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范文正公守桐廬,始於釣台建嚴先生祠堂,自為記,其歌詞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讀之三,嘆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將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雲山江水之語,於義甚大,於詞甚溥,而『德』字承之,似侷促,擬換作『風』字如何?」
公凝坐頷首,殆欲下拜。
——出自南宋·洪邁《容齋隨筆》
注釋
譯文
范仲淹在桐廬做太守的時候,最早在釣魚台建了一個嚴先生祠堂,自己寫了一篇傳記,傳記後的讚詞說:「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寫完後,把它拿給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幾遍後,讚嘆不已,站起來說:「您的這篇文章公布之後,一定會在世上聞名。我就斗膽改動一個字,使文章更加完美。」
范仲淹有些驚訝,拉住李泰伯的手請教。李泰伯說:「雲山江水那一句,意義很深,用詞很大,但是用『德』字承接,好像有些侷促,我打算換成『風』字,你看怎麼樣?」
范仲淹坐下反覆推敲,點頭讚許,幾乎要向李泰伯下拜。
賞析
用「風」字代替「德」字,有以下好處:
一、「風」可與「雲山」和「江水」相呼應。
二、「風」可指風範、榜樣,並有流傳之意。
三、「風」是平聲,讀起來響亮,而「德」是入聲,讀起來短促。
文言知識
說「殆」:「殆」的本義是「危險」,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殆」在文言文中還有以下常見的釋義。
- 指「幾乎,將近」。如上文中的「公凝坐頷首,殆欲下拜。」又如,「敵人傷亡殆盡」。
- 指「大概,恐怕」,表示推測或不肯定。如《孟子·梁惠王上》:「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
- 指「睏乏,疲憊」。如《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人物故事:東漢著名隱士嚴光
上文中所說的「嚴先生」,是指東漢時期的嚴光,是一位著名的隱士。
嚴光,字子陵,會稽餘姚(今浙江省餘姚市)人。
嚴光年輕時就很有名望,與東漢光武帝劉秀曾是同學,也是好友。劉秀即位後,多次盛情相邀,但嚴光堅持退隱富春山,直至壽終。
嚴光這種不慕富貴,不圖名利的品格,一直受到後世的稱譽。現在浙江省桐廬縣的富春山麓,還有嚴子陵釣台。
在《後漢書·逸民列傳》中記載有以下關於嚴光的故事。
劉秀做了皇帝後,嚴光就改名換姓,隱居在富春江畔。
劉秀思賢念舊,就派人拿著畫像去尋找。後來有人報告說:「有一個男子,身披羊裘在澤中釣魚。」
劉秀懷疑是嚴光,就派人去請他,請了三次才出來。
侯霸和嚴光是老朋友,派人送信來。送信人順便說道:「」侯公聽見先生到了,本想馬上來看你,迫於公務在身,所以沒有來。希望能在天黑後,親自來表達歉意。」
嚴光不說話,就把紙筆扔給來人,自己口授道:「你做了三公,很好。希望你能懷著善心,輔以道義,讓天下人高興。如果阿諛奉承,順著旨意辦事就會遭受殺身之禍了。」
侯霸看了信,上奏給劉秀。劉秀笑著說:「他還是狂奴的老樣子。」
劉秀當天就親自來到嚴光居住的館舍,嚴光躺著不起來。
劉秀走到床邊,摸著嚴光的肚子說:「唉呀!子陵,就不能幫我治理國家嗎?」
嚴光還是不講話,過了好一會兒,才睜開眼睛看著劉秀,說:「過去唐堯那樣的德行,想把帝位讓給許由,許由聽完連忙掏水洗耳。讀書人都各有志向,何必強迫別人。」
劉秀說:「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屈就嗎?」於是上車,嘆息著離開了。
另有一次,劉秀請嚴光到宮裡去,和他談論過去的事情,兩人相對講了幾天。
晚上二人睡在一起,嚴光睡熟了,把腳壓在了劉秀的肚子上。
第二天,太史來報,說天上有客星侵犯帝座,情況很緊急。
劉秀笑著說:「只是我的老朋友嚴子陵與我睡在一起罷了。」
後來劉秀請嚴光作諫議大夫,嚴光不肯,回到富春山種田去了。
啟發與借鑑
范仲淹身居要職而且早已聲名遠播,但他不以權威自居,對作品精益求精,對於好的意見虛心聽取,如此心胸和氣度,令人敬佩。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謙虛,不是看輕自己,而是懂得看清自己。謙虛更是一種美德、一種智慧。一個懂得謙讓,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始終值得別人尊重。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天天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