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書評|葉子彤:平仄相知兩浙友 文章自信九天風

2023-11-03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小樓書評|葉子彤:平仄相知兩浙友 文章自信九天風

平仄相知兩浙友 文章自信九天風

葉子彤

時值丁酉早春二月。周末閒暇,賞閱《簡金錄——浙江當代三十三家楹聯選萃》之文稿,應松濤、立劍兩位主編之命,欲為其寫點文字以作序。向窗外望去,在曦光縈映下,四周蔓生著盎然綠意。「仲春時景好,草木漸舒榮」,一派清新、恬淡、秀雋、恢闊,這不正是手中文稿所蘊含的意象麼?凝思中,仿佛那悠逸的興緒,正與春天同行。

浙江定海,是我母親、外婆的故鄉。至今許多童年的記憶中,總有鄉音乃至吳越文化之符號,存留著與之相連的習慣、情趣、涵養等痕跡。因此,於內心,我一生對浙江懷有親切、敬尊、嚮往之情。

浙江,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盛譽,乃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祥地,其歷史人文底蘊極其豐厚。尤其是六朝以降,浙江文人的創作,乃至浙江文學的蔚然勃興,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具有重大的影響。其間,亦生成了歷代代表人物或群體,例如,南北朝時期文學家沈約,「山水詩派」創始人謝靈運;唐代「大曆十才子」之一錢起,「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詩人賀知章、孟郊、羅隱;北宋詩人林逋,詞人周邦彥;南宋詩人陸遊,「永嘉四靈」(徐照、徐璣、趙師秀、翁卷),「宋代四大女詞人」之一張玉娘,詞人朱淑真;元代詩人王冕;明代文學家宋濂、劉基、李漁,詩人張煌言;清代詩人袁枚、龔自珍、洪升,「浙西詞派」創始人朱彝尊,文學家全相望等,皆一代之傑。與此同時,唐代詩人白居易、元稹、杜牧,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王安石、蘇軾等,曾先後任職浙江,其文採風流,歲代相傳。及至近代,以魯迅為代表的新文學作家群,亦聲勢浩廣,一度引領我國現代文學之潮流。

具有一千餘年歷史、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傳統文學藝術形式之楹聯,在中國文學發展史進程中,始終與唐詩、宋詞、元曲,以及小說、戲劇、雜文等,相輔而行,相映成趣,迄至明清則臻於鼎盛,躋身格律文體之主流。毋庸置疑,浙江歷代文豪也隨勢而涉筆於楹聯創作,湧現出李漁、朱彝尊、金農、沈廷芳、袁枚、梁同書、吳騫、姚祖同、胡敬、湯金釗、梁紹壬、龔自珍、金安清、何溱、俞樾、趙之謙、黃體芳、周嵩堯等一批楹聯大家。其楹聯作品蔚為大觀,展現出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或雅切雋遠,神采飛揚;或詞艷意新,氣勢豪放;或深文隱蔚,高古渾穆;或集引自如,翕然向風。在我國楹聯文化歷史沿革中,構畫出一幅具有浙江地域文化特色的瑰景。縱觀之,包括楹聯在內的浙江文學之發展與繁榮,乃此地濃厚的啟蒙文化傳統的延續,也與浙江地域文化精神一脈相承,從而成就了「浙江潮」文學現象。

迨及當代,於豐厚的歷史遺存之基礎上,浙江文學邁入嶄新階段。就楹聯文化而言,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尤其是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楹聯文化復興之熱潮,浙江省楹聯組織應運而生,楹聯創作、學術研究、教育等成績斐然。與聯相知者眾多,或載道述志,或詠物言情。大則鑒涵天地,貫通古今;小則延佇田園,流連風月。究天地之事理,攄人文之塵情。聯墨之道,漸成天下之碩望,屹然興焉。

是次《簡金錄——浙江當代三十三家楹聯選萃》之付梓,堪為浙江楹聯文化實力之展示。此三十三人者:湯柏林、張學理、戴盟、薄松濤、王翼奇、施子江、王漱居、盧前、蔣有泉、林岫、吳亞卿、曹雲霖、俞劭華、趙迪生、蔡聖棟、陳文林、林崇增、朱汝略、陳志歲、胡扶正、樓立劍、尚佐文、李利忠、張雲燕、何長慶、張榮沂、金震歐、陳炳通、朱榮軍、王龍強、應綠霞、何智勇、朱八八。其中,多為我所曉識、洽熟,有的雖尚未謀面卻久仰其名。細察之,既有領軍人物、文壇耆老、教授學者,又有高士達人、網絡新秀、俊彥才女,均為當今聯界之翹楚也。拜讀其所斟選之聯作,莫不藻繪其情,辭清而語秀;嘽緩其聲,讀雋而句永;對仗其形,律工而聲協;凝遠其意,德明而道正。她所集中反映的創作路向、創作主題與創作風格,凸顯浙江文化精神所蘊含的經世致用之實踐理念、耿介剛強之性格趨向、溫潤醇實之人文內涵。就地域文化層面而言,這一創作群體構成了當代楹聯文化「浙江流派」的主體,勢必對我國楹聯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與繁榮,產生重要的影響。

