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強國」王炳林:雨花英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

2024-06-12     長安街讀書會

王炳林:雨花英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

教育強國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們的事跡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中國人自古就明白,要幸福就要奮鬥,而奮鬥就要付出辛勤汗水,就會有流血犧牲。中華民族有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書寫了綿延不斷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雨花英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用好雨花英烈紅色資源,深入挖掘雨花英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對於增強文化自信、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雨花英烈中的很多人家庭條件優越、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不是為生活所迫投身革命,而是真正為追求遠大的理想信念而奮鬥。他們心中始終裝著勞苦大眾,所以選擇了危險、清貧的革命生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不惜慷慨赴死,為偉大理想而不懈奮鬥。雨花英烈中的惲代英、陳子濤、駱何民、朱務平等人,在《中國青年》《文萃》《嚮導》等期刊報紙以筆作槍,傳播信仰。對美好社會的追求是激勵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精神動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理想追求是最崇高的追求。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歷史中,曾產生過眾多關於理想社會的構想。儒家的大同理想在中國思想史上有深遠的影響。「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種被稱為「大同」的美好社會願景,以「天下為公」作內核,具有公平的選拔制度、平等的人與人關係、老有所養的保障制度、各盡所能的勞動制度、安樂祥和的社會環境等鮮明特徵,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代表著中華兒女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憧憬。孔子提出「朝聞道,夕死可矣」,把發現自然社會運轉的法則和規律作為一種神聖的追求。《易傳》中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觀察到自然界的運行規律,由此引申出人生的重要準則,把人的主體精神提升到和宇宙本體一樣的高遠境界,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使勤勞勇敢、矢志不渝、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理念深深印在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中,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這種理想追求與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理想具有高度契合性。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所形成的新文化成為鼓舞雨花英烈不懈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和人格塑造。雨花英烈的行動是對中華民族悠久愛國主義傳統的繼承。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有強烈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情感,中國古代有很多詩文表達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意識,體現出為國家和民族利益而奮鬥的不怕犧牲精神。屈原「上下而求索」的理想人生之路並不平坦順遂,但他仍發出了「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吶喊。這種勇於拼搏、敢於犧牲的精神震撼古今,讓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動容、為之敬仰。雨花英烈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展現出了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這是對傳統文化中重視道德修養的現代詮釋。在儒家看來,誠信是人內心修養的一種境界,是成就君子人格的內在要求。孔子十分重視忠信的德性:「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東漢學者馬融在《忠經》中認為:「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謂也」,「臨患不忘國,忠也」。在他看來,忠就是人對天地、真理、信仰、職守、國家及他人等都至公無私,始終如一,盡心竭力地負責完成分內義務的美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雨花英烈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牢記在心中、落實在行動上,為黨和人民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品格和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形成了群眾路線的根本路線,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這是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必然選擇,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文化中有豐富的民本思想,具有「修身齊家」的道德追求與「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體現著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是雨花英烈的革命精神形成的深厚文化沃土。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不惜慷慨赴死,展現了舍小家、顧大家的革命情懷,彰顯了雨花英烈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誠於國家、民族以及為正義事業犧牲個人利益被視為高尚的道德品質。雨花英烈正是這種精神的代表,他們為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並在其思想行動中體現了這些文化價值。儒家推崇為成全仁德和正義事業而奮勇獻身的崇高境界,孕育了不怕犧牲、前赴後繼、敢於壓倒一切敵人的民族氣概。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有識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孔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君子喻於義」。南宋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銘刻在中國人歷史記憶中的千古名句。在生死關頭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德的精神,對中國人的生死觀產生了深遠影響,激勵了無數仁人志士為維護正義或崇高理想而犧牲生命。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成為儒家主張的基本道德準則,是激勵歷代仁人志士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鬥的精神動力。在雨花台拋灑熱血的革命英烈,展現出來的責任與擔當,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品格,彰顯了共產黨人強大的人格力量,是推動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的不竭動力源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探索規律、天下為公的思維模式,民為邦本、治國平天下的情懷擔當,捨生取義、自強不息的價值追求,誠實守信、忠人之事的道德操守,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之中。雨花英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生機活力和新的時代內涵。雨花英烈事跡與精神,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精神動力,也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

【王炳林:長安街讀書會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註: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出處和作者。

責編:邱詩懿;初審:程子茜、陳佳妮;複審:李雨凡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熱門篇)

「好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首部為黨獻策理論讀物《學思平治——名家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出版發行

「書目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40601期幹部學習書目博覽

「期刊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40602期幹部學習核心期刊目錄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40601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長安街直播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自2015年長安街讀書會微信公眾號發布至今,始終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用讀書講政治」的宗旨,關注粉絲涵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特區。累計閱讀量達到了近億次,其中通過朋友圈轉發量千餘萬次,參與互動人數近千萬人,平台產品質量高,針對性強,受關注度較好。並在中央相關宣傳網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相繼同步入駐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時間、澎湃政務等新聞客戶端,形成了系列的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累計影響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大中院校等受眾數億人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單位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單位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並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關注公眾號,回覆:【申請入會】【學思平治】【黨建閱讀】【智庫】【好書推薦】【幹部培訓】【免費贈書】【直播】【新書報送】【期刊報送】查看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49beead1a27d21181f1eca9cd5ae9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