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風靡全國的「衛星鍋」,後來為何漸漸消失?專家一語揭開謎底

2022-03-14     安慶大同

原標題:當初風靡全國的「衛星鍋」,後來為何漸漸消失?專家一語揭開謎底

引言

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曾於《論語·述而》中說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成為了後世之人擇師、擇友,以及反省自己的至理名言,被無數人奉為圭臬。

事實上,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於科技產品我們也應該採取「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樣的態度,選擇其中好的進行使用,而不好的就要及時捨棄,比如曾經風靡全國、紅極一時,後來漸漸消失的「衛星鍋」。不過它究竟是為何會消失呢?對此疑問專家一語揭開謎底。

衛星鍋照片

一提起「衛星鍋」想必大部分人都比較熟悉,這是過去我國大部分地區除電視天線之外,接收電視信號的唯一設備,而其接收信號的效果更是明顯優於電視天線。因此,這口「大鍋」成為了很多人童年時期的快樂源泉。

01

衛星鍋,又名天線鍋,因其主體為金屬拋物面,酷似一口大鍋而得名。「衛星鍋」由當時的星空傳媒集團研發,用於為中國大陸開設以娛樂為主的電視頻道,以此來打開中國大陸市場,最初只是在接近星空傳媒集團總部香港的廣東省被使用,然後逐漸開放到全國各地。

房頂上安裝好的衛星鍋照片

這種「衛星鍋」能夠將其接收到的微弱衛星信號進行反饋,並將其傳輸到位於衛星天線焦點處的,有增強信號去除雜訊作用的饋源和高頻頭內,以此為人們帶來更多更清晰的電視節目。就常理而言,「衛星鍋」所接收衛星信號的強弱取決於衛星鍋的口徑大小與否,多以當年誰家的「衛星鍋」更大,就有更多的人前去蹭著觀看電視節目。

農戶家安裝衛星鍋照片

然而,雖然說現在的科技比之當初發達多了,採用天線來接收電視信號的方式早晚都會被淘汰,但是「衛星鍋」之所以被數位電視和寬頻電視淘汰的原因是什麼呢?

作為令當初的境外頻道星空衛視成為,第一個在中國獲得有線網絡落地權的最大功臣,「衛星鍋」的功能可謂是十分強大——它所接受的頻道幾乎不受限制,只要信號足夠好,人們可以觀看到各個地區各種各樣的電視節目。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為其接受的頻道不受中國廣電總局限制,許多國內禁播的違法頻道也會被接收並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02

此外,「衛星鍋」的安裝位置也十分講究,只有被安裝在房頂等一些比較空曠,以及突出的地方才能夠更好地接收到衛星信號,所以在雷雨天氣時有不小的可能會被雷電擊中,成為現成的「避雷針」。可是如此「避雷針」並沒有地線和接地裝置將雷電引入地下,雷電所生成的強電流就會隨著線路竄入室內,引發災難威脅人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除此之外,「衛星鍋」的設計也必須符合一系列的安全規範,比如必須要有嚴格的抗風設計,否則同樣會產生不堪設想的後果。

雷雨天氣照片

由此看來「衛星鍋」之所以被禁止安裝,主要是因為其存在的安全隱患,不論是人們的心理安全,還是生命財產安全都很有可能因其受到嚴重的損害。不過很多專家在進行了深入地分析以後卻一語道破實情:禁止使用「衛星鍋」完全是因為費用問題。「衛星鍋」不但物美價廉,而且只有購買和安裝費用,後續無需付費,這使得電視公司虧損嚴重,難以為廣大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衛星鍋照片

當然了,不論專家們的言論是否正確,對於如今而言,就連數位電視和寬頻電視都不再能夠滿足我們觀看節目的需求,網際網路的興起讓電腦、手機等智能產品逐步取代了電視機在一個家庭中的地位,「衛星鍋」只能成為我們的一種回憶。

結語

成語「一日千里」出自我國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莊子·秋水》,其中說道:「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時常被人們用來比喻事情的進展極快,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用「一日千里」來形容完全不為過,人類的生活方式隨其變化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生活相比於過去只會變得越來越美好,因此我們與其對曾經的「衛星鍋」念念不忘,還不如就此展望未來!

參考資料:

《論語·述而》

《莊子·秋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3a48ed7daf21c87725771a3877cd768.html