我們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堅持文化自信、共築楹聯文化高峰,是當代楹聯人所肩負的光榮使命。然而,楹聯文化之高峰,絕非由浩繁、空淺的聯語之數量堆砌而成,而是要以富有文化含量、能夠流傳後世的精品力作之質量作支撐與標誌。何謂精品力作?品讀《簡金錄》,從中可以給我們有益的啟迪與借鑑。

首先,要有開曠之心靈,賦予聯語以生命,充滿令人感動的情懷。你例如,薄松濤《紅豆吟》聯:

分明是熱淚化珠,熱血結晶,傷懷人嘔自心中,何言此物生南國;

更能消幾番風雨,幾回夢魘,相思樹凋於望里,但願歸魂共北邙。

聯語由唐王維《相思》之詩句引發感嘆,以考問「紅豆生南國」而翻新意;下聯盪開思路,遙想結局,悽惻之處,令人不忍卒讀。

曹雲霖《雁盪山卓筆峰》聯:

山中有百二奇峰,這支筆不以文章名世;

心底藏萬千豪氣,到幾時方能慷慨題襟。

峰聳入雲,高拔峻峭,其狀似筆,進而藉以翰墨而闡發,且言「不以文章名世」,下聯更以豪氣烘托,抒發丘壑萬千之襟懷。

又如,盧前《洞頭望海樓》聯:

亭館縱無遺制,心賞未空,勝事肇南朝太守;

樓台更起重巒,景觀猶壯,遙襟聽東海洪濤。

公元434年,南朝永嘉太守顏延之肇建望海樓。登此樓,海天麗景盡收眼底,可謂「靈海泓澄匝翠峰」「積水滄浪一望中」。聯語字字皆實,古今相融,縱橫交錯,立體而飽滿,尤結句展義騁情,氣勢不凡。

可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聯語者,緣情而綺靡,體物而瀏亮也。其次,要有融徹之意境,賦予聯語以品味,覽示令人陶怡的境象。例如,蔣有泉《劍門關》聯:

劍氣刀光,每嘆死傷三萬士;

梳雲吻月,長甘寂寞一千年。

劍門關,集蜀道文化、三國文化、戰爭文化於一體,因唐李白「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句而名揚天下。上聯溯引兵鏖戰、劍氣刀光之史實,慨然長嘆;下聯則由橫翠奔峰、梳雲吻月之勢況,收「長甘寂寞一千年」之語,將以史為鑑、珍愛和平的理念,寓於文字之中,吞吐時代氣息,其意態出萬人之境,望古人于格下。

王翼奇《題東坡亭》聯:

雨奇晴好形容,自杭遷惠潁二州,到處追隨有西子;

海闊天高襟抱,由宋溯隋唐五代,幾人曠達似東坡。

聯語起句,「雨奇晴好」之形容、「海闊天高」之襟抱,情景相融,脈絡清晰;及至以「自杭遷惠潁」「由宋溯隋唐」而造境,時空交疊,筆致深婉。

又如,樓立劍《題寶雞陳倉石鼓閣》聯:

柱撐秦氣象,檐挑漢精神,登九五之巔,天地方圓懸石鼓;

山載古文明,水流新境界,望西南以遠,風雲叱吒放心韁。

聯語集遐想於時物,復布字高古,上聯極力渲染,下聯蓄力迸發,尤諸動詞之遣用,蘊情感而煉意魄。可見,意高則格高。聯語者,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也。再次,要有獨特之視角,賦予聯語以殊性,映顯令人欽崇的氣貌。

例如,林岫《題清磬山莊》聯:

聽真磬折泉鳴,端留山院幽深宜靜;

讀懂清風明月,方解布衣閒雅可尊。

聯語嵌山莊名而無痕,只磬折泉鳴而留幽深之靜,清風明月而解閒雅之尊,遣詞用意尤見文人之慧穎。「清風明月」,既景亦情,在煩躁之塵世間,享與布衣入室、對飲,同呼吸、共命運之閒雅,實當敬尊不已。

何長慶《粵潮詩社雅集》聯:

東瀛客屬神仙人物,乘龍而至,任拈花釀醉,清談佐詠;

