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樹,是中國傳統文人的愛情樹。情系長江水,花開梧桐樹,百鳥爭鳴時,只待鳳來棲。因為傳說中的鳳凰是停留在她的枝椏上。在我國的詩經里,就有關於梧桐的記載。「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奉奉萋萋,雍雍喈喈。良禽擇木而棲,鳳非梧桐不落。」鳳凰「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非練實不食」的典故也出於此了。
在莊子的「秋水篇」里,也說到梧桐。莊子見惠子時說:「南方有鳥,其名為宛雛,子知之乎?夫宛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也把梧桐和鳳凰連在一起。想來,鳳凰憩於梧桐大概就是出自這些傳說吧。
梧桐更有悲愴的一面。是神話、是浪漫、是離愁和滿溢的寂寞無奈。也說梧桐樹是感情樹,春悲秋愁,梧桐最能解人意。梧桐記錄了李清照的傷感、李後主的寂寞、李隆基的相思離愁。
烈女操
唐代:孟郊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貞女貴殉夫,捨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代: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
宋代:晏殊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
宋代: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木蘭花令·梧桐葉上三更雨
宋代:蘇軾
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
夢中歷歷來時路。猶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問君人,為道別來心與緒。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唐代: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採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五代:李煜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浣溪沙·雨歇梧桐淚乍收
清代:納蘭性德
雨歇梧桐淚乍收,遣懷翻自憶從頭。摘花銷恨舊風流。
簾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蒼蘚徑空留。兩眉何處月如鉤?
梧桐影·落日斜
唐代:呂岩
落日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更漏子·玉爐香
唐代:溫庭筠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沉醉東風·七夕
元代:盧摯
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閒亭。蛛絲度繡針,龍麝焚金鼎。慶人間七夕佳令。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宋代:周紫芝
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踏莎行·碧海無波
宋代:晏殊
碧海無波,瑤台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冬夜寄溫飛卿
唐代:魚玄機
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
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沈。
疏散未閒終遂願,盛衰空見本來心。
幽棲莫定梧桐處,暮雀啾啾空繞林。
鷓鴣天·佳人
宋代:蘇軾
羅帶雙垂畫不成。殢人嬌態最輕盈。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
無限事,許多情。四弦絲竹苦丁寧。饒君撥盡相思調,待聽梧桐葉落聲。
撼庭秋·別來音信千里
宋代:晏殊
別來音信千里,恨此情難寄。碧紗秋月,梧桐夜雨,幾回無寐。
樓高目斷,天遙雲黯,只堪憔悴。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
相見歡·秋風吹到江村
清代:顧彩
秋風吹到江村,正黃昏,寂寞梧桐夜雨不開門。
一葉落,數聲角,斷羈魂,明日試看衣袂有啼痕。
酹江月·夜涼
宋代:黃升
西風解事,為人間、洗盡三庚煩暑。一枕新涼宜客夢,飛入藕花深處。冰雪襟懷,琉璃世界,夜氣清如許。剗然長嘯,起來秋滿庭戶。
應笑楚客才高,蘭成愁悴,遺恨傳千古。作賦吟詩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闌干,微雲河漢,耿耿天催曙。此情誰會,梧桐葉上疏雨。
傾杯·金風淡盪
宋代:柳永
金風淡盪,漸秋光老、清宵永。小院新晴天氣,輕煙乍斂,皓月當軒練凈。對千里寒光,念幽期阻、當殘景。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細把,舊約前歡重省。
最苦碧雲信斷,仙鄉路杳,歸雁難倩。每高歌、強遣離懷,奈慘咽、翻成心耿耿。漏殘露冷。空贏得、悄悄無言,愁緒終難整。又是立盡,梧桐碎影。
清平樂
宋代:晏殊
春來秋去。往事知何處?燕子歸飛蘭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闌人散忡忡。閒階獨倚梧桐。記得去年今日,依前黃葉西風。
臨江仙·深秋寒夜銀河靜
唐代:尹鶚
深秋寒夜銀河靜,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夢等閒成。逡巡覺後,特地恨難平。
紅燭半條殘焰短,依稀暗背錦屏。枕前何事最傷情?梧桐葉上,點點露珠零。
立秋
宋代: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一片梧桐葉,一地秋雨昏,仙子怨訴,數千年飄忽的魂。
詩詞里詠樹的內容很多,惟獨梧桐,單單是為了陪襯冷雨。取梧桐細雨畫面的大都是些驛站的旅人、被貶的官宦、閒愁的怨婦、失意的文人。詞人們為什麼選擇這樹種呢?以我猜想,最主要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梧桐樹較干高葉闊,雨滴落上去有回聲,有韻律,有節奏。不像榆槐等小葉樹種,雨還沒落上去,「刺溜」就滑了下來。雨小了聽不到聲音,雨大了「嘩嘩」響成一片,哪裡還有什麼韻律和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