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檔票房十年最低,總場次高居同期第三,電影淪為特困行業

2022-06-06     影視風向標

原標題:端午檔票房十年最低,總場次高居同期第三,電影淪為特困行業

作者:胡建禮

今年端午節假期(6月3日-5日),全國影院營業率恢復至八成,總放映場次105.3萬場,超過2018年端午假期的96.5萬場,僅次於2019年的113.3萬場和2021年130.9萬場,高居影史同期第三,但票房僅有1.789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1%,跌至十年同期最低。

國產愛情片《暗戀·橘生淮南》以4805萬元奪得檔期票房冠軍,但場均人次僅5人,上座率3.4%,為影史同檔期上座率最低的冠軍。縱觀2012年至今端午檔期票房冠軍,上座率最高的是2015年的《侏羅紀世界》,場均人次多達61人。

端午檔票房1.789億,跌至十年同期最低

今年端午節三天假期,僅有《暗戀·橘生淮南》《遇見你之後》等三部中小體量的國產新片上映。

好在,已上映一個多月的好萊塢動畫片《壞蛋聯盟》票房走勢依然強勁,六一兒童節上映的《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小戰爭》和點映的《海底小縱隊:洞穴大冒險》表現也不錯。

在以上幾部影片和《邊緣行者》等長線上映的舊片的共同推動下,今年端午檔期收穫1.789億元票房,其中6月3日端午節當天票房7303萬元,超過520檔期的5680萬元,為五一檔之後最好單日票房成績。

今年端午假期的1.789億元票房,比去年端午假期的4.652億元下降61.5%,跌至十年同期最低,更不如2018年同檔期的9.124億元——那是迄今為止中國影史端午檔期票房最高的一年。

放映場次同期第三,上座率太低影響票房

受疫情影響,在沒有幾部新片上映的情況下,今年端午假期票房同比大幅下降,其實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環比平時票房能有較大增長,反倒表明了電影市場的節日效應依然很明顯。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端午節假期全國影院上座率的持續低迷。

隨著這波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今年端午節期間,全國影院營業率恢復至八成,比五一檔的不到七成又增加了10%,這意味著影院放映場次大幅增加了。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今年端午節三天假期,全國電影院總放映場次105.3萬場,超過2018年端午假期的96.5萬場,僅次於2019年的113.3萬場和2021年130.9萬場,但三天票房僅1.789億元,跌至十年同期最低,與高居影史同檔期第三的放映場次形成鮮明對比。

從單部影片來看,奪得檔期冠軍的《暗戀·橘生淮南》上座率僅3.4%,場均觀影人次只有區區5人,為影史同檔期上座率最低的冠軍。奪得亞軍的《壞蛋聯盟》上座率5.8%,場均觀影人次8人,雖然稍好一些,但影院要想收回成本也很難。

縱觀2012年至2018年端午檔期票房冠軍,場均人次都在36人以上。上座率最高的是2015年的《侏羅紀世界》,場均人次多達61人。其次是2014年的《X戰警:逆轉未來》,場均人次54人。

2019年端午檔期票房冠軍《X戰警:黑鳳凰》票房表現平平,場均觀影人次19人。疫情爆發後的2021年,檔期冠軍《超越》場均觀影人次為11人。

上述兩年端午假期冠軍影片儘管上座率下降了很多,但場均人次好歹在兩位數,今年一下子跌到只有5人,由此可見,今年端午假期影院上座率的慘澹。

電影淪為特困行業,走出困境需多方努力

昨天,電影行業被官方認定為「17個其他特困行業」的新聞截圖,在電影相關從業者的微信朋友圈刷屏,大家紛紛帶有幾分戲謔地調侃自己,算是苦中作樂。

這一新聞源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四部門近日聯合發布的《關於擴大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實施範圍等問題的通知》。

《通知》將階段性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政策實施範圍,在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5個特困行業基礎上,再增加汽車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等17個其他特困行業,電影行業是其中之一。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這已經不是中央第一次針對電影行業出台紓困扶持政策了。

早在2020年5月,國家相關部門就出台了《關於電影等行業稅費支持政策的公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0]25號)和《關於暫免徵收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政策的公告》(財政部、國家電影局公告[2020]26號)。

據《中國電影報》報道,今年春天這波疫情暴發以後,國家發改委等14部門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全國一些地區在積極落實政策的基礎上,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出台了多項幫扶電影行業尤其是影院的政策。

比如,3月30日,溫州市率先對影院行業開展專項幫扶補助,直接對影院按座位數予以每個座位每月25元,共一、二季度6個月的專項補助;4月7日,金華市給予影院按座位數給予6個月補助,每個座位每月25元;6月1日至12月31日,上海的影院將享受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無償資助、貸款貼息,另外,承租國有房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院,將免除6個月房屋租金……

此外,江蘇、深圳等地也紛紛出台了扶持電影行業的相關政策。對於屢遭疫情重創的電影行業來說,這些無疑都是利好,但筆者認為:中國電影行業要想真正走出困境、重拾信心,還需要來自三個方面的支持:

首先,疫情暴發兩年多以來,尚未聽說過有一個病例是在影院感染的。相比之下,影院是相對安全的公共場所。電影人支持國家疫情防控政策,但希望各地不要層層加碼,一有疫情就先讓影院暫停營業,而是從實際出發,更加科學和精準地防控疫情,在保證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給予電影院和電影行業更大的生存空間。

其次,需要更多重磅中外佳作共同繁榮中國電影市場。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鼓勵和引導電影人創作出更多優秀電影作品,及時引進好萊塢等海外優秀商業類型大片,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

第三,希望電影公司也要更加合理地選擇檔期,多從觀眾的觀影需求出發,選擇合適的影片,敢于堅守檔期,逆風飛揚。

這兩個多月低迷的市場行情下,《邊緣行者》《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我要我們在一起》等影片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鑑。

回顧今年端午節假期電影市場,在全國影院營業率恢復至八成、放映場次高居同期第三的情況的情況下,如果能多幾部重磅新片上映,影院上座率肯定會更高,票房勢必也會更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6aa5900eb71b332a752590fe2d4a9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