南海潮傾潘陸才情,倚馬即成,贊驪句生春,彩藻添香。

詩社雅集,必風流蹁躚,皆文采斐炳、才思敏捷之士,「拈花釀醉」「彩藻添香」,盡傾讚賞之意。聯語著眼於題中「雅」字而鋪陳翰藻,殊可觀。

又如,尚佐文《為靈隱寺學堂作》聯:

多聞佛所嘉,三藏熟通求密諦;

精進善之本,一燈常爇破群愚。

聯語策勵多聞經文,通熟三藏,以盡微妙、真實之法門,進而教誡勤修善法,開闡慧義,以燃除暗、破愚之常燈,其氣脈契合「寺廟」「學堂」之主題,頗具特色。

可見,生機在於創新。聯語者,貴出新意,飛揚個性而別具一格也。

其四,要有清雅之韻致,賦予聯語以美感,延展令人讚嘆的趣味。

例如,應綠霞《題華山》聯:

狹路相逢,常留一步予人走;

奇峰突起,但使群山拜我來。

華山乃五嶽之一,石聳三峰,雲披四氣,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聯語以華山「自古一條路」之特點為背景,論理詠懷,洗鍊、逸趣、細膩之風格,遺世越俗,令人耳目一新。

林崇增《溫嶺東輝閣》聯:

綺閣凌虛,憑欄去,真箇好山無數;

清風入座,把酒來,管他明月幾時。

上下聯分別化自南宋戴復古「好山無數在江南」、北宋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之詩句,採用四三六句式,且結句取二字領,一「去」一「來」,韻格靈動,寫風景如畫,真趣卻在風景之外。

又如,陳炳通《溫州江心嶼》聯:

勝地遺前賢事跡,若孤嶼登臨,宜相看高閣際雲,閒亭歸鶴;

叢祠記故國烽煙,問千秋過往,詎識到中流立柱,正氣摩霄。

聯語雄闊,想像瑋奇,看似寫景,實則抒懷,藉「高閣」「閒亭」排拓心胸,「中流」「正氣」酬寄砥礪,餘味繚繞。

可見,思即才之用,韻即思之境,趣即韻之界。聯語者,忌直、拔俗,具豐腴而備醇厚,言有盡而意無窮也。

其五,要有流轉之聲律,賦予聯語以對仗,涵演令人愉悅的節奏。

例如,湯伯林《雷峰塔》聯:

重檐涌地,群鴿嬉天,覽勝登高,正當日麗雲衢,霞明湖岸;

一角宗唐,百年歸宋,憑欄懷古,最憶花開陌上,潮穩江頭。

聯語虛實相間,一氣呵成,意象俱在,且化用清蔣廷錫「一角國分唐土地,百年廟共宋山河」之句,收納氣象,尤善用自對,環環相扣,長而不雜,意脈流暢,詞性結構一一對應,甚工。

何智勇《贈黃州李靖》聯:

去坡公九百年,赤壁長游,尚趁金輝觀白鶴;

為老子云仍裔,玄風欲領,再看紫氣過青牛。

上聯切地理人文,東坡之遺風可追,若見其人;下聯切姓氏身份,乃謂李耳遠孫,偕道人而上下照應,融合熨帖,壯景遙闊,吐屬豪宕。聯語中六個顏色詞對應工穩,子對公、鶴對牛等,亦刻煉而不可移易,其技法極見老練。

又如,朱榮軍《題靈璧縣虞姬文化園霸王展示區》聯:

拔山其力,扛鼎其雄,意氣叱風雲,沙場百戰無敵手;

騅止之悲,虞歌之痛,古今留感泣,青史千秋一霸王。

聯語以四言當句自對鋪開,五言句轉承後,以七言句而收,節奏明快。一「拔」一「扛」,其勢烈壯;一「悲」一「痛」,其情深切,用語考究,對仗精工。

可見,結構形式美與聲韻音樂美的統一,乃對聯格律之精髓。聯語者,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以求字語對仗也。

魏曹丕曰:「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是次,松濤、立劍兩位精心籌策、收集、編輯《簡金錄》,歷時年余,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心,可見一斑。諸位大家亦積極參與、鼎力協佐,俱盡「承傳舊學、啟發新知」之責,充分展現其文化自信、文化自覺與文化擔當之清靡風華,當為之點贊。故力薦諸友品讀之。陶欣之餘,遂撰一聯以表敬仰與感佩之情:

平仄相知兩浙友;

文章自信九天風。

是為序。

(作者系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詩賦委員會主任)2017年3月

編輯/章雪芳 審核/樓立劍 校對/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65b8529b5dc65ae0a57effa4a99d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