導高興,下屬也高興。但在《底線》里,卻是「面子,里子」都給觀眾看。
當最高法領導下來視察工作,面對老領導的「有什麼建議直接提」,大家都不敢吭,這時候只有方庭長?站出來,提了幾個意見。
提了意見還不算,他還指出有些事情,感覺並不能提高服務質量,反而更像是「面子工程」,這話講到這裡,果然氣氛就冷了。
隨後,上級領導走了,直屬領導卻來了,對著方庭長?就是一頓批評,怪他什麼都說,什麼都敢說。
劇情看到這裡,感覺這劇真是不簡單,它真的拍出了,很多大家「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當所有人都沉默的時候,總有一些人敢於站出來,這不僅是勇氣,而是責任和使命。
或許,正是因為《底線》守住了「底線」,敢於把這些東西拍給觀眾看,才會真的令當下有些許改變。
如今,《底線》這劇雖然剛熱播不久,卻已經是觀眾心中當之無愧的「劇王」,不僅拿下全網收視率第一, 口碑更是好評如潮。
看到這樣一部正劇,能夠拍得如此接地氣和滿滿人情味,不由得想說,如果未來的國產劇都這麼拍,何愁沒有觀眾,何愁沒